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枫桥,一座历史悠久的小镇,我国基层社会治理“枫桥经验”的发源地。上世纪60年代初,在社会实践中,浙江诸暨枫桥干部群众创造了以“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为主要内容的“枫桥经验”。

材料一55年来,“枫桥经验”之所以历久弥新,并迸发出旺盛生命力,关键就在于其真正体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法。“枫桥经验”一直没变。“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一“枫桥经验”的核心要义,指导着各地基层社会治理实践。“枫桥经验”又在变化。55年“枫桥经验”的发展历程,就是不断顺应形势任务需要,创造性解决不同时期社会矛盾和问题的过程。

材料二在坚持、发展“枫桥经验”的过程中,各地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方面进行了许多新探索,发挥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作用,不断赋予“枫桥经验”新的时代内涵。在山东,部分市县建设以儒家“和合”学说为核心的“和为贵”调解室,以儒家传统文化思想精髓,不断提升群众道德素养,厚植基层社会治理的道德底蕴,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在天津,当地搭建的智慧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拓展服务。比如开发区外来“新市民”群体约占常住人口的60%,开发区建设了“互联网十新市民综合服务”平台,在及时掌握新市民动态的同时,为他们提供服务。


(1)越是历经岁月淘洗,越会焕发璀璨光芒。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谈谈对“枫桥经验”“变”与“不变”的认识。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二,说明山东、天津是如何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的。
(3)55年来,“枫桥经验”逐步从枫桥走向浙江、影响全国,成为全国社会治理的一棵常青树。请写出其哲学依据。
2019-04-04更新 | 333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河南省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文综政治试题
2 . 中央电视台2018年10月播出的《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通过“思想解读”“经典释义”“经典诵读”等环节,阐释与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说明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创新与发展的源泉与根基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源泉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载体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在2017年“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中,一批以德化白瓷为材料,以德化传统烧制技艺制作的当代艺术品脱颖而出。这些作品既有德化白瓷特有的美感,又有许多有别于传统的现代创新元素。中外艺术家们互相启发创作灵感、切磋陶艺,将历史悠久的德化陶瓷推向一个新的艺术高度。这启示我们,发展传统技艺
①要增强文化自信,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
②要坚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积极吸纳外来文化
③要坚守传统,保留和延续传统技艺原有的韵味
④要与时俱进,选择与时代相契合的内容和形式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兰牧骑,1957年诞生于内蒙古大草原,是活跃在农村牧区的流动文艺团队,是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60多年来,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创作演出了一批承载着乌兰牧骑精神的“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
其中,有表达草原人民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家国的《擀毡舞》,有唱出蒙古族韵味和美感的《走马》,有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大型历史剧《青山儿女》……这些作品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力和巨大的社会凝聚力。一些优秀的乌兰牧骑通过将短调民歌、呼麦、马头琴与现代音乐相结合讴歌新人物,为农牧民全面奔小康加油鼓劲。还凭借其“骑着马儿去表演”的独特演出方式走出大草原,走进北京、上海等地,并走出国门,赴德国、比利时等国家演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自身发展增添了后劲。
如今,乌兰牧骑已经从最初的一支9人队伍发展到75支队伍、3000多名队员,成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
(1)乌兰牧骑成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2)有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文艺创作应坚持社会效益服从经济效益。”请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对这一看法加以评析。
(3)在新的时代,面对电视、网络媒体的冲击,请就如何让乌兰牧骑有更大的影响力提出合理化建议。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黔东南苗族服饰不下200种,技艺巧夺天工。苗族服饰的造型、图案和纹饰,是族群记忆的载体,是在苗族历史演化中沿袭数千年的文化积淀,是苗族一部“穿在身上的史书”。
然而,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现代化步伐加快,除传统节日外,苗族人少穿其民族服饰,取而代之的是大众化成衣。传统服饰工艺存在技术衰落、产品款式陈旧、销售渠道窄、后继乏人等现象,如何走出困境,亟需社会各界的保护与扶持。
黔东南州政府依托多元的人文特点,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地方民族文化资源,指导具有独特技艺传承的村寨和民族手工技艺传承人成立民族手工专业合作社;利用互联网展示产品制作过程,讲述手工艺人及其产品背后的故事;积极亓展对外营销活动,与国际知名品牌合作,在巴黎时装周上展示苗绣和苗族纹样……通过传统与现代、民族与时尚联姻,扩大产品销路,增加收入,使传统手工艺得以保护与传承,实现手工艺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1)有人认为,随着时代变迁,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传统手工艺已不适应时代发展潮流,保护和开发的价值不大。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对此加以批驳。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分析黔东南州政府在保护传统手工艺的过程中是如何实现传统与现代、民族与时尚联姻的。
(3)“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敲锣卖糖,各干一行。”文化传承,离不开文化传人。请就民间手工艺传承人的培养提出两点建议。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2017年开始,文化类节目火爆荧屏,《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 这些“高而不冷”的优秀文化节目唤起了我们心灵深处的那份对家、对国、对传统文化的情愫. 
这几档文化类节目制作者创新思路,克服文化灌输与道德规训的“积弊”紧紧抓住中国受众的传统文化情结这个文化的痛点,用人同情感凸显文学之美,用人文情怀加深节目厚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之美给予了精准的电视阐释,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审美诉求,不仅让观众得以在屏幕上邂逅诗和远方,更是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集体回望和反思. 
但也有网友对这些节目提出了批评:有网友指出,这些节目的制作形式基本停留在背诵、记忆层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还不甚紧密.还有网友认为主持人“尽说些漂亮而毫无营养价值的话”,或者吐槽其把“备课材料”念出来.网友们的不同评价,对文化类节目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 
(1)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阐释材料中的文化类节目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集体回望和反思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谈谈我们应怎样正确看待网友的批评意见. 
(3)针对网友的批评意见,请你就如何改进文化类节目的制作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7 .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本。古人把它看作是最重要的德行之一,强调晚辈对长辈的绝对顺从;现代我们提倡的“孝”,则是晚辈在平等基础上对长辈的孝敬、关爱和陪伴。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因时而变
③文化总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④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16-11-26更新 | 141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5届河南省豫西名校高三二练热身演练二政治试卷
8 . 2014年APEC领导人服装是一系列展示中国人新形象的中式服装,谓之“新中装”。服装采用“海水江崖纹”的设计,赋予了APEC21个经济体山水相依,守望相护的寓意。主要面料是宋锦,领导人把宋锦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穿在身上,在APEC舞台上盛装亮相,是宋锦的第一次,也是中国给APEC和世界带来的一份惊喜。由此可见(   
①新中装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文化可以借助特定的活动得以传播与继承
③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④我们应该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5-06-01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河南漯河市漯河高中高三四模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