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拿手好戏》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全新推出的一档沉浸式戏曲研学创演节目。该节目一经播出,就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力,每台戏那些古老故事中的家国天下,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精神;该节目有意识连接了幕后与台前、戏曲与生活,使很多年轻人对“陌生”的传统戏曲看得见、看得懂、摸得着、进得心,年轻人不仅感受到戏曲本身的艺术魅力,而且能领悟到戏里戏外皆是人生;节目站在戏曲传承的高度精益求精,强调传统文化符号,把握传统文化细节,深入挖掘传统戏曲的当代价值;节目突破以往传统戏曲学习方式,以沉浸式、闯关谜题式设计,立足时代的伟大实践,以青春姿态碰撞传统戏曲的内核,在影视化拍摄手法的助力下,呈现出电影质感的表演。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戏曲研学创演节目《拿手好戏》播出的文化意义有哪些?
2023-02-23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2 . 热播电视剧《底线》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新理念、新成就、新面貌。剧中汇集了多件由真实事件改编的法律案例,其中“穆子琪案”相关情况如下。

【案情回放】网红葛晴晴不堪前男友史咏的纠缠,住进了闺蜜穆子琪的家里。某日史咏找到此处,葛晴晴躲进屋里,穆子琪却被关在了门外,史咏捅死了穆子琪。后史咏被判死刑,但穆子琪的男友陶大明认为葛晴晴也是导致穆子琪枉死的凶手,对葛晴晴提起民事诉讼。

【网络舆论】案件审理过程中原告陶大明担心缺乏证据支撑,在自己的公众号发布了自己知道的细节和一些情绪性的评论,利用舆论给葛晴晴施加精神压力。继而被告葛晴晴也利用网红的先天优势,在直播间中控诉陶大明拿着穆子琪的悲情敛财,企图转移舆论的风向,保全自己。

【最终判决】葛晴晴对穆子琪遇害负有过错责任,要对穆子琪付出赔偿。

审判词:扶危救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司法裁判应当维护社会道德底线,弘扬美德懿行,引导全社会崇德向善。


(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相关知识,综合分析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的影响。
(2)结合上述审判词,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阐述如何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东,地处五岭之南,面朝南海碧波,物产丰盛,人杰地灵。岭南匠人将生活意趣、地域风情、人文精神融会贯通,以手写心,经年累月与材料对话,造就岭南工艺的别具一格。

广东的玉雕技艺在汉代已有较高的水平,明清时期渐趋繁荣。以造型典雅秀丽、轻灵飘逸见长,体现出岭南文化的内蕴;广东榄雕工艺是我国榄雕工艺三大流派之一,雕刻精细入微,形态小巧玲珑;广州西关打铜技艺自春秋发展而来,明清时代达到鼎盛,其以铜板铜块为原料,通过纯手工数十万次锻打出表面平整、厚薄均匀的各类器皿,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傲人作品,整体锻打技术独步全国;广绣是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民间刺绣工艺的总称,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其色彩丰富,构图饱满,尤其擅长表现岭南风物,如荔枝、红棉等。

随着现代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审美取向的转变,不少过去曾经一度辉煌的传统手工艺,如今却备受冲击。多年来,广东省致力于保护和发扬岭南传统工艺,相关部门拯救了数十种濒临失传的民间手工艺。


(1)结合材料,说明广东玉雕等传统手工艺的文化价值。
(2)某校高二年级召开“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主题班会。请你就如何传承和发展传统手工艺列出两条发言要点。
2023-01-29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八区联考2021-2022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4 . 泛黄的卷轴徐徐展开,一队乐手或坐或立,沉吟拨弦、鼓瑟吹笙,衣袂飘飘间,雅乐声声入耳……不久前的国际博物馆日,人民日报文化时间工作室、人民网社交媒体部与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合作推出的创意视频《古乐新声越千年》,令人眼前一亮。视频以新郑歌钟、王孙诰编磬等9种古代乐器演绎流行音乐,视频全平台曝光量超1.1亿次。网友们留言,“穿越千年的时代强音”“永远会被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动”。守正创新,这是让文物潮起来、靓起来的现实路径。如果不充分依托、展现文物的特色,就容易造成产品的同质化、表面化;反之,如果不考虑产品的实用性和受众的审美、饮食等偏好,把文物元素机械、粗放地应用到各类文创产品中,也很难获得更多人的喜爱和青睐。


运用所学,说说应该如何在守正中创新,让文物潮起来、靓起来。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2022年的央视春晚舞台上,一曲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惊艳全网,让无数观众沉醉在中华文化描绘的唯美画卷中,久久不能忘怀。

