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不忘本来,方有未来。


中华民族连续五千多年的文化发展史,也是一部汉字发展史。而汉字的产生及重要发展阶段,几乎都发生在中原大地上。走进甲骨文的故乡河南安阳,被称为“文字之家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向人们讲述着中国文字艺术的博大精深。从仓颉造字的传说和远古刻画符号,到激光照排技术及中华民族文字信息化;从“一片甲骨惊天下”到“字里乾坤”……这里资料详实、布局严谨,以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呈现一场汉字文化的盛宴。

中国文字博物馆展览以翔实的资料、严谨的布局、科学的方法和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字、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同时反映华夏文明与中国语言文字的研究成果,具有普及性和学术性双重使命。

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中华汉字文化的科普中心,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沐浴在阳光下的中国文字博物馆熠熠生辉,全国各地的参观者纷至沓来,自开馆至今,中国文字博物馆共接待参观者2000万人次,提供讲解10万余场次,已成为深受国人追捧的的一张文化名片。


根据材料,结合“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阐述中国文字博物馆“深受国人追捧”的内在动因?

2 . 热播电视剧《底线》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新理念、新成就、新面貌。剧中汇集了多件由真实事件改编的法律案例,其中“穆子琪案”相关情况如下。

【案情回放】网红葛晴晴不堪前男友史咏的纠缠,住进了闺蜜穆子琪的家里。某日史咏找到此处,葛晴晴躲进屋里,穆子琪却被关在了门外,史咏捅死了穆子琪。后史咏被判死刑,但穆子琪的男友陶大明认为葛晴晴也是导致穆子琪枉死的凶手,对葛晴晴提起民事诉讼。

【网络舆论】案件审理过程中原告陶大明担心缺乏证据支撑,在自己的公众号发布了自己知道的细节和一些情绪性的评论,利用舆论给葛晴晴施加精神压力。继而被告葛晴晴也利用网红的先天优势,在直播间中控诉陶大明拿着穆子琪的悲情敛财,企图转移舆论的风向,保全自己。

【最终判决】葛晴晴对穆子琪遇害负有过错责任,要对穆子琪付出赔偿。

审判词:扶危救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司法裁判应当维护社会道德底线,弘扬美德懿行,引导全社会崇德向善。


(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相关知识,综合分析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的影响。
(2)结合上述审判词,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阐述如何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3 . 泛黄的卷轴徐徐展开,一队乐手或坐或立,沉吟拨弦、鼓瑟吹笙,衣袂飘飘间,雅乐声声入耳……不久前的国际博物馆日,人民日报文化时间工作室、人民网社交媒体部与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合作推出的创意视频《古乐新声越千年》,令人眼前一亮。视频以新郑歌钟、王孙诰编磬等9种古代乐器演绎流行音乐,视频全平台曝光量超1.1亿次。网友们留言,“穿越千年的时代强音”“永远会被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动”。守正创新,这是让文物潮起来、靓起来的现实路径。如果不充分依托、展现文物的特色,就容易造成产品的同质化、表面化;反之,如果不考虑产品的实用性和受众的审美、饮食等偏好,把文物元素机械、粗放地应用到各类文创产品中,也很难获得更多人的喜爱和青睐。


运用所学,说说应该如何在守正中创新,让文物潮起来、靓起来。

4 . 从《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国风好戏”,到博物馆文创、周边成为爆款,再到中华传统服饰成为时尚风潮……近年来,以国风之名进行的各类文化演绎蔚为大观。

最是文化韵流长。无论东方审美的意境、均衡细致的和谐,还是为人处世的哲学、细致贴心的情韵,都能在国风中找到答案。生活在“Z世代”的年轻人主动拥抱探索传统文化,溢满“中国味”的道具、皮肤、界面风格的游戏,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演绎的京剧、黄梅戏等传统戏剧,被做成了表情包的三星堆文物……呈现传统文化之形,更寄托着传统文化之魂,深深地打动着年轻人。不少年轻人不仅热爱品味国风,还用自己的才华和特长,用技术赋能文化表达,让国风古韵在今天重焕新生,借助新兴传播渠道的力量传承推广国风。

