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尊崇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这是大禹卓绝的作风;“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这是孔子的文明观;“对国家尽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这是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执着不变的信念;“为人民服务,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这是习仲勋对儿子习近平的期许。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人耳熟能详的诗词,早已告诉了我们孝与国的关系。从传统“孝”文化到当今的爱国情怀,是“孝”文化的升华。不忘传统、敢于创新,推动中华传统孝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孝道文化的价值。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推动传统孝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3月29日,湖北省公布了首批革命文物目录,包括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018处、可移动革命文物2810件(套)。这是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的意见》的具体行动。这些革命文物是红色历史的重要见证,是湖北省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让革命文物走进大众生活,惠及更多民众,与时代相融合,真正让革命文物“活”起来,才更加有价值和活力。为此,湖北发挥高校资源优势,联合党史文献研究部门,充分研究与挖掘革命文物价值,尽可能重现革命文物背后的革命故事、英雄故事;利用3D、悬浮、幻影成像、人机互动等技术,把沉甸甸的革命历史转化成有互动易感受的场景,拉近与革命文物的距离,让观众“秒回”那段革命岁月;通过开发革命文物IP,推出影视剧、网上展览馆、革命文物主题游等活动,让更多红色元素进入人们的生活;把瞻仰革命文物、聆听革命事迹、重温红色书信等内容打造成一掌生动的党史课,以历史关照现实,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党史观,感悟信仰力量、使命担当,转化为工作动力,切实为民办实事,为事业发展开新局。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湖北省是如何让革命文物真正“活起来”的。
2021-08-11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继《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清明时节奇妙游》之后,河南卫视播出的特别节目《端午奇妙游火爆全网,再次凭借中国传统节日的节目创意而刷屏。

该节目创新采用了“网剧+网综”的形式,以四位唐小妹的视角,拉出4条交错的故事线,讲述《唐宫夜宴》前传故事。其中,惊艳演绎水下飞天的舞蹈《祈》,精彩再现了曹植名篇《洛神赋》,让不少并不喜欢舞蹈的观众直呼“爱了”,更有网友惊叹“我是看到神仙了吗?”《唐宫夜实》和《洛神水赋》背后所依托的,是我国千年来深厚的文化底蕴;创作者们用现代化的技术和崭新的展现手法去唤醒传统文化沉睡的魅力,置身于观众的角度去思考什么样的节目好看,才能一次又一次地“圈粉”《端午奇炒游》导演陈佳说道:“节目在8地取景,7个组跟拍,团队扎根于河南深厚的文化,结合了端午的传统习俗再进行创作,出圈是文化自信的魅力。”人民日报点评道:节目用心,观众自然走心。“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守住初心,持续出新,才有不断“出圈”的精品,才有沛然不可遏抑的文化自信。


《唐宫夜宴》等系列节目为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
4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传承和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既需要保护凝聚着前人智慧的古老工艺、技艺,更需要结合当前社会的实际,拓宽传播渠道,增强文化遗产传播的质感和温度。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取得重大进展,从最初单纯依靠政府有关部门组织推广,到民间传承人自发宣传,再到学界、媒体重视;传播渠道也更加多种多样,借助现代科学技术,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听得见”“带得走”“学得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使之成为触手可及的文化产品。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知识,说明如何更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利用,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化保护”。

在故宫,有这么一群80后的年轻人,他们上得了屋顶、下得了库房,修得了文物、办得好展览,做得了研究、跟得上时代。他们与故宫对话,静护朝夕,陪伴四季。他们中,有的从事文物修复,有的在平淡无奇的文物保护中找到意义,有的从宫殿修缮到考古研究,有的通过创新策划新媒体产品把故宫有趣、有温度的一面展示给大家……,每个平凡的日子里,都有着年轻一代的选择、坚持和担当。让文物活起来,需要让博物馆的文物走出库房,走上展线,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建设智慧博物馆,优化传播内容,丰富传播渠道,加深观众与文物的互动,使古老文物在当代焕发出新的活力;让文物活起来,要守正创新,塑形铸魂,挖掘文物本身的故事,文物所处的历史阶段的故事,把文物承载的文化力量充分释放出来;让文物深深融入人们的生活,以高质量的供给增加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让文物活起来。
2021-07-2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八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A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中华文化历经上下五千年而文脉不绝,根本在于一代代华夏子孙以典籍为媒、薪火相传、接续前行。央视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聚焦享誉中外、流传千古的典籍,讲述从典籍出发的中华文明史。节目深度挖掘蕴含在典籍中的久远、深沉、厚重的中华优秀文化基因和精神追求,诠释了延绵不绝、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命脉。在呈现方式上,该节目没有重复传统的文化访谈形式,而是将戏剧美学融入电视创作,以“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制作模式,精准找到能让古人和当代人内心贴近的共振点,拉近了现代人和经典的心理距离,让经典不再“高冷”,让“典籍活起来”。《典籍里的中国》第一期节目于2021年春节假期推出后,迅速引发广泛传播,成为现象级产品。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载体的知识,说明优秀典籍的时代价值。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知识,说明央视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是如何让“典籍活起来”的。
2021-06-21更新 | 13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7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今年625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各地群众赛龙舟、包粽子、赏民俗,通过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欢度佳节。

