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系统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困扰世界的问题。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当今世界潮流与历史大势,体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担当,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推动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命运共同体”一词,植根于传承千百年的中华文化,是对“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天下为公”等中华传统文化的接续传承。如果能够弘扬中华文明的古老智慧,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推己及人,建设一个更加太平、繁荣的世界,将是中华文明对世界的重大贡献。
(1)结合材料,说明在今天我们应如何使中国传统文化为解决世界问题更好地发挥作用。
(2)不仅是中国文化,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都可以为解决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发挥作用。请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说明其中的道理。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2017年开始,文化类节目火爆荧屏,《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这些“高而不冷”的优秀文化节目唤起了我们心灵深处的那份对家、对国、对传统文化的情愫。
  这几档文化类节目的制作者创新思路,克服文化灌输与道德规训的“积弊”,紧紧抓住中国受众的传统文化情结这个文化的痛点,用人间情感突显文学之美,用人文情怀加深节目厚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之美给予了精准的电视阐释,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审美诉求,不仅让观众得以在屏幕上邂逅诗和远方,更是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集体回望和反思。
  材料二   但也有网友对这些节目提出了批评:有网友指出,这些节目的制作形式基本停留在背诵、记忆层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还不甚紧密。还有网友认为主持人“尽说些漂亮而毫无营养价值的话”,或者吐槽其把“备课材料”念出来。网友们的不同评价,对文化类节目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
  (1)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阐释材料中的文化类节目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集体回望和反思的原因。
 (2)针对网友的批评意见,请你就如何改进文化类节目的制作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3 .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全球性挑战更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来应对。

2017年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从“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困扰世界的问题。

“命运共同体”一词,植根于传承千百年的中华文化。外交是历史文化的映射。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世界大同”“天人合一”等中华文化的接续传承,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等中国外交理念一脉相承。

习近平提出:“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只有各国都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才能共同应对挑战”打造人类命运,顺应了当今世界潮流与历史大势,体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担当。


(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相关知识,谈谈对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运用中国智慧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深切缅怀革命先驱,弘扬伟大的孙中山精神,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
材料一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来,中华文明经历了百年的不堪,外敌入侵、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中华民族从未屈服,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可歌可泣的抗争。1911年,在孙中山先生领导和影响下,辛亥革命取得巨大成功,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但是,由于受历史条件等多方面的限制,中国并没有能够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民族独立。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英勇奋斗、继续前进,付出巨大牺牲,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今天,我们要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局面,必须进行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以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勇气,以昂扬
(1)结合材料一,运用“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原理,分析“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局面,必须进行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的理由。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风范,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构成了孙中山精神的重要内容,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着深远影响。毛泽东同志把三民主义纲领、统一战线政策、艰苦奋斗精神并称为孙中山先生“留给我们的最中心最本质最伟大的遗产”,是“对于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贡献”。习近平说“我们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和继承他的宝贵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为振兴中华而继续奋斗。”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分析学习和继承孙中山先生精神的原因。
(3)广东省中山市政府就如何“缅怀孙中山先生的历史功勋,继承和弘扬孙中山思想和精神”进行讨论。请你就此为广东省中山市提两条可行性建议。
2017-03-08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三3月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数量众多的石窟寺是我国传承脉络清晰、关联性密切、体系完整的历史文物遗存,也是真实性、完整性保存最好的文物类别,在我国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莫高窟、大足石刻……无一不是让我们魂牵梦萦的艺术珍宝。石窟寺虽然看起来坚如磐石,但历经千年,在柔韧的水、尖利的风以及热胀冷缩、虫咬蚁蛀的磨蚀、淘空下,大多面临结构失稳、水害侵蚀、风化破坏等顽症的折磨,特别是许多中小石窟尚未得到全面有效的保护。

针对机构建设薄弱、专业人才缺乏、保护利用不够等突出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大石窟寺抢救性保护力度、建立石窟寺安全长效机制、规范石窟寺旅游开发活动等10项主要任务。到2022年,石窟寺重大险情全面消除,重点石窟寺安防设施全覆盖,到“十四五”末,石窟寺保护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文化影响力日益增强。


(1)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结合材料分析我国重视石窟寺保护的原因。
(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加强保护和利用石窟寺的文化价值。
(3)请就如何保护和利用石窟寺提两条建议。
2021-04-16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政治-学科网2021年高三1月大联考(新课标Ⅲ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传统的中秋佳节承载着中国人关于家庭、亲情、团聚的文化内涵。2109年中秋时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大事喜事的交汇点,据报道:“家国情怀”也因此成为2019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的核心理念。“家,是家园、是团聚、是乡愁,是中秋这个传统节日的主体。国,是国逢盛世、喜事,新中国成立70周年,澳门回归20周年。情,是亲情、友情,是全世界华人的中华情缘。怀,是面向未来的胸怀、日新月异的感怀。”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的两位总导演李申、景欣介绍,围绕着这一理念,晚会设计了《花月圆》《山河恋》《共婵娟》3个篇章,以歌会形式为主线,采用舞蹈、器乐、交响乐、情景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以及虚拟场景、高空焰火等多种形态的包装手段来精心创意编排、层层推进,不断深化主题。