《只此青绿》舞蹈是以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为背景进行编排的。舞台上,只见一群婀娜多姿的少女身着青绿色长衣,伴着悠悠音乐正在翩然起舞。绝美的舞姿,干脆的甩袖,映衬着背景中缓缓展开的泛黄画卷,她们似是画中重叠的山峦,参差起伏。云雾中,只剩下青绿色相互辉映,隐约间,还能看到山水相依的美感正在随着舞姿的跃动渗入观众的灵魂。恍惚间祖国的锦绣河山在这一刻不仅仅是跃于纸上,更是体现在当前优雅的舞蹈中,每一次跳跃的舞姿中,好似焕发着别样的美感。舞蹈演员们用绝妙的方式,演绎出了中国人的独特审美,用舞姿传承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岁月的洗礼,并没有洗去历史的烟云,灿烂不息的中华文化正在世世代代的传承中焕发着新鲜的活力。一曲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惊艳春晚舞台,一群婀娜多姿的少女在古雅的音乐声中用柔美的身姿复刻着祖国的锦绣山河,让观众如痴如醉。


(1)联系材料,运用所学的文化知识,分析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让无数观众久久不能忘怀的原因。
(2)文化传承是永远的时代主题,后辈青年需要担当责任,让中华文化流芳百世。请你为“文化传承责任,我辈青年担当”班会主题,列举两个发言要点。(每条20个字以内)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古浪县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让非遗文化起来,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古浪县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积极开展“非遗”日宣传活动,通过印刷《非遗法》、发放宣传材料、悬挂横幅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使保护与传承深入人心。组织非遗传承人参加国家级非遗项目展演活动,精心挑选有代表性的非遗手工制品及特色食品,如刺绣、药枕、布鞋等“非遗”手工作品86件,参加甘肃首届“丝路记忆”敦煌展,凸显非遗独特魅力。开展了民间文艺汇演活动,省级非遗项目《古浪老调》以老曲新唱的方式呈现,利用非遗文化编制的抗疫小视频,都令人耳目一新。并积极利用电商、网络平台等多种手段,逐步将非遗产品推向省内外市场,推进传统非遗手工技艺振兴发展。这些活动在传承与保护中让古浪县非遗文化彰显出独特的魅力。


运用“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分析古浪县是如何让非遗文化“活”起来的?
7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家国天下”意识是中华文明长期延续的观念基础。这一思想的形成,不仅与传统的道德观念有关,也与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以及独特的生产方式有关,是历史发展的逻辑使然。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命脉作用。他指出:“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家国天下”意识作为积极的入世精神,将个人发展的诉求与社会进步的诉求结合在一起。基于这一道德自觉,社会成员才具有了责任担当、价值共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传统的“家国同构”早已超越了其原始意义,从社会结构升华为精神结构,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时代已变,儒家教化论内秉的优秀文化部分也将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家国天下”意识,以其温柔敦厚的底色、生生不息的活力、和合共生的包容心,不仅能为个体生命提供精神关怀,而且有助于维系各民族的和睦共存,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积极的精神动力,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大力弘扬。


“家国天下”意识早已超越了其原始意义,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请运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8 . 今天,很多创作已不在纸上进行。然而,打印出来的文字,很难像手稿那样展现作者的笔底波澜。手稿是时间的证物,也是文化的传递,一些手稿还兼具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即使在数字时代,手稿依然有生命力。

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谈谈你对“手稿依然有生命力”的理解。
2022-09-17更新 | 5650次组卷 | 14卷引用: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最为质朴古老的理想之一。古代思想家描绘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理想世界,是人们最为美好的追求和向往。几千年来,我国传统士大夫始终强调不与民争利,主张“藏富于民”。这种以保养生民、促进民生、藏富于民的共同富裕思想,在我国绵延传承几千年,对历朝君主和广大民众产生深远影响。

我国广大民众对共同富裕的企盼和追求贯通古今,党和国家始终把带领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实现全面发展,创造美好生活,作为奋斗的目标。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开辟出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光明大道。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共同富裕思想为什么能够在我国绵延传承几千年?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珍品,更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近年来,中国戏曲正成为独特的文化符号走向全世界。

昆曲又称昆腔,发源于江苏昆山一带,距今已有600多年。昆曲在历史中以其较高艺术和审美价值,引领着中华民族的集体审美。涌现了包括汤显祖的《壮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在内的很多脸炙人口的名剧。同时,昆曲为众多剧种的发展提供了养分,对民间百姓生活影响颜深,被称为“百戏之师”“百戏之祖”。

随着中国近代社会动荡、战事频繁,昆曲几近消亡;到了现代,昆曲又离当代人的审美需求有一定的差距,逐渐与时代脱节。现在,我国势力推动昆曲重新焕发生机:针对昆曲脱离时代的问题,要求昆曲创作者主动出击,“放下架子”走入市场,走进群众:督促昆曲创新发展,创作更多的原创剧目,以更为新颖的面出现在舞台上。慢慢地,昆曲的受众越来越多,渐渐有了市场……



(1)结合材料并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说明与时代脱节的昆曲我们为什么要推动其重新焕发生机。
(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有关哲学原理,分析昆曲从衰落到重新焕发生机的过程。
2022-08-03更新 | 25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