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走进北京市西胡林村、天津市六街村等传统村落,我们能够欣赏风格独特的民居建筑、丰富多样的村镇空间格局,品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俚语方言、家风家训、乡约乡规、民情风俗,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韵味。传统村落承载着绚丽多彩的农耕文化,寄托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情感记忆和绵远乡愁,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不少传统村落因缺少产业支撑,医疗、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导致人口流失严重,甚至出现“空心化”;古民居、古建筑得不到及时修缮和维护,自然毁损严重;传统工匠越来越少,传统建筑工艺、传统艺术日渐失传;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无视传统村落的自然、历史、文化等个性化特征而盲目拆旧建新、拆真建假,对传统建筑、历史风貌造成破坏性影响,导致“千村一面”。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村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2012年以来,我国大部分传统村落已被列为保护对象。(注: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


(1)保护、传承和利用传统村落需要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意识。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就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提出三条建议。

2 . 国家文化公园是国家推进实施的重大文化惠民工程。会议提出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协调推进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以下为公园名称和建设内容)

公园名称建设内容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包括战国、秦、汉长城,一直到明朝具备长城特征的防御体系,金界壕,明长城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3个部分,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会通河、中(运)河、淮扬运河、江南运河、浙东运河、永济渠(卫河)、通济渠(汴河)10个河段。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以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中央红军)长征线路为主,兼顾红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长征线路。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拟将河南作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以黄河为轴线,以城市为节点,规划建设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廊道。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意义。

3 .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穿越古今.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近百年来,随着西医成为主流医学,中医太落后:“中医不科学”等质疑之声不绝于耳。尤其是随着现代科技发展,更有很多人认为中医药已经不合时宜。目前,中医药虽已传播到世界183个国;家和地区,但在不少地方,中药不能以药品的身份进口,只能以保健品、食品的名义销售。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知识,说明如何让中医药这一古老瑰宝焕发光彩。
2021-12-28更新 | 311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太和县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3月以来“三星堆”一词一直在微博热搜疯狂刷屏,反映了越来越多的国人关注、参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探索和保护中。在这些不凡的古物中,不仅惊叹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创造力,也意识到文化的繁荣发展带来的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在新时代,不仅要回望厚重绚丽的灿烂文化,领会其中蕴含的文化精髓,也需要仔细思考在新的时代中如何以更好的姿态走好文化自信之路。作为青年人,要从内心深处认同民族文化传承的价值理念,挖掘出古代文化中的新时代价值,以历史事实为依据述写中华民族文化自信。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发展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也同样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引以为豪因而自信的又一精神力量源泉。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充满魅力。有人说“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就足以坚定我国的文化自信”,请结合文化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

材料一   “学习强国”是中央宣传部为全党全社会打造的互联网学习平台,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主业。该APP用融合创新的传播手段,丰富传播内容,“学习强国”全网,共有“学习新思想”“习近平文汇”“学习文化”“环球视野”“学习慕课”等17个板块180多个一级栏目,内容极为丰富,聚合了大量可免费阅 读的新闻、期刊、古籍、诗词、中医、戏曲、电影、图书等资料。把严肃的理论思想转化为贴近群众生活的事例,用亲民的语言,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让学习者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时代精神的魅力,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材料二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从国际看,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更加深刻复杂,围绕发展道路和价值观的较量日益凸显。从国内看,封建社会的特权思想、等级观念、官僚主义仍有残留;“港独分子”宣扬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并作出一系列的重大部署。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一项根本制度明确提出来,并指出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不动摇。实现全党全国人民思想上更加团结统一,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学习强国APP的成功对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效度有何启示。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党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意义。
(3)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请为高校做好思想宣传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提两条具体建议。

6 . 留住历史根脉,坚定文化自信,文物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和民族标识,是一个民族自信心的源泉和国家软实力的根基,历史的根脉不能断,要保护好,利用好,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基础,一块块青砖黛瓦城市最靓丽的颜色,更是文化自信最直接的体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说明我们如何才能做到留住历史根脉,坚定文化自信。
2021-01-05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政治试题

7 . 今天的中国老百姓正在释放对精神文化的更高需求。近年来以央视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创作了一系列制作精良,底蕴深厚,格局宏大的文化类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航拍中国等,这些节目根植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灿烂文化。将历史底蕴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生动演绎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节目已经播出,收视率居高不下,获得观众一致好评。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文化类节目如何才能赢得收视与口碑双丰收。
(2)受主流媒体的影响,各地高中学校积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请你说一说,开展这一活动对高中生的意义。
2021-01-01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政治试题

8 . 材料:习近平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情结,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升华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血脉”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使其成为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老根”,为世界上所有华人提供了“精神家园”,使之找到了自己的“基因”所在,有力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要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1)运用传统文化的特征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2)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让中华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4月24日,武汉实现新冠肺炎重症病例清零。此次抗疫中,中医药全程参与、全程发挥作用,形成了中西医联手抗疫的格局,再次让人们见证了中西医联手的力量。

中医和西医,各有优势、各有擅长,实践中选择最优组合治疗患者。中医具有药治未病、辨证施治、多靶点干预的特点,在经典名方基础上,总结推出以清肺排毒汤为代表的有效方剂“三药三方”有效调节病患的体质状态,为彻底恢复奠定了基础;救治中一人一策,精准施治,治法多样。与此同时,西医通过检测手段给病人明确的诊断,当病症加重时,西医在患者生命支撑、控制并发症等方面发挥优势。中西医协作配合、通力合作,起到了1加1大于2的效果。由此产生了中医西医共同并肩战“疫”的中国诊疗方案。

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战疫形势,我国主动同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分享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有关情况,并将我国最新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的中医药部分翻译成英文,与国际社会分享。传承数千年中国智慧、历久弥新的中医药,正在助力各国护佑生命,给世界带来中国温暖,贡献中国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知识谈谈应怎样传承好中医药文化。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央视中秋晚会的舞台搭在隋唐洛阳城应天门前,将应天门、明堂、天堂作为舞台背景,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一轮明月,让中秋的亲情思念和灿烂的中华文化在这里相融。

应天门始建于隋大业元年,是隋唐洛阳城宫城的正南门,也是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重要发生地,更是洛阳历史的“见证者”。经考古发现,应天门是一座门楼、朵楼、东西阙楼及其相互之间的廊庑为一体的“凹”字形巨大建筑群。近年来,洛阳市积极探索“保护原址、修复原貌”等文物遗址保护方式,加大对应天门等重点文物遗址的发掘、保护和利用,借以展示河洛文化和洛阳良好形象,推动洛阳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阐述加大对文物遗址的发掘、保护和利用的当代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