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这些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歌曲中透射出的是浓浓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也是对自己国家、家乡的一种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是一个人深厚的精神家园。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培养家国情怀的意义。
(2)运用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知识,简析如何培养家国情怀?
2017-07-04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政治试卷
2 . 当前,闽北传统村落保护的形势严峻,部分文化遗产处境濒危。为此,20l5年全国两会期间,闽北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建议加强闽北传统村落化保护与传承扶持力度。议案指出,闽北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作为历史和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传统建筑规划布局的经典理论和精湛的建造技艺,集中展现了闽北特色风情,体现了闽北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生态文化。议案建议:要正视传统村落保护面临着的发展模式单一、保护资金短缺、因无序开发导致自然风貌和环境遭到破坏等诸多问题;闽北属于中央苏区,又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央传统村落保护资金要对闽北传统村落保护给予更大支持;同时,在资金安排和使用上突出重点,区分轻重缓急。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加强闽北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的理由。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祠堂是联络宗亲的场所,是祠堂文化的重要载体。W村也曾有祠堂,在村民教化、乡村治理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有时也被人用来排斥外姓。新农村建设以来,W村把老祠堂翻修扩建成宽敞的新礼堂,开展创建“文化礼堂”系列活动,敬先贤、诵村训、普法讲座、评选孝老爱亲家庭等。去年,该村被评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级示范村。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W村成功建设礼堂文化所包含的道理
4 . 2015年10月5日,我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上世纪60年代,原有抗疟药因疟原虫对此产生抗药性而失效。时值越南战争,国际上迫切需要寻找新型抗疟药。在国内外大量研究工作未获得成功的情况下,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作为研究课题组组长,成为该项研究的领军人物。屠呦呦领导课题组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药方入手,在搜集2000余方药的基础上,编写了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单验方案》,对其中的200多种中药开展实验研究/。历经380多次失败,不断改进提取方法,1971年发现中药青蒿乙醚提取物的中性部分对疟原虫有100%抑制率,经大量提取药物的安全性实验及自身试服后,1972年屠呦呦团队从青蒿提取物有效部分中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命名为青蒿素。后经全国2000多个病例验证,青蒿素被确诊为“高效、速效、低毒”的抗疟药新。获奖后,屠呦呦明确表示“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荣誉,而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是中国科技繁荣进步的体现,充分展现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⑴屠呦呦团队研发青蒿素的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
⑵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原理,谈谈你对屠呦呦所说的“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荣誉,而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这句话的理解。
⑶某校高二(3)班准备举办主题为“我们应该向屠呦呦学习什么”的演讲比赛,请你写一篇演讲提纲。
要求①综合运用所学的文化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以分析。②学科术语使用规范,提纲3条以上。
2017-06-2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熟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选修)
5 .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地名数量众多,地名文化资源丰富。由于历史渊源、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社会结构、民族和语言等诸多因素影响,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名文化资源都蕴含着大量的文化基因、地理信息。地名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地方承载历史印记的社会化石,是重要的文化形态和载体。地名文化是以地名语词形式承载指代地方的地域文化,他设计语言文化、历史文化、地理文化和乡土文化等,是一个综合性的多元文化体系。我国地理文化是伴随着中华文明的进程而发展起来的,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加快推进,许多古老地名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同时,各地不同程度的出现了以“大、洋、古、怪、重” 为突出特征的地名乱象,即刻意夸大、崇洋媚外、盲目复古、求异求怪、重复使用。盲目跟风、制造洋地名这样的文化垃圾,是缺乏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的表现。国务院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加强对地名文化保护和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重点清理整治居民区等地名“大、洋、古、怪、重” 乱象,居民区不能再叫曼哈顿、威尼斯等洋地名。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述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意义。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请你指出各地出现地名乱象所犯的方法论错误。
(3)为更好的传承传统文化,促进地名保护,假如你是某市某高中一名学生,准备就如何加强地名保护,分别向市人大和政府建言献策,请写出建议及其依据。
要求①观点紧扣主题,分析全面深入,合乎逻辑;②从政治生活角度,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的加以分析、论证;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300字左右。
2017-05-02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江苏省南通市高考政治全真模拟试题(三)
6 . 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许多古代文化遗产蕴藏着古代人民的智慧,对后人仍有启示意义。在德国波恩召开的第三十九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申报的“中国土司遗产”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我国世界遗产增至48项,稳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土司遗产”包括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此次联合申报的土司遗址,是“土司”的行政与生活中心聚落遗存,是“土司制度”的珍贵物证,见证了古代中国对多族群聚居地区管理和多元文化保护的独特智慧,对全人类关注文化多样性保护及族群间的交流与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材料二:继承文化遗产,更是浸润我们内心,形成健康的精神需求导向。某班学生以“诚信——人生的通行证”为主题开展课堂讨论,以启发学生们进行道德思考。两位同学的观点得到同学们的共鸣。学生甲说:一丝一毫关乎节操,一件小事,一次不经意的失信,可能会毁了我们一生的名誉。学生乙说:失去信用而赚的钱应该算在损失里。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为两位同学观点提供的理论支撑。
12-13高二下·江苏淮安·期中
7 . 材料一 微博从吃、穿、住、行到揭露时弊、参政问政,已经涵盖了广大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关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底,中国互联网不重复的微博独立用户数将达到1亿,2013年底将达到2.53亿。
材料二   微博的发展推进了草根文化的发展。所谓“草根文化”,就是在民间产生的大众平民文化现象。从一定意义上看,它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体现了文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主流文化进行了辅助和补充。但草根文化良莠不齐,一些不良信息对人的修养、道德建设以及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有腐蚀作用。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谈谈你对微博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草根文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