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0 道试题
1 . 盛世修典兴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国国家版本馆作为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和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将永久保藏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传承价值的各类版本资源,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类出版物版本全部入藏,同时吸纳具有历史文化传承价值的中华古籍、革命文献、宗教文献、雕版拓片、碑帖家谱、钱币邮票、影视剧数字版等。修典兴藏(     
①厚植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增强文化自信
②建立了新旧事物间的联系,丰富文化内容
③促进中华文化传承与保护,维护文化安全
④经过既肯定又保留的过程,推动文化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中的《唐宫夜宴》火爆出圈。该节目以《簪花仕女图》《千里江山图》等古代名画的画意为背景,以妇好鹗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等文物进行穿插,再加上“5G+AR”技术的运用,让观众感受到盛唐“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的大美景象和雍容气度。由此可见(     
①节目创作要充分追求科技给节目带来的炫酷感
②运用现代科技能够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力
③传统文化内涵因时而变更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文化创新的强大基因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4-11更新 | 231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大联考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3 . 一条崇雍街,千年北京城。

北京崇雍大街位于天坛、地坛之间,是一条有着700多年历史的老街,串联起国子监、雍和宫等文物保护单位,是彰显北京古都风韵,最能代表北京老城文化特色的一条街道。

2018年以前,许多商户私自改造的门脸,密布的变电箱、电线杆,拥挤的人行道、车道,与古城文化不和谐,让这条大街变了味儿。

从2018年到2021年,相关部门组织专业团队修复了这条4.7公里的长街。在改造之初,制定公众参与计划,鼓励商户和百姓积极参与,征求和采纳合理的建议。在修缮过程中,坚持“绣花”功夫,摒弃过去“刷墙”、“画缝”、“贴瓷砖”等方式,传承传统的营造工艺,通过“真砖实砌”的方法来展现真实的传统风貌,许多老建筑、老牌匾、老物件得到了保留。

改造后的崇雍大街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而且充分保护了历史风貌,让人们重新找回了“文风京韵大市银街”的老北京味道。崇雍大街的“变身”不止是一次简单的改造,而是再一次寻找历史的历程。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说明崇雍大街的“变身”是如何让人们更好感受到老北京文化味道的。
2023-03-29更新 | 47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政治试题
4 . 《越绝书》承载了先秦时期吴越地区社会历史的变迁,其间无数英雄人物、历史传奇,经过《典籍里的中国》创新演绎,引发关注狂飙,焕发全新的时代魅力。这表明了文化发展需要(     
A.不忘本来、吸收外来B.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C.取其精华、去其槽粕D.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5 .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劳动实践中,遵循天人合一之道,孕育出“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农耕智慧,创造了稻鱼、梯田、草原游牧等类型丰富的农业系统。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浙江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福建福州茉莉花和茶文化系统、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在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72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中国以19项位居各国之首。

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与传统一般意义上的“静态式”“博物馆式”保护不同,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内核是“活态保护”,也就是在农业文化遗产产生与存在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在农民生产与生活状态中进行整体性、适应性及动态性保护。

农业文化遗产不仅是关于过去的更是关乎人类未来的遗产。发展农遗产业是健骨塑形,留住农遗文化则是存根铸魂。党的二十大吹响建设农业强国的号角,乡村振兴为农业文化遗产提供发展机遇,但仍面临一系列挑战:相关管理制度有待加强,部门间缺乏协同性,缺少有针对性、多学科融合的团队支持,品牌建设投入及相应宣传重视不够,未真正将农业与生态、文旅融合起来……我们将补齐短板,擦亮品牌,让中华田园智慧光耀全球。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农业文化遗产不仅是关于过去的更是关乎人类未来的遗产。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请你以“农业文化遗产:守望智慧之光”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相关知识。②观点明确,理由充分,逻辑清晰,结构合理。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50字左右。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0月,滚滚独龙江畔,从事非遗传承工作的云南省黄山县独龙族手工艺协会会长曾剑君,因诸多媒体报道、转发了他恢复独龙族传统植物染织技艺的事迹,一下子成了“名人”。在当地民族宗教及文化旅游管理部门支持下,曾剑君带着20多位独龙族群众,以天然植物为染料,成功恢复了红、黄、绿等6种颜色的纯天然染布法,“独龙族传统染织技艺保护项目取得进展,这意味着失传70余年的独龙族传统植物染织技艺初步“复活”。