材料二   皎洁的明月在圆,中国在圆,百姓的日子在圆,建设美丽中国的前程,也在圆。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传承中秋节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青年一代应有的责任。


(1)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谈谈应该怎样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如何传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3)明月寄托着对国家昌盛,生活幸福的期盼。请你为中秋传统习俗的传承提出两条建议。
7 . 文物凝结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如何保护好、管理好文物,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提出了如下建议,恰当的是(       
①通过旅游开发,让文物“活”起来,充分挖掘文物在当代社会的经济价值
②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文物保护制度建设等,保护好文物,减少开发和利用
③通过讲座、游学等形式了解文物、认识文物,铭记历史、传承文化
④通过动漫、VR(虚拟现实)技术等形式,感知体验文物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8月14日,都江堰成功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与其同龄或更年轻的诸多水利工程,或湮没于历史长河,或仅存零星残垣。都江堰水利工程,为何能成为“神奇”的存在?其奥秘除了巧夺天工的工程布局外,更主要的是遵循了“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治水指导思想、“岁必一修”的管理制度,“遇难弯截角、逢正抽心”的治河原则,以及“砌鱼嘴、立湃缺,深淘滩、低作堰”的引水、防沙、泄洪之管理经验和治堰准则。都江堰水文化的内涵,反映了工程修建、维修、管理和发展的全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遗产之一,故联合国评定都江堰工程为世界重要文化遗产。如今,在都江堰景区,通过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让2000多年的历史活起来,更直观、更鲜活地呈现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原理与功用。随着现代科技手段在工程建设与发展中的运用,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防灾能力更强、灌溉面积更大、生命力更盛。

出于敬畏、感恩,人们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保护从未有松懈:岁修制度延续千年。都江堰水利工程利用天然河道作为输水干渠,典型特征是“无坝引水”“渠河不分”,如果实行属地管理,那都江堰水利工程该如何管理,由谁来管理?前后出了数十稿,历时3年多的《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条例》,开全国之先河,为一座水利工程单独立法。该条例明确都江堰管理局负责都江堰灌区水资源统一调度、都江堰水利工程统一管理。以法律形式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较好地解决了灌区用水的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强了水资源的防污治污,促进灌区发展行稳致远。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也要求保护好灌溉工程遗产。如今,灌区实际幅员面积2.32万平方公里,惠及7市38个县(市、区)的1076万亩农田,同时还提供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生态用水。

历经2000多年岁月砥砺,都江堰水利工程仍然青春焕发。如何让都江堰创造新的业绩,世人在期待,古老的都江堰也在期待。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水文化在都江堰建设与管理中的作用。
(2)都江堰的“神奇”存在说明,唯制度化管理才能行稳致远,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3)请就如何传承都江堰工程精神,在新时代创造新业绩提出三条建议。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6月9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我们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要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因地制宜优化城市群布局和形态,全面提高长江经济带城镇化质量。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定要保护和传承好历史文化,把历史文脉有机融入城乡风貌中,让长江三峡文化绵延相传。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特别是三峡库区作为长江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巴文化、蜀文化、楚文化等多种文化在此融合交汇,大量的文物、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古镇、古村落等留存其间。保护传承好三峡山水文化资源,既是长江文明永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延续民族文化血脉的重大责任。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的相关观点,说明我国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具体措施。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保护和传承好长江经济带历史文化的原因。
(3)请就如何保护传承好历史文化提两条建议。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网络直播行业火了。据相关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网络直播用户共3.43亿,占网民总体的45.6%。
相比文字、图片、传统视频,网络直播可以随走随看随拍,极大地丰富了应用场景,增加了参与感。从明星、网红直播发展至今,不少普通市民也加入了网络直播大军。某知名大学的老教授通过直播平台讲授微积分,吸引了万人同时上课。南京云锦、龙泉青瓷、古琴艺术、昆曲等多项世界级非遗项目通过网络直播,让“高大上”的文化火起来;农业生产、教育课堂、国粹艺术等“正能量”内容纷纷走进直播间,为网络直播带来新内容、新活力。直播为各种“民间高手”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成为更多网民表达自我和休闲娱乐的新方式。
然而,网络直播在传递文化和价值、推动文化消费升级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有的网络主播为追求新奇内容,以低俗内容作为吸睛手段,大打“擦边球”,甚至逾越法律底线,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网络直播行业快速发展的积极意义。
(2)请你结合实际,就如何规范网络直播活动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