国风之魅力不在“风”而在“国”,文化是国风的内功,只停留在表演层面的国风只能是伪国风,要用新时代的创意展现瑰丽多彩的中华文化,让唐风宋韵浩荡汇聚破壁成风。


有人认为“国风文艺扎根传统文化之中就能破壁成功”。请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知识加以评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从春节《唐宫夜宴》火爆全网,到后续的《元宵奇妙夜》《清明时节奇妙游》《端午奇妙游》《七夕奇妙游》《中秋奇妙游》以及《重阳奇妙游》,河南卫视的奇妙游系列节目在持续创新中频频“妙”出圈。

“奇妙游”系列节目深入挖掘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内涵,讲出了一个又一个非常精彩的中国故事。其一帧一画,展现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拿出来都是满满的自豪感;“奇妙游”系列除了努力找寻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共情点、共鸣点外,还运用5G+AR等先进技术将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融在一起,古新结合、虚实结合。总之,河南卫视正是突破了传统晚会的艺术形式,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前沿科技创新交融,才得以打造出一个个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妙”出圈的节目。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河南卫视的奇妙游系列节目频频“妙”出圈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启示。

6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指出,在城乡建设中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对延续历史文脉、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要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以系统完整保护传承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和全面真实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为目标,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确保各时期重要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得到系统性保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有力保障。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意见》出台的相关内容所体现的唯物史观道理。
(2)有人认为,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就是要传承民族文化基因,以保护为唯一价值追求,同时避免一切外来文化对本国文化的影响,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观点。
2022-01-2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天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质量测试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传统文化类节目成为荧屏上的现象级文化亮点,备受好评。 央视打造的大型原创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典籍中的经 典名篇,讲述感人至深的传承故事,综合运用环幕投屏、实时跟踪等科技手段,创新设 计出“历史空间”“现实空间”,并以跨越时空对话的形式营造了“故事讲述场”。该节目带动“典籍热潮”,为我们识读古籍经典、对话先贤打开了新的可能。

河南卫视从2021年春节的《唐宫夜宴》开始试水,精心打造中国节日“奇妙游”系 列节目,为观众奉献了中华文化盛宴。该系列节目以传统文化为内核,用“网络剧”+ “网络综艺”的形式,以“引领畅游”的方式,带领观众进入不同场景之中,舞蹈、民乐、戏曲、书法等传统技艺在节目中得到展示。传统文化与5GAR等科技手段“链接”带来了超凡的视觉震撼,同时对节日民俗的解读也引发观众情感的共鸣。有网友评论:“这是文化自信的天花板了。”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央视和河南卫视是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文化自信力量的。

8 . 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呼唤着国际社会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而中国,始终是引领者。中华文明蕴含着人与自然同生共荣的生态智慧,能为当下的环境治理提供理性指导和现实借鉴。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周易序卦》顺天时,量地利。

《齐民要术》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

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国际社会要勇于担当,勠力同心,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的目标和原则,努力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人类必将能够应对好全球气候环境挑战,把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留给子孙后代。

--2021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的讲话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述中华文明中的生态智慧蕴含的时代价值。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国际社会应如何聚力共建美丽世界?
2021-07-16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试题

9 . 太极拳自17世纪中叶形成以来,世代传承,习练者遍布全国各地,并在海外有着广泛传播和传承。太极拳蕴含着阴阳循环、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养生观念;尊师重道、学拳不可不敬、不可狂、不可满等价值观念……通过习练太极拳,人们在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同时,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北京时间2020年12月17日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太极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结合材料,分析中国的太极拳申遗成功的文化意义。
2021-02-04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0-2021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10 . 《浮生六记》原是清代苏州文人沈复的自传体散文,记叙的是沈复和妻子芸娘充满烟火气的日常生活。昆曲是综合了戏剧、文学、服装、音乐等门类的古老东方艺术。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和世界文化遗产沧浪亭的园林景观创新结合,突破了传统戏剧的观演形式,让观众置身于演出实景之中,随着剧情的推进,跟随演员穿行在园林的亭轩廊窗间,且听且行、且坐且立。这一浸入式表演形式,自2018年8月首演以来,没有任何的宣传投入,只是靠着昆曲迷们在朋友圈的“圈粉”而悄然走红。


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知识,简要说明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悄然走红所包含的道理。
(2)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的成功对我国的文艺创作有什么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