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东中西部,沿途穿越不同山水人文,沿江各族人民千百年来形成了依山傍水、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民风民俗和产业风格。然而,近些年来,长江经济带部分地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拆旧建新、拆真建假,建几排仿古风格的新楼,修一条仿古形态的老街,开一处贴上地域标签的文化广场……这些生硬打造“文化标志”的种种做法,仍属于走“千镇一面”的老路。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如何延续传统文化根脉。
2020-12-16更新 | 24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2021年新高考高考模拟政治试题(一)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央视中秋晚会的舞台搭在隋唐洛阳城应天门前,将应天门、明堂、天堂作为舞台背景,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一轮明月,让中秋的亲情思念和灿烂的中华文化在这里相融。

应天门始建于隋大业元年,是隋唐洛阳城宫城的正南门,也是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重要发生地,更是洛阳历史的“见证者”。经考古发现,应天门是一座门楼、朵楼、东西阙楼及其相互之间的廊庑为一体的“凹”字形巨大建筑群。近年来,洛阳市积极探索“保护原址、修复原貌”等文物遗址保护方式,加大对应天门等重点文物遗址的发掘、保护和利用,借以展示河洛文化和洛阳良好形象,推动洛阳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阐述加大对文物遗址的发掘、保护和利用的当代价值。
3 . 文物凝结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如何保护好、管理好文物,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提出了如下建议,恰当的是(       
①通过旅游开发,让文物“活”起来,充分挖掘文物在当代社会的经济价值
②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文物保护制度建设等,保护好文物,减少开发和利用
③通过讲座、游学等形式了解文物、认识文物,铭记历史、传承文化
④通过动漫、VR(虚拟现实)技术等形式,感知体验文物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以博物馆馆减文物为元素的文化创意产品不断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北京故宫的朝珠耳机、VR版的《清宫美人图》,陕西博物馆的兵马俑系列、“唐妞”……这些萌萌哒的、越来越有“意思”的文创产品,受到了来自海内外游客的追捧。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传承的核心是开发其经济价值
②创新性发展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的内生动力
③传统文化可与当代人的文化和生活需求对接
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2018年,央视推出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融合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戏剧等多种艺术形态,以文化为内核、综艺为外壳,用真人演绎历史故事的形式讲述国宝“传奇的前世今生”,让文物“活”起来,口碑爆棚。这表明
①大众传媒的普及推动了考古技术的日臻完善
②“国宝”文物是中华文化精神内核的重要载体
③不同创作手法的融合能让“国宝”文物“活起来”
④挖掘文物背后丰富内涵将创造巨大的经济效应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有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我们的根在某国世博会中国馆的中心展区里,“生命之树”是模仿自然界水珠悠然溅起的优美姿态和植物叶脉舒展生长的形态,加以艺术化的提炼,利用中国古老而独特的宣纸制造工艺,结合现代影像投放技术创意生成。它秉持现实的生态文明理念,营造出万物生机盎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形象地表达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智慧。中国馆的设计自始至终渗透“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人的价值要在服从社会群体中去实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人是自然界万物中的一种,应该在服从自然中砥砺前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精神强调和谐意识,强化了人的民族意识和情感,强调了人的奉献精神。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现代中国人的精神血脉,几千年来一脉相承,博大精深,这是我们立足的根。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中的“生命之树”是怎样形象地表达“天人合一”智慧的。
(2)结合材料,运用人生价值观的知识,分析“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对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
(3)请你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列出两条古诗词,要求紧扣主题,每条不超过15个字。
2019-06-0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大联考卷Ⅱ文综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历代就有清明踏青、植树的文化习俗,”孟春三月,盛德在木”(《礼记》)。“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本之长”(《逸周书,大聚解》)。“插柳作高林,种桃成老树”(白居易)等。近代以来,国家以法定节日形式,将清明植树规范化,通过设立植树节来鼓励每一个中华儿女植树造林。
2018年4月,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植树造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指出,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坚持科学绿化、规划引领、因地制宜,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引领带动广大干部群众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持之以恒开展义务植树,路踏实实抓好绿化工程。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国家开展国士绿化行动对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启示。
(2)运用物质与意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各级领导干部应如何抓好绿化工程。
(3)“周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卓木之长",请你写两条体现这一精神的宣传标语。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3月24日,博鳌健康论坛在海南博鳌召开。与会嘉宾围绕“健康中国一新理念、新经济、新趋势”主题,聚焦健康中国2030规划、中医药发展与国际化、中国“十三五”医改规划、健康产业等重要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建议:进一步完善中医药发展政策机制,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将中西医并重方针融入所有健康政策,发挥中医药独特资源优势,促进健康中国建设。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中医与西医的关系。
(2)结合材料,请就如何发挥中医药独特资源优势,促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两条建议。
9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孝老爱亲、相敬如宾、兄友弟恭、妯娌和谐、克勤克俭、忠厚传家等传统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化在中国人的血脉中,是今天我们加强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源。
“服民以道德,渐民以教化。”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递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观念,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推动人们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这必然会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1.有人认为,有什么样的家庭,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请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知识,探究如何汲取传统文化营养,加强家庭文明建设。
2017-05-03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衡水金卷)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卷(二)文综政治试题
10 . 被誉为“保定第四宝”的仿古“铛铛车”于2016年7月30日在保定市区投入运营。“一车一景一主题”,10辆“铛铛车”分别展示古城旧影、保定老字号、历史保定、红色保定、文化保定、美食保定等主题内容。市民称“老车饰,老照片,老电影,‘铛铛’声依旧,勾起众多往事回忆”。从文化生活角度看,“铛铛车”投入运营(  )
A.发展文化产业,传承传统文化
B.创新文化体制,妆靓城市风景
C.挖掘古城古韵,助力古城发展
D.建设精神文明,提升道德素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