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7 道试题

1 . 今天,很多创作已不在纸上进行。然而,打印出来的文字,很难像手稿那样展现作者的笔底波澜。手稿是时间的证物,也是文化的传递,一些手稿还兼具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即使在数字时代,手稿依然有生命力。

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谈谈你对“手稿依然有生命力”的理解。
2022-09-17更新 | 5645次组卷 | 14卷引用: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政治试题

2 . 材料一   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如今,“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但在城镇化的浪潮中,许多村庄将逐渐消失,不少独特的、传统的乡村文化随之消亡。面对城镇化的浪潮,有专家认为:“我们不能让这些乡村文化消亡。”

材料二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民工群体的社会融入问题越发受到重视。全国农民工工作暨家庭服务业工作会议指出,将努力促进农民工与所在当地的社会相融合,尝试要求各社区充分发挥社会融合功能,鼓励农民工积极参与社区自治、同历决策过程,促进农民工与城镇居民和睦相处。

材料三   党的十九届五中会中指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要统筹城乡、区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结合地区实际,利用地理优势、生态优势,因地制宜,不应当是“千镇一面”。要从科学角度出发,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的发展”相关知识分析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通过社区自治和决策努力促进农民工与社会融合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为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提出方法论建议。
2022-09-11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3 .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在中医药的发展过程中,中医药文化不断吸收和融合各个时期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文思想,不断创新发展,理论体系日趋完善,技术更加丰富,形成了鲜明的特点。

中医是中国特有的医学手段,然而其理论基础和治疗手法与现代医学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关于中医,人们还存在一些争论。有人认为,中医是伪科学,没有可靠的现代科学依据;有人认为,中医是人们在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具有科学性;也有人认为中医虽然存在缺陷,但仍有其科学的一面。


运用文化传承的知识,分析说明应如何正确对待中医药文化。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最为质朴古老的理想之一。古代思想家描绘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理想世界,是人们最为美好的追求和向往。几千年来,我国传统士大夫始终强调不与民争利,主张“藏富于民”。这种以保养生民、促进民生、藏富于民的共同富裕思想,在我国绵延传承几千年,对历朝君主和广大民众产生深远影响。

我国广大民众对共同富裕的企盼和追求贯通古今,党和国家始终把带领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实现全面发展,创造美好生活,作为奋斗的目标。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开辟出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光明大道。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共同富裕思想为什么能够在我国绵延传承几千年?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珍品,更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近年来,中国戏曲正成为独特的文化符号走向全世界。

昆曲又称昆腔,发源于江苏昆山一带,距今已有600多年。昆曲在历史中以其较高艺术和审美价值,引领着中华民族的集体审美。涌现了包括汤显祖的《壮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在内的很多脸炙人口的名剧。同时,昆曲为众多剧种的发展提供了养分,对民间百姓生活影响颜深,被称为“百戏之师”“百戏之祖”。

随着中国近代社会动荡、战事频繁,昆曲几近消亡;到了现代,昆曲又离当代人的审美需求有一定的差距,逐渐与时代脱节。现在,我国势力推动昆曲重新焕发生机:针对昆曲脱离时代的问题,要求昆曲创作者主动出击,“放下架子”走入市场,走进群众:督促昆曲创新发展,创作更多的原创剧目,以更为新颖的面出现在舞台上。慢慢地,昆曲的受众越来越多,渐渐有了市场……



(1)结合材料并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说明与时代脱节的昆曲我们为什么要推动其重新焕发生机。
(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有关哲学原理,分析昆曲从衰落到重新焕发生机的过程。
2022-08-03更新 | 25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福建泉州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南音活态传承。一是建立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全阶段非遗传承体系。自1989年“南音进校园”计划启动以来,泉州已有20万名中小学生学习和接触南音;泉州师范学院于2003年设立了南音专业,首次将中国民间乐种引入高校专业中,培养既有音乐理论基础又懂得泉州南音演唱演奏的人才。二是民间社团积极开展南音表演。泉州有近400个民间南音社团,经常面向民众举行小规模演出,极大促进了南音在民间的繁荣发展。三是融合电音创作新歌,吸引年轻群体关注。部分年轻人将电子说唱等现代音乐元素与南音混搭创作出新曲目,如泉州本土乐队“Double明_不清新偶像团体”的混搭曲目《直入南音花园》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引发广大网友关注。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2)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泉州促进南音活态传承的合理性。
2022-06-17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郑州下辖六县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龙门金刚》到《只此青绿》,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到闭幕式上的“折柳寄情”,绝美中国元素一次次令世界惊叹。随着中国传统文化频频出圈,“国风”已成为一种潮流,在年轻人中大受追捧。

在国风潮流的背后,既是传统元素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也是传统文化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一方面,4K高清直播、XR和VR等技术的运用,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让人们能够切身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拉近了现代与传统的距离。另一方面,专业人士的创作、草根社群的活动促成了众多叫好又叫座的文化“爆款”,推动国风从小众文化逐渐流行起来,使“国潮”成为时尚。

国风的流行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生的表现,也为中国文化产业走出自己的道路注入了新鲜动能。在为此感到高兴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些封建糟粕借着国风的潮流沉渣泛起,一些庸俗文化也伪装成“国风”招摇过市。如何使国风潮流“不退潮”,我们还需要更多思考与探索。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国风文化能够形成潮流的原因。
(2)有人认为,封建糟粕和庸俗文化借机复苏说明国风的流行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的倒退。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论断的认识。
2022-06-16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文)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结概括了党百年奋斗“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坚持自我革命”就是其中之一。

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鉴于大革命的失败,认识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的必要性,开启了自我革命的伟大尝试。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1949年3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两个务必”,这是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自我革命实践的生动诠释。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党结合时代特征,开展了一系列具有自我革命性质的党建工程,以新的思路来解决党所面临的各种难题,不断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2021年11月11日,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全党同志要永葆自我革命精神。在2022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勇于自我革命……我们就一定能够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新时代我们应如何弘扬自我革命精神。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自觉的产物,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与精神动力。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导,不断给民族精神注入生机和活力,使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需要必胜的信心、昂扬的斗志,更需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此,要充分利用文化优势、理论优势和实践优势,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当代我们应该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022-05-2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百年前,在民族危亡的重大关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摆脱屈辱、寻求独立的艰难历程。事业从哪里开始,精神就从哪里产生。在这一历程中开创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等思想的最好体现与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必将在中国共产党接续奋斗的实践中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阐述中国共产党人开创的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2022-05-21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必修3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