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旅游是行走的文化体验,是对自然和人文的认知,是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中国人到欧洲一些城市旅游,当地人会骄傲地说:“看,这里的建筑和200年前一样,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外国人到中国一些历史名城旅游,当地人会骄傲地说:“看,这里都是新建筑,20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同样都是介绍当地建筑,同样都是发自内心的骄傲,但为什么骄傲的内容却大相径庭?请从唯物史观角度一探究竟。
(2)古建筑究竟应该原样保留还是推倒重建,人们争执不下。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你的见解。
2020-03-1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南通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选修)

2 . 生旦净末丑、手眼身法步、丝竹管弦鼓、唱念做打舞..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一的戏曲艺术纷纷走进江苏的校园。“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千军万马。像剧的典雅精致,越剧的轻柔婉转,黄梅戏的悠扬委婉,梆子戏的高亢明亮。戏曲以优美动听的唱腔,丰富多彩的内容,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受到同学们的喜爱和好评。长期以来,对待传统戏曲的态度一直存在争议。第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大多数传统戏曲是写意的、唯美的,是文化精粹,应保持“原汁原味”。第二种观点认为,因传统戏曲观众老化且锐减,应紧跟时代,实现“脱胎换骨”。戏曲进校园活动,让更多的学生领略到戏曲艺术的魅力及博大精深。无论是回归本体,还是戏曲创新都推动了高雅艺术在校园里生根发芽,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1)对于传统戏曲的传承有不同的观点,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综合分析上述观点。
(2)请运用唯物辩证法思想说一说如何实现“传统戏曲回归本体与时代创新的统一”?
2020-02-14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3 .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扶贫成就举世瞩目(见资料一),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评价说“中国是为全球减贫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某校高二年级部分同学以“中国扶贫奇迹”为主题广泛收集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其中。



注: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拉开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帷幕,同时也是中国大规模减贫过程的开端。目前,我国已稳居世界经济第二大国,居民人均收入大幅提高。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参考上述资料,从经济角度总结我国扶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经验。
(2)运用政治生活和价值观的知识,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何始终重视消除贫困。

同学们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发现,关于社会公平的思想观念中国古已有之。“不患寡而患不均”“等贵贱,均贫富”等观点,一定程度上都反映出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朴素公平思想,这对我们今天开展扶贫工作仍有深刻的影响。


(3)在扶贫工作中,应如何正确对待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公平思想?请围绕此主题阐述你的认识。
要求:①综合运用文化生活和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撰写小论文。
②紧扣主题,全面认识,观点明确,合乎逻辑。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00字左右。

4 .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优秀传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生动注脚,端午习俗在新时代异彩纷呈又不失神韵地演绎,传承民族精神。形式多样的端午节活动在全国各地上演,包粽子、做香包、五彩绳、草木染,诸多端午习俗的互动体验活动,令参与的群众拍手称赞。


(1)请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端午节的文化价值。

端午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早已融入民族血液,成为一个精神符号。屈原以他高贵的品格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端午节的核心和灵魂,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认同。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传统节日呈现出多元的特征,但端午节包含的家国情怀、道德风尚始终是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内涵,也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滋养。


(2)请说明为什么传统节日要持久飘香,需要以民族精神为滋养?

继2005年前韩国“江陵满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从韩国中道成功到我国端午节中,我们可以看到韩国把传统的文化活动注入了现代的元素,成功地实现了转型并得到了国际认同,对于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借鉴意义。


(3)请你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紧扣主题,理由充分,观点明确,合乎逻辑,字数在250字左右。
2019-06-29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5 . 生旦净末丑、手眼身法步、丝竹管弦鼓、唱念做打舞……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一的戏曲艺术纷纷走进江苏的校园。“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千军万马。豫剧的典雅精致,越剧的轻柔婉转,黄梅戏的悠扬委婉,梆子戏的高亢明亮。戏曲以优美动听的唱腔,丰富多彩的内容,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受到同学们的喜爱和好评。

长期以来,对待传统戏曲的态度一直存在争议。第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大多数传统戏曲是写意的、唯美的,是文化精粹,应保持“原汁原味”。第二种观点认为,因传统戏曲观众老化且锐减,应紧跟时代,实现“脱胎换骨”。戏曲进校园活动,让更多的学生领略到戏曲艺术的魅力及博大精深。无论是回归本体,还是戏曲创新,都推动了高雅艺术在校园里生根发芽,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知识分析说明传统戏曲能传承至今的原因。
(2)对于传统戏曲的传承,你赞成哪个观点?请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阐明理由。
(3)综合运用所学的哲学生活知识,以“如何实现传统戏曲回归本体与时代创新的统一”为主题写一篇时事评论。
要求: ①论点紧扣论题,评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②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分析、论证。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控制在 300 字以内。
2019-02-10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扬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政治试题
11-12高二下·江苏扬州·期中
6 . 走进扬州东关街,剪纸、糖人、泥塑、手绣……让人眼花缭乱,牛肉汤、四喜汤圆、酱菜、牛皮糖……令人流连忘返。各种具有传统和地方特色的叫卖声更使所有的游人陶醉其中。人们纷纷呼吁要留下“祖先的记忆”。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提到的“祖先的记忆”指的是什么含义?
2.怎样正确对待“祖先的记忆”?
2019-01-30更新 | 703次组卷 | 3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7 . 近年来,网络直播行业火了。相比文字、图片、传统视频,网络直播可以随走随看随拍,极大地丰富了应用场景,增加了参与感。据相关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网络直播用户共4.22亿,占网民总体的64.7%。