在近年大力推进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进程中,曾剑君被派往大理等地学习非遗文化传承和文旅融合经验。他在云南大理周城,受靛蓝扎染启发,想尝试恢复老军人讲过的独龙族植物染。曾剑君踏遍全乡6个行政村,寻访了八九位老人,从他们口中得知传统独龙染的彩线是用水冬瓜皮、核桃皮等染成的。他向县里申请非遗资全支持,将材料进行煮制、踪晒,并反复试验,成功找到了染制红色、黑色、蓝色、绿色、黄色、茶色织物的染料。如今,用这些植物染料不仅可以作出传统独龙毽,还可以染衣料、手帕、丝巾等。


(1)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知识,分析曾剑君是如何让失传70余年的独龙族传统植物染织技艺初步“复活”的。
(2)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中关于认识发展的历程的知识,分析独龙族传统植物染织技艺初步“复活”的历程。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以“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技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预写一篇短评。
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字数150-200字。
2023-03-10更新 | 481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2023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政治预测卷(八)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博鳌人历来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凭借博鳌亚洲论坛的机遇,当地的传统民俗、人文风情焕发出勃勃生机,吸引世界瞩目。中国故事、海南故事、琼海故事、博鳌故事也借美丽乡村传播到全世界。

在博鳌镇上,被誉为“海南侨乡第一宅”的留客村蔡家宅坐落其中,以中国传统为主调,融入东南亚的艺术元素,同时兼具西方设计理念,当地通过对留客村的统一包装策划,重建古渡口、重修古驿道,建设民宿等项目打造共享农庄,挖掘出蔡家宅及留客村的历史,也让其背后的动人故事为人所知;每年的元宵节,博鳌镇上家家户户大门口的八仙桌上,一只只大肥鸡被主人精心装饰,彰显着主人的勤劳,也寄托着村民的美好愿望。这就是当地特色元宵民俗活动——赛肥鸡。武术表演、舞狮、公仔套、打八音……除了赛肥鸡,元宵节当天,博鳌镇上还会举办丰富的民俗活动,引得市民游客前来参与。

结合材料,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以“传承乡土文化,助力古镇焕新”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学科术语使用规范;总字数在200字左右。
2023-03-06更新 | 484次组卷 | 5卷引用: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学业水平诊断政治试题(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福建作为万里茶道的起点,茶的历史已有上千年之久,福建茶叶在中国茶叶发展乃至世界茶叶发展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弘扬茶文化,福建在行动。多年来,福建省坚持利用好闽茶历史文化资源,打造闽茶文化品牌,增强茶文化软实力,持续提升茶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茶文化成为国际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依托福建名茶众多优势,发挥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等平台作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福茶”宣传、体验、消费活动,实现“线上逛、云上购”,积极营造浓厚的茶文化氛围;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推动绿色防控替代使用化学农药,推动专业化统防统治替代分散式防治,有效提升全省茶产业绿色发展水平。福建一系列有益实践和有效探索,彰显了应有的文化担当。

(1)福建在弘扬和发展茶文化的过程中展现了应有的文化担当。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多样性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2)某市拟举办福建茶文化旅游节活动,邀请李雷同学作为青年学生代表为茶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录制宣传视频。请你以“在茶文化中发现福建、遇见世界”为题,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帮助李雷同学拟一份宣传视频台词。
要求:①主题鲜明,观点正确,逻辑清晰;②规范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③不得抄袭给定材料;④字数不少于150字。
9 . 数字藏品,是指借助区块链技术发行的虚拟文化商品,包括数字形式的图片、音乐、视频、3D模型等,它同时具有收藏、观赏、社交属性。近几年,非遗、文博等传统文化类数字藏品颇受市场青睐,如“越王勾践剑”数字藏品等。可见(     
①一定的文化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器物载体才能呈现出来
②传统文化类数字藏品的出现促进了传统文化继承推广
③传统文化的内涵借助于数字化技术得以不断丰富发展
④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创新表达方式可以焕发新的生命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2-12更新 | 54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10 . 习近平指出,对文明起源和形成的探究是一个既复杂又漫长的系统工程,需要把考古探索和文献研究同自然科学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综合把握物质、精神和社会关系形态等因素,逐步还原文明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这一重要论述(     
①倡导真实再现历史场景以深化国人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认知
②在展示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中增强中华文明的历史信度
③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指明了方向
④肯定了科技在文明探源系列研究项目中的关键支撑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1-24更新 | 359次组卷 | 7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2023届宜川县中学高三上学期一模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