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9 道试题
1 . 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也难免会遇到一些误解甚至有意的曲解。讲中国故事是时代命题,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使命。我们要展示具有民族和地域色彩浓厚的东西,去讲真实的中国故事;同时,也要寻求与世界的共鸣,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这体现了 (     )
A.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B.不同民族文化的渐趋融合
C.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2021-08-07更新 | 84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2 . “孔融让梨”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美国一所孔子学院的老师给美国小孩讲“孔融让梨”,孩子们不接受这个观点,并反驳说小孩不应该吃小的,但也不应该要大的,应该用刀切开,跟他哥哥平分,这才叫公平。这表明()
A.不同民族文化间的差异是不可逾越的B.不同民族间文化缺乏共性和普遍规律
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021-07-31更新 | 208次组卷 | 8卷引用:甘肃省永昌县四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3 . 我们在说“幽默”、“基因”、“沙发”的时候,会想到它们来自英语吗?总以为这就是中文,其实它们落地融化到汉语中了。同样,老外在说“dimsum(点心)”、“kungfu(功夫)”、“geilivable(给力)”时,他们也用习惯了,不会发问来自何方。这表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优秀文化
③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④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021-07-07更新 | 54次组卷 | 23卷引用:甘肃省镇原县镇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4 . “岂日无衣,与子同袍”“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疫情肆虐之时,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给我国捐赠的抗疫物资上的这些古诗句迅速走红网络。诗词跨越国界,将一切善良和美好凝聚成人类最可贵的财富。这表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中华文化一脉相承,不曾中断
③古代中华文化曾源源不断向外辐射
④吸收外来文化就能促进本国文化的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2020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我国各地博物馆围绕共建“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等国家重大外交战略,组织实施博物馆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围绕大运河文化、长征文化等中华文明标识建设,加强馆际资源整合、促进馆际交流协作。某班组织撰写一篇相关新闻报道,以下适用的观点是(  )
①创办开放的博物馆,在借鉴融合中实现共赢
②打造有活力的博物馆,在文化创新中走向趋同
③建设有声音的博物馆,在文化交流中讲好中国故事
④发展有价值的博物馆,在资源整合中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021-01-12更新 | 620次组卷 | 19卷引用:甘肃省武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6 . 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吸引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国际现代艺术周、国际创意动漫周、国际儿童戏剧周以及国际青年汉学家研修班……活动丰富多彩,这说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③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文化多样性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暴发,来自日本的援华物资上印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等隽永诗句,不仅准确传达了友谊,也传递出携手战胜疫情的力量。由此可见(       
①域外文化可以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②精神产品与物质载体能够相互制约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优秀文化能转化为有益的社会物质力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爱琴海岸,古希腊文明跨越千年。而在亚欧大陆的另一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伟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似”“相知”,更是“相亲”的。2000多年前,古代中国、古代希腊的文明之先就在亚欧大陆两端交相辉映。古希腊哲学和文学泰斗辈出的黄全时代,恰恰也是中国”百家争鸣”的思想进发期。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人给遥远的中国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丝绸之国”。新中国成立后,希腊船队率先冲破封锁,为中国送来宝贵物资和设备,当希腊面对经济和债务问题时,中国全心全意帮助希腊渡过过难关。

2019年5月,希腊总统访华并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高度赞赏习近平提出的世界文明观,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9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希腊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巩固政治互信,深化务实合作,促进文明对话,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东西方文明古国的智慧、中希两国坚持交流互鉴,向全世界展示了伟大古老文明的和合之美。中希关系的发展彰显了文明古国在现代社会互利合作的勃勃生机: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中希两国加强互利合作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启示。
(2)请为"国之文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主题文化宣传活动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9 . 中国云南省的丽江古城智利瓦尔帕莱索区以西太平洋复活节岛,上的巨石人像、埃及东南部阿布辛拜勒至菲莱的努比亚遗址,令无数中外游客着迷,得到了中外游客的由衷赞叹。这些不同地区的景观能引发游客的共鸣,这说明(       
A.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B.文化遗产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C.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人文情怀
D.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2020-12-08更新 | 191次组卷 | 5卷引用:甘肃省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10 . 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考古成果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通过深入学习历史,加强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的传播,让更多年轻人热爱、投身考古事业,让考古事业后继有人、人才辈出。

所有的考古学成就都是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中国的考古学本身就有着深深的文化交流印记,中国的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窗口,从而不断加深对当今中国的认知和理解,营造良好国际舆论氛围。考古学走向世界,也必然能够为缤纷多彩的世界文明书写靓丽的一笔,也能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更深沉持久的动力。


考古成果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