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尊崇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这是大禹卓绝的作风;“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这是孔子的文明观;“对国家尽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这是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执着不变的信念;“为人民服务,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这是习仲勋对儿子习近平的期许。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人耳熟能详的诗词,早已告诉了我们孝与国的关系。从传统“孝”文化到当今的爱国情怀,是“孝”文化的升华。不忘传统、敢于创新,推动中华传统孝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孝道文化的价值。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推动传统孝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遗产曾有辉煌的过去,也应该有闪光的现在,并且还应充满生机地走向未来。透过一块屏幕,在北京“寻访千年运河”,去广东“穿越古今、漫游岭南”,到甘肃“一眼千年、云游莫高”……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庆祝这个日子,各地纷纷推出线上活动,让观众在云端就能了解和体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是历史的丰碑,是珍贵的记忆。放眼神州大地,人文胜迹总是满载历史,一墙一瓦都是文化,山水之中皆有故事。我们理应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最好的保护是成为日常所需。历史文化的滋养,既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历史回眸之中,也在可感、可知、可参与的日常生活之中。当博物馆“打卡”日益成为公众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当故宫开发的文创产品频频卖断货,当陕西剪纸、遂昌龙粽等非遗伴手礼受到顾客青睐,“活起来”的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有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的历史记忆。文化遗产曾有辉煌的过去,也应该有闪光的现在,并且还应充满生机地走向未来。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让它们亲民而不再“高冷”,有趣但不失厚重,这恐怕是擦亮文化瑰宝的必经之路。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
2021-05-19更新 | 147次组卷 | 4卷引用: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戏曲是中华文化的“一颗明珠”,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近年来,戏曲界出现了“有的演出水袖没了,脸也不描了;有的京剧现代戏舞台上出现飞机尾巴和发动机轰鸣声”等现象,这些现象让不少戏曲界的专家感到担忧。有专家指出,戏曲有严谨规整的规范与样态,传统戏曲的文化根性、灵魂,是我们要坚持守护的:京剧具有大写意的特点,演员用表演来展示环境、时空和人物内心,太写实的艺术形式并不适合京刷表演。

古老的戏曲如何再度焕发青春活力是当代戏曲人孜孜以求的课题。越来越多的戏曲作品配以小提琴等西洋乐器以及现代舞台、灯光、美术、布景、技术等,跳出对社会伦理道德善恶评判的窠臼,将关注点伸向了人性和灵魂,贴合时代对传统戏曲进行演绎和解读,让当代人感受经典与时代的艺术共振,在观众中引发传统戏曲热。

2020年10月,习近平在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回信中强调:“希望中国戏曲学院以建校70周年为新起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师生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传统戏曲薪火相传必须兼顾传统与创新。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传统戏曲守正与创新的关系。
(3)某校拟开展“传统戏曲进校园”活动,请你就学校如何开展这活动提两条建议。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0月12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潮州、汕头等地,深入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企业等进行调研,了解当地历史文化保护情况。

潮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广济桥、广济门和广济楼是潮州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习近平强调,要珍惜和保护好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不能搞过度修缮、过度开发,保护好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城区,彰显城市特色,增强文化旅游内涵。同时,要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机融入现代生活气息,让古老城市焕发新的活力。以潮绣、潮瓷、潮雕、潮塑、潮剧和工夫茶、潮州菜等为代表的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侨批”是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也是中华民族讲信誉、守承诺的重要体现。要保护好这些“侨批”文物,加强研究,教育引导人们不忘近代我国经历的屈辱史和老一辈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并推动全社会加强诚信建设。潮汕地区是我国著名侨乡,汕头经济特区要根据新的实际做好“侨”的文章,加强海外华侨工作,引导和激励他们在支持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密切中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潮汕地区应如何保护、传承和发展好潮汕文化。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0月12日下午,习近平来到广东潮州考察,期间沿着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广济桥步行。习近平强调,广济桥历史上几经重建和修缮,凝聚了不同时期劳动人民的匠心和智慧,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是潮州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要珍惜和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不能搞过度修缮、过度开发,尽可能保留历史原貌,保护我们民族的瑰宝,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为什么要珍惜和保护好广济桥。
2021-02-0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山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6 . 中华五千年文化,熠熠生辉,如何正确认识、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是当下全体社会成员的一个重要命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道德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思想深邃,言简意赅,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无穷魅力。它不仅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块绚丽夺目的瑰宝,而且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时至21世纪,古老的《道德经》所蕴涵的理念与主张,仍然熠熠生辉,今天,我们要弃其糟粕,更要结合时代内涵,扬其精华,让远古的思想,再一次发出它耀眼的光芒。我们要发挥其作用,同时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赋予其新的内涵。当然《道德经》里面也有一些消极的道理和理论,如不提倡竞争和主动学习等。

材料二:从孔子时代的子贡,明清之际的晋商、徽商到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以及“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东亚经济的崛起,都可以看到儒家的“经世致用”哲学在经济领域的运用。儒商文化提倡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在约束儒商自身诚信经营、重义轻利的同时,也提高了儒商的信誉,降低了社会交易的成本和风险,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


(1)利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如何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有人认为:“复苏儒商文化是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剂良药。”结合材料,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该观点。
7 . 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文化的积极作用。我们的态度是?
2020-10-20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期以来,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全国各地博物馆暂停开放。与此同时,海量文博资源在线上展示,吸引了一大批博物馆粉丝。“云看展”成为特殊时期文化生活新方式,为广大观众带来丰富多彩的体验。腾讯“博物官”小程序提供500家国内博物馆的线上展览,除了全景展厅、语音导览外,还能720度欣赏上百件精品文物。与博物馆相关的网络课程已成为在线教育的一大亮点,“假日博物馆”公众号向社会免费开放200集国内外博物馆教育课程,为广大公众特别是中小学生提供优质学习资源。业内人士表示,这将推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发展成果应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有助于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相互融合。


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分析材料所反映的文化生活的道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针灸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医疗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2010年11月16日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标志着中医针灸在人类医学发展史上的独特作用和突出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同。

针灸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科学。早在公元6世纪,中国的针灸学术便开始传播到国外。目前,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中医针灸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国针灸已成为“世界针灸”。在新时代,我们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针灸文化,积极推动针灸、推拿、按摩等非药物疗法“走出去”,从而带动中医药全面走向世界,更好地光大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造福全人类。


(1)结合材料,说明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意义。
(2)运用“中华文化的特征”的知识,分析说明如何提高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浮生六记》原是清代苏州文人沈复的自传体散文,记叙的是沈复和妻子芸娘充满烟火气的日常生活。昆曲是综合了戏剧、文学、服装、音乐等门类的古老东方艺术。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和世界文化遗产沧浪亭的园林景观创新结合,突破了传统戏剧的观演形式,让观众置身于演出实景之中,随着剧情的推进,跟随演员穿行在园林的亭轩廊窗间,且听且行、且坐且立。这一浸入式表演形式,自2018年8月首演以来,没有任何的宣传投入,只是靠着昆曲迷们在朋友圈的“圈粉”而悄然走红。


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知识,简要说明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悄然走红所包含的道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