某知名大学的老教授通过直播平台讲授微积分,吸引了万人同时上课。南京云锦、龙泉青瓷、古琴艺术、昆曲等多项世界级非遗项目通 过网络直播,让“高大上”的文化火起来;农业生产、教育课堂、国粹艺术等“正能量”内容纷纷走进直播间,为网络直播带来新内容、新活力。直播为各种“民间高手”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成为更多网民表达自我和休闲娱乐的新方式。

然而,网络直播在传递文化和价值、推动文化消费升级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有的网络主播以低俗内容作为吸睛手段,大打“擦边球”,甚至逾越法律底线,社会有关人士不断呼吁:加强内容把关,才能让人们在信息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在清朗 的环境中自由飞翔,激发出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1)结合材料,分析网络直播行业快速发展的积极意义。
(2)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谈谈如何规范网络直播。
(3)如果你是网络直播的主播,你觉得如何才能使直播更具吸引力、引起更多共鸣?结合文化创新的知识,给出两条建议并说明理由。
2018-09-17更新 | 25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8 . 2018年2月1 6日,中国首档大型原创诗词文化类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节目“和诗以歌”、将古诗词和部分近代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苔》《乡愁四韵》《少年中国说》等一首首耳熟能详的经典诗词在节目中被再次创新性传唱,让观众听者心魂俱醉、感慨万千,成为荧屏的一股清流。但近年来'诗词类电视综艺节目呈现出一种井喷之势,多家卫视趋之若鹜,原本的文化清流综艺,大有一种“洪流”态势。这与前些年我们片面追求GDP和媒体泛娱乐化的导向分不开'收视率、点击率、广告收益等,无疑使媒体竞争日益激烈。“为赋新诗强说愁”,一哄而上的文化泡沫之下,不少诗词类综艺节目最终草草收场,淡出公众视野。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经典咏流传》成为荧屏一股清流的文化价值。
(2)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有些诗词类电视综艺节目草草收场的原因。
(3)为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校学生会打算成立相关社团,请你为社团拟定一个名称,并为社团招募成员设计一条宣传栎语。
2018-07-10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泰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9 . 材料一第十三届全运会于 2017年9月在天津举行,吉祥物“津娃”已正式亮相。
(1)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完成下列表格信息。
吉祥物“津娃”的造型创意设计 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吉祥物“津娃”取材于天津杨柳青年画,与现代卡通形象进行了有机整合,融入了极强的时代气息。 
吉祥物“津娃”的设计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天津特色,“津娃”身着牡丹花图案服装,脚穿虎头鞋,形象生动诙谐。 
吉祥物“津娃”手持火炬,火炬顶端的红色火焰象征着光明、团结、友谊、和平、正义。 

材料二:全运会既是运动技能的比拼,更是公民素养的展示。
(2)请从文化生活角度,就公民如何为全运会的举行做出贡献各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2018-01-18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月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练习五
10 . 【文化记忆】
春节前夕,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愈往前行,愈需要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汲取力量。只有饮水思源,从绵延不绝的文明中借鉴智慧,才能走得更有底气。
春节假期,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成为许多家庭一起围观的节目。舞台上比拼的是选手们对古诗词的热爱和精通程度,屏幕下唤醒的却是观众共同的文化记忆。在懵懂学语、尚未识字的童年,父母就已经教我们背诵了许多的诗词,“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几乎成为所有小孩子的本能记忆,节目中诗词的内涵、诗人的创作背景让我们仿佛回到了中学时代。原来,美好的诗词一直就栖息在我们的世界里。不但丰富完善了汉语的表达能力,而且创造出一个独特的价值和审美世界,成为我们共同的文化基因。读着一首首古诗就如同在与历史上最有表达力、最富情怀的中国人对话,你不可能不在气质上、人格上受到感染。
(1)千百年前的诗词何以引起当今民众的浓厚兴趣
【面对遗产】
类似的诗词大会其实一直是许多卫视颇有人气的传统节目。当然还有《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异曲同工的设计,播出时都曾引起不小的轰动。“诗词大会”的风行,证明着包括中华古诗词在内的经典,不仅生活在古籍中,而且一直涵养着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充实着中华民族的心灵空间,为大众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提供着参照。而我们现在要做的是重新正视这份可贵的财富,找到走向未来的自信与动力。
(2)我们应以何种姿态面对祖先留下的文化
【复兴之路】
通过观看这档节目,多背些诗词固然重要,但更为关键的还是要在生活中保有一份诗心。我们的春节对联,当几乎每个门洞的横批都是“五福临门”时,我们有没有耐心去传统诗词中找到一些更为丰满的表达?我们在微信一路晒风景时,除了“太美了”“太壮观了”这样的感叹词,能不能也用不同诗人的古诗集结成新的一首诗……大而言之,我们的电影、我们的舞台艺术、我们的建筑、我们的城市设计理念,可不可以试着从诗词曲赋中寻找更多的灵感?
  其实除了寄情山水、感悟人生,在更多的诗词中,我们可以找到一脉相承的东方智慧。中国人信奉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修齐治平、与时俱进、革故鼎新、兼济天下等都可以在不同的诗行中找到对应,哪一点大智慧不是从实践而来。
  浩如烟海的诗词中还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文化的相互激荡、相融相生,佛教的传入给中国诗词注入了活力,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则有着中国特有的无穷禅意,“葡萄美酒夜光杯”反映出西域文化的影响。
(3)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才能真正走上复兴之路
2017-10-04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礼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