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记录中国农民走上致富之路、追求美好生活的“农事·农家·农人”主题,到观察和表现时间里的中国变化的“时刻·时节·时光”主题,再到呈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点滴故事的“生态·生物·生活”主题,《看中国》系列纪录短片在海外收获了热烈反响和良好口碑;《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红海行动》等影片在北美、澳大利亚等地上映后受到观众追捧;《熄妇的美好时代》《生活启示录》等电视剧作品在非洲、日韩等地区掀起了当地观众的追剧热潮;《这!就是街舞》《中国好歌曲》等综艺节目落地北美、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李子柒等网络红人凭借形式新颖、视角独特的短视频产品获得海外粉丝的关注,让中国式的田园牧歌、美食文化、教育理念春风化雨般流淌到外国受众的心里。新兴的短视频形式成为中国文化扬帆出海的轻骑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文化“走出去”的积极意义,并谈谈其对我国文化传播的启示。

2 . 近年来,“国潮”(中国+潮流)悄然兴起,“国潮”既可以是体现中国文化的复古中国风,也可以是展现国际潮流的创新中国风,中国元素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巧妙结合,形成灿烂多姿的时尚潮流。国潮思维渗透到中国电影的创作传播场域中,为中国电影创作理念和传播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在“国潮”中,“潮”要变,“国”要稳。我们不能让“国潮”成为一阵风式的潮流,昙花一现,而是要让它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一种积极文化。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分析电影创作渗透国潮思维的依据。
(2)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说明怎样才能不让“国潮”成为一阵风式的潮流。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2月2日,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微博发文宣布,短视频博主李子柒刷新了由其创下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勿庸置疑,李子柒的作品具有浓浓的中国风,三月桃花开,她采来酿成桃花酒;五月枇杷熟,她摘来制成枇杷酥,还有养蚕、绿丝、刺绣、竹艺、木工等,无不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意象,加之视频后期制作采用的低沉悠扬的传统曲风,成功塑造了一种诗意的山居生活情境。这些作品可以让人们回味中国古人的衣食寝居,畅想一种超脱于消费社会的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在全球化裹挟的现代性问题席卷世界之时,这种生活方式很容易引起各国网友的共鸣。人民日报的评论文指出:李子柒录的视频,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传播了中国声音。


结合材料,请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谈一谈李子柒“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对我们的启示。
4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0年12月17日,我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成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太极拳源于中国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距今有三百多年历史。它以太极阴阳学说、中医经络学说、道家导引吐纳术为依据,结合武术众家之长而创制,又被称为哲拳、文化拳。目前太极拳传播到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习练者有4亿多人,被公认为21世纪人类最佳健身运动方式。此次申遗成功有利于进一步向全世界推广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向海外更大限度的传播中国文化软实力,传播和谐共赢的中国智慧,同时为促进全球文化协调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巨大的力量。

材料二   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传承和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既需要保护凝聚着前人智慧的古老工艺、技艺,更需要结合当前社会的实际,拓宽传播渠道,增强文化遗产传播的质感和温度。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取得重大进展,从最初单纯依靠政府有关部门组织推广,到民间传承人自发宣传,再到学界、媒体重视;传播渠道也更加多种多样,借助现代欻字技术,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听得见”“带得走”“学得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使之成为触手可及的文化产品。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太极拳申遗成功的文化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知识,说明如何更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2020年我国吹响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冲锋号。

我国坚持走开发式扶贫道路,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的错误思想,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使他们依靠自己的勤奋劳动、艰苦奋斗,改变贫穷命运,共建美好家园;帮助贫困地区从地理环境、资源禀赋、文化习俗等方面分析自身发展的优势和不足,认真开展市场调研,对接市场需求,发展致富产业,加强对贫困群众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自身造血功能。在甘肃省贫困县,人们利用当地的特色佳肴牛肉拉面助力脱贫;在贵州省铜仁市,政府与企业合作发展旅游业,促使当地农民增收;在山西省北山晕村,古村小镇打起“影视基地+旅游”牌,乡亲们纷纷凭借“群众演员”一职寻求额外收入。

当代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极大丰富了人类反贫困理论,为国际减贫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中国脱贫经验和脱贫故事开始走向世界。要把中国脱贫故事讲述得更加精彩,要求讲清楚中国独特的基本国情、民族文化、历史使命,阐释好当代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让世界读懂中国脱贫奇迹的“密码”;要求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采用国际化叙事方式,尊重不同国家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和风土人情,寻找中外文化交汇点、话语共同点、情感共鸣点,让中国声音更接地气、更具亲和力;要求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搭建传播载体、拓宽传播渠道、创新传播形式,让中国故事传得更远,让当代中国更具魅力。


(1)“开发式扶贫道路发挥了意识对改造世界的能动作用”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应如何把中国脱贫故事讲述得更加精彩。
(3)打赢脱贫攻坚战,既要坚持物质脱贫,也要坚持文化脱贫。请你为解决偏远农村文化贫困问题提两条建议。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冈石窟考察。他强调,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要坚持保护第一,在保护基础上研究利用好。

从上世纪70年代“三年修复工程”解决了云冈石窟稳定性问题,到109国道改线解决粉尘污染问题,再到近年来不间断的防水工程,云冈石窟的保护,正从文物本体逐渐走向数字化,迈开云冈石窟走向世界的步伐。2019年,历时7年共20卷本《云冈石窟全集》完成,保存了一份迄今最完整、最权威的云冈石窟影像谱系资料,堪称中华佛教艺术发展的里程碑。为加强云冈石窟的保护研究与国际交流,云冈石窟研究院将与日本东京艺术大学联合,召开云冈佛像修复技术论坛。在国内外举办“云冈艺术大展”,使云冈艺术迈出国门、走向世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云冈人是如何保护石窟艺术的。
2021-03-27更新 | 16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深州长江中学2021届高三3月月考政治试题

7 .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四海同春”的理解。
要求:观点鲜明;可以就某一点深入剖析,也可以全面论证;知识运用恰当、准确;论述逻辑性强,条理清晰。
2021-03-2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四十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三1月月考政治试题

8 . 材料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比利时时曾指出,我们要建设文明共荣之桥,把中欧两大文明连接起来。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则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不是不可兼容的,人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中国主张和而不同,欧洲主张多元一体。中欧要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
(1)中国茶和欧洲酒为什么可以兼容并存?
(2)如何才能使中国茶和欧洲酒兼容并存?

9 . 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请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谈谈“和”文化的当代价值。
2021-01-27更新 | 204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梅河口市朝鲜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10 . 2020年12月17日,我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成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太极拳源于中国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距今有三百多年历史。它以太极阴阳学说、中医经络学说、道家导引吐纳术为依据,结合武术众家之长而创制,又被称为哲拳、文化拳。目前太极拳传播到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习练者有4亿多人,被公认为21世纪人类最佳健身运动方式。此次申遗成功有利于进一步向全世界推广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向海外更大限度的传播中国文化软实力,传播和谐共赢的中国智慧,同时为促进全球文化协调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巨大的力量。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太极拳申遗成功的意义。
2021-01-26更新 | 335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第八次月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