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6 道试题
1 . 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围绕“国是家、勤为本、俭养德、孝为先”等主题创作的剪纸画,是我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有机融合的生动体现。这一艺术创作形式
①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指明了中华文化的发展方向
②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③保留传统文化基本特征,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
④把握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推动了文化在实践中变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04-24更新 | 222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8《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政治(江苏专用)精炼模块滚动检测 文化生活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随之而来的则是精神生活的匮乏。网络的发展解决了一些问题,但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导致网络文化不能成为精神文化生活的主体。在这个时候,《中国诗词大会》等一系列具备正能量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节目应运而生。传统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正以其穿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和艺术感召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民大众的喜爱,在全国形成了以古诗词为代表的古典文化新潮流。在这一文化潮流中,令人欣喜的是,青少年逐渐成为中流砥柱,在掀起一波波“诗词学习热”的同时,又掀起一波波“诗词创作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写作传统诗词的现象。


(1)结合材料,分析传统诗词走红的文化意义。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说明中国传统诗词走红的原因。
(3)新时代,新气象,面对当前的火热趋势,我们应该借势而上,以此为契机继续助力古诗词复兴。请你就此提出两点具体建议。
2020-04-15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同步练习
3 . 中国歌剧《木兰诗篇》以“情景交响音乐会”的呈现方式,巧妙地将戏曲音调和交响乐有机融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戏曲风格咏叹调”。它吸纳和融汇了歌剧、音乐剧、戏剧、清唱剧、情景剧等适合情景表演的元素,通过具有民族特色的声乐演唱,使作品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一经问世便引起西方主流歌剧界的关注。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文化创新应该尊重文化多样性,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②应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挖掘,并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③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相互借鉴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要在形式上积极创新就能占领市场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2020-04-14更新 | 105次组卷 | 5卷引用:统编版(2019):政治必修4第八课 第三框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课后习题 巩固提升
4 .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传统文化时指出,要以科学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很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努力挖掘其时代价值,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要求我们(  )
①全面认识我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努力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 
③大力改造创新传统文化,拒绝外来文化 ④虚心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2020-04-13更新 | 179次组卷 | 5卷引用:统编版(2019):政治必修4第七课 第三框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课后习题 巩固提升
5 . 近几年,曾经宫门高筑的故宫博物院,逐渐以时尚的面貌融入普通人的生活。故宫制作了多款软件,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讲述紫禁城的历史。故宫博物院还正在制作一个让“清明上河图”动起来的装置,每次可以让60位观众走进去,绘画中的人物可以动,而且时间和季节也可以变化。如今,故宫正在唤醒库房里沉睡的文物,让它们真正“活”起来。“故宫唤醒沉睡的文物”对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是()
①运用现代科技传播途径提升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②依托大众传媒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其影响力
③立足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④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多元化需求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 . 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的古老民族。《礼记·大学》中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几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秉持“日新”精神,开启了缔造中华文明的伟大实践。近代以来,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变法变革图强运动,留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等豪迈宣言。这体现出:
①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具有相对稳定性②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有着深刻影响
③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独特的包容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0-03-28更新 | 9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高二政治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必修3)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7 . 《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和五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2年)已正式发布。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曾源源不断地把砖石、木料、漕粮等送往京城,也促进了文化、人员的流动。大运河作为沟通南北交通要道的漕运时代终结后,还出台一系列保护利用的规划、措施,是因为
①大运河是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②京、津、冀三地拥有共同的大运河资源
③保护文化遗产是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动力④大运河沿线有丰富的生态和旅游价值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0-03-28更新 | 151次组卷 | 9卷引用:统编必修4《哲学与文化》试题汇编: 第三单元 第八课 第一框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8 . 随着《长安十二时辰》热播,一幅大唐画卷不动声色地传递着中华文化的辉煌。当前,作为与大唐长安城有着直接血脉传承的西安,凭借时尚与传统交融的独特魅力,处处凸显其丰富的历史底蕴和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张力。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
①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②全面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③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在继承中发展④电视媒体是传播灿烂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0-03-27更新 | 125次组卷 | 6卷引用:2021年高二政治特色备课(人教版必修3):4.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议题式教学设计)
9 . 中国书院是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和教育形式,肇始于唐朝,兴盛于宋代,经元、明、清至今,始终承载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士人情怀。目前书院热在全国范围进一步兴起,传统书院得到重建,新建书院也不断涌现。让传统书院焕发新的生机活力的意义在于
①维护传统书院教育形式的稳定性
②推动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的创造性转化
③增加了教育的多样性和选择性
④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必要保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标识,以数字“70”和代表国家形象的国徽五星及天安门作为设计核心元素。“70”设计成翻开历史新的一页的视觉效果,突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崭新形象,“7”的造型又像节日的彩带,其飘动的效果与醒目的金色立体国徽五星及天安门所在的圆形构成了一动一静的互动关系,既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又蕴含了重大节日的欢庆气氛。这一成功设计
A.体现了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B.说明了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根基与追求
C.源于创作者的创新理念和传统文化修养
D.反映了民族文化是在创新的基础上发展
2020-02-29更新 | 12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高二政治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必修3)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