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中国(宁波)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宁波文博会”)于2018年4月13日至16日在浙江宁波举行,本届宁波文博会围绕海丝之路、沿海经济带和沿长江经济带,打造具有全球视角、宁波品味、聚焦文化展示和交易的重要平台,通过展览交易、主题论坛等系列活动,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国内外合作与交流。随着宁波文博会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本届文博会将不断拓展和“一带一路”沿线国际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和产业对接,着力打造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大平台,助力宁波建设“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此外,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澜湄5国”的200件代表性文创衍生品也在展会展出。来自英国、意大利、俄罗斯,瑞士、瑞典、匈牙利等欧洲6个国家携25个知名品牌亮相欧洲馆展区。


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召开宁波文博会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对于当代文化交流的意义。
2020-11-1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民勤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文)

2 . 有位哲人说得好,一种声音谈不上动听,一种颜色构不成五彩,一种味道算不上佳品,一种事物则无法比较。我们看到,不同的色彩构成最美的图画,万紫千红才会有繁花满园,不同的音调产生最美的和谐,管弦琴瑟必然此起彼伏。“和而不同”是中国人自古尊崇的处世之道,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们应坚持“和而不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要重视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应提倡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处,取长补短。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请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国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2)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时,应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3 . 2019年4月16日,巴黎圣母院失火,800年古迹被毁。上网搜索“巴黎圣母院失火”,六七十条资讯扑面而来。“多希望这种事不要发生”“全世界在哭泣”“美丽、壮观的法国灵魂的一部分灰飞烟灭,让人无比悲痛”“文明不能承受之殇”,无论是否到访过巴黎圣母院,很多人心中都为这座世界文化遗产留有重要位置。由此可见(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②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11-04更新 | 222次组卷 | 39卷引用:甘肃省武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4 . 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世界文明多样性是彰显各国文化特色的前提
②文化交流是解决因文化差异带来的问题的有效途径
③不同民族的文化没有差距和优劣之分
④文化多样性可以为文化发展提供助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染衣、酿酒、织布……一个叫李子柒的姑娘,把中国人传统而本真的生活方式通过视频呈现出来,让现代都市人找到一种心灵的归属感;也让世界理解了一种生活着的中国文化。李子柒在海内外受到广泛关注表明(       
①中国传统手工艺鲜明的民族性彰显吸引力   
②创新文化传播手段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
③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④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6 . 中式英语词汇“addoil(加油)”被英国《牛津英语词典》收录,此前,《牛津英语词典》先后收录了“kungfu(功夫)”“guanxi(关系)”等中国特有的一些词汇。当“addoil”进入《牛津英语词典》时,“拓扑”“博客”等舶来词也让中文变得丰富多样。可见(       
①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②文化交流是实现文化多样性的前提
③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④文化互鉴消除了差异,增强了中华文明的优越感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2019年是中葡建交40周年,两国将以此为契机互办“文化节”,加强中葡文化交流互鉴。作为葡萄牙“中国文化节”重要项目的“东风西韵紫禁城与海上丝绸之路”展览,让中葡两国人民重温海上丝绸之路的共同历史记忆不断增进中葡两国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欣赏、信任和友谊,持续夯实中葡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民意基础。材料表明(  )
①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交流互鉴能够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④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两千年来,丝绸之路始终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军队、商人、学者、僧侣往来在这条道路上,创造并传递着财富、智慧、宗教和艺术。它让中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全球,让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沿着丝绸之路迅速崛起并传遍整个世界。由此可见(        
①人口迁徙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③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④文化先是民族的,后是世界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0-10-13更新 | 65次组卷 | 15卷引用:甘肃省会宁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理)
9 . 希腊文学巨匠卡赞扎基斯有一句名言,“苏格拉底和孔子是人类的两张面具,面具之下是同一张人类理性的面孔”。如古希腊“智者学派”萌发的人本主义思想同中国儒家坚持的“以民为本”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这说明(       
①文化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                  ②文化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④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在2020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中,中国接受了来自世界多个友好国家的物资捐助。其中,日本在捐赠给武汉的物资上印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字样,一时间在微博、朋友圈刷屏。这句话曾绣于日本长屋亲王赠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鉴真大师被此举打动,因此决心东渡弘法。由此可见(       
①中日两国文化同根同源,得到了相互认同②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共性是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的前提④不同民族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