端午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相传是为了纪念受国诗人屈原而立。一千多年来,包粽子、赛龙舟等庆祝活动已深入人们的生活。一家人围绕饭桌,包包粽子,彼此间传递了亲情。举办龙舟大赛,磨练了人的意志。开展纪念屈原活动,让人们时刻感知到屈原的心忧家国、情牵百姓、清正高洁的人格魅力和思想精髓。

端午节期间通过各种传统民俗活动展演,既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弘扬家国情怀。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各地举行端午节庆祝活动的文化价值。
2021-06-13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继河南卫视春晚舞蹈节目《唐宫夜宴》出圈后,《你好,李焕英》再度引燃观众热情,成为贺岁档电影中的爆款。这说明“走心”的高质量文艺作品永远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它们无疑收获了万千粉丝的满堂喝彩,更承载着时下观众对高质量文艺作品的深层次需求。

《唐宫夜宴》是一支约5分钟的舞蹈节目,作品创新表达方式,将大唐风华融于少女的一颦一笑。舞蹈背景运用5G+AR技术,配以“妇好鸮尊”“千里江山图”“青铜牛尊”等八件国宝,唐朝少女们在国宝国画之中穿行起舞,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活起来的博物馆奇妙夜。

《你好,李焕英》则是导演、编剧兼主演贾玲历时数年打磨剧本,将对亡故母亲的思念倾注于创作、拍摄、剪辑全过程,让广大观众从“李焕英”身上看到了自己母亲的影子,体验了一场亲情重温之旅。

身处瞬息万变的新时代,文艺创作者面临着不同于以往的全新挑战——受众群体分化、“草根”蓬勃发展、愈发激烈的竞争环境,这对创作者们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无论时代风云如何变化,坚守民族之“根”、人民情怀的文艺作品,永远是观众的内心需求和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相信,只要顺应中国观众的深情呼唤,从5000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的养分中充分汲取,就一定能够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当代人们审美追求的优秀作品。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文艺工作者应该如何满足时下观众对高质量文艺作品的深层次需求。
2021-06-04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西北优质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政治试题

9 .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春节是个欢乐祥和、合家团圆的节日,也是人们抒发对幸福、自由向往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过节前,背井离乡的人们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2020年疫情防控形势严峻。2021年的春节必将不同以往。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各地积极出台政策鼓励引导引导外地人员就地过年,众多游子纷纷表达会积极响应这一号召。“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传统思想逐渐转变为“视频团圆,就地过年”。在当今的数字时代,即使身在异地,也可以将对家的思念通过网线跨越千里传达到家。提倡就地过年,是提倡跨越时空的线上团聚,是一个节日,两处温暖。


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谈一谈“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传统思想转变为疫情条件下“视频团圆,就地过年”的认识。
2021-06-03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装有动漫影视产品或设计师原创玩偶的盲盒,吸引着众多中国年轻消费者。河南博物院出品了“考古盲盒”,又名“失传的宝物”。消费者打开“考古盲盒”,取出包裹着“宝物”的土块,层层挖掘,再细细地扫去浮尘,神秘的“宝贝”慢慢呈现全貌,欢乐也因此双倍叠加...据介绍,从不同级别的盲盒“挖出”的“宝物”,其等级也不同,十二生肖兽首印章、大将军虎符、武则天金简、杜岭方鼎等都可能被挖到。当然,“宝物"只是做工精美的文物仿制品,是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为真实还原考古发掘过程,盲盒的土块掺有河南历史文化名城的土质,金内还附赠“洛阳铲”等迷你版考古钻探工具。据报道,“考古盲金”上线5天,销售额就超50万元。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考古盲盒”背后承载的文化价值。
(2)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考古盲盒”的成功对文创产品开发的启示。
2021-05-29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西州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