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我国文化“走出去”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外文化贸易发展较快,中外文化合作方兴未艾,一些文化企业在海外落户。短短七八年间,100多个国家共开设了300多个孔子学院和400多个孔子课堂。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伦敦中国文化年、纽约中国文化游、“感知中国”等活动把中国文化带到国外民众中间,产生了积极影响。文化“走出去”正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是提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的有效途径。关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有下列两个观点。

观点一

中华文化“走出去”,不是简单的文化产品“走出去”,而是中华文化价值观的“走出去”。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范周表示,要提升文化自信,强化文化主体性建设,提升媒体融合力度,加强传播机制和手段创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观点二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识和名片,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中宣部秘书长官景辉说。他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一是重视内容创新,增强吸引力;二是重视出口平台和对外营销渠道的建设;三是重视发展新兴产业,努力形成对外文化贸易新的增长点。


结合材料,请你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出自己的建议。

2 . 2017年12月26日,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发布会在北京举行。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文献纪录,是汉字的源头,从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现代汉字,才使中华文明发展至今没有中断,这为研究中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社会形态提供了独特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甲骨文既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对于国际社会了解和认识甲骨文及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对于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注入了力量,能够让中华五千年文化得到更好的坚守和完整的传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甲骨文能够让中华五千年文化得到更好的坚守和完整的传承。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简要说明它的合理性。

3 . 国产电影作为中华文化的最具代表性的领域,近年来许多影片遭遇了国内票房火爆、海外市场遇冷的尴尬局面,国产电影要真正走向世界就必须保持高水平的艺术水准,借鉴国际化的电影语言,在保持自身民族特色的同时,对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各种现实社会题材资源现代性的理解和世界性的关照,注意研究国际观众的欣赏口味和观影心理,既注意到差异性又注意到共同性,引导和培养观众的中国式审美,寻找世界观众审美的契合点。这就要求中国电影人在创作中秉持一种世界性的眼光,塑造真实、完整而富有个性和国际性的中国新形象。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国产电影走向世界应该遵循的创作原则。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8分钟的《2022相约北京》“用世界理念讲述中国文化”,惊艳了世界。中国龙、中国结、凤凰、梅花等文化元素呈现于节目中。24名轮滑演员身着LED串灯服饰在舞台上留下了滑行轨迹,24个智能机器人借助高科技实现影像变幻,二者共同演绎了冰球、冰壶、滑雪等现代奥运冰雪运动项目。憨态可掬的熊猫起舞和熊猫信使让人印象深刻。多维互动下的地球村、笑脸、橄榄枝、五环呈现于舞台中央,代表中国形象的高速公路、“中国天眼”、大飞机、空间站等图片通过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北京冬奥组委发起“冬奥有我”全民线上邀请活动,向全世界发出诚挚邀请。据统计,全球有1.1亿多人参与。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北京8分钟”文艺演出惊艳世界的原因。
2018-06-2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河北省张家口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5 .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同志深刻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深入思考人类前途命运的智慧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时代大潮对全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命运共同体”一词,植根于传承千百年的中华文化。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世界大同”“天人合一”等中华文化的传承,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等中国外交理念一脉相承。“命运共同体”一词也体现了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中国人民愿意和世界人民一起共创人类的美好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美好的前景。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美好的前景”。
2018-06-1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2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美国、中国、法国等来自全球150多个国家有着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经济、文化发展程度等方面的不同,但参会各国能妥善处理在资金支出、技术转让、法律约束力以及透明度等领域分歧,不断扩大共识,加强合作,形成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此协定有利于凝聚全球力量,包容互鉴,共同发展。
《长江,长江》《牧人巴让》等六部中国环保纪录片作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民间表达”被选送到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角”进行展映。六部纪录片通过影视独特的方式诉说着六个中国人自己的环保故事,蕴含着人类文化发展的共同追求:立足于时代的需要,讲普通人的故事,传递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引导人类求真向善。中国环保纪录片播出后,赢得了国际舞台阵阵掌声。
(1)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各参会国为什么能够妥善处理分歧,形成共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国环保纪录片赢得国际舞台阵阵掌声给我国文化建设的启示。
2018-06-1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坚持“保护优先”,科学保护传统乡村,防止大拆大建、过度商业开发,“留住传统村落蕴含的乡愁”,是十分必要的。处理好传统乡村保护与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把传统文化传承、村落保护作为“软实力”和“助推器”,通过保护、挖掘、研究传统乡村的历史文化,使价值得到彰显传承。
2012年,我国启动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工作,目前累计有4批91个项目入选。其中有15个项目进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行列,位居世界第一。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我国重视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2018-05-2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下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为什么说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9 . 我们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提高文化软实力。
材料   2017年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9次会晤在中国厦门举行。会议期间,当地举办了以《扬帆未来》为主题的文艺晚会。晚会以中国古典文化形式与西方交响乐和音乐剧的形式,呈现出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并祈福金砖和世界,表达出“让我们心手相牵,扬帆未来,共同开启新的‘金色十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的愿景。整台晚会具有鲜明的金砖主题和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充满了浓浓的“中国范”;同时又将许多国际化的表达和中国元素有机统一,将传统媒介与现代科技相统一,为与会嘉宾奉献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凸显了国家品质,闽南特色、厦门风情,展现了真实、主体、全面的中国!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材料对我们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启示。

10 . 在中国,圣诞节不是官方节日,银行、办公楼和学校照常上班上课。但是,随着这个节日的分量越来越重,很多人开始通过或传统或新奇的方式庆祝圣诞节。


结合材料,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理解和对待文化多样性?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