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0 道试题
1 . 如今,人们关于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意识日渐浓厚。然而,更多的人把过传统节日当成普通假日来休闲,过节缺少文化内涵(即通常所说的“文化味”)。与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重视弘扬本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相比,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成为令人忧心的问题。
传统节日文化由主题、习俗和仪式等组成,蕴含着民族生活的风土人情等文化因素。由于时代变迁,特别是农业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后,农耕社会所形成的许多节日文化与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社会,特别是现代青年人的文化诉求不相适应。这在根本上形成了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冲击。
目前,一些青少年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情感淡漠,更喜欢过国外的圣诞节、情人节等。他们对于传统节日中的一些仪式感到繁琐,对诸如贴春联、中秋赏月等传统习俗的内涵认识模糊,甚至对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主题缺乏了解。
一些地方政府更多地关注文化的经济价值,对如何度过传统节日缺乏适时的引导、组织和资金支持。以前过节时城乡基层组织还开展文化气氛浓厚的节日文艺演出等活动,现在很少看到这些渗透文化内涵的热闹场景。
当然,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味并不是说要照搬旧时的习俗和仪式。我们要在继承传统节日的核心主题中,变革过节的方式。现在确实也出现了多样化过节方式,比如拜年用电话、短信、视频等表达问候,清明节用植树、献花、赋诗等寄托哀思。但是传统节日文化的新载体、新形式、新民俗如何才能彰显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传承节日的文化意义,让人们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分析导致目前过传统节日缺乏文化内涵的原因。
(2)针对人们把传统节日当作普遍假日来过的现象,综合运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就如何进一步提升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提出建议。
(3)端午节即将到来,你设计一个有助于吸引中学生了解其文化内涵的主题活动,并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活动的意义。
2 . 古今中外,闻名于世的文艺大师,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无一不是善于继承.勇于创新的结果。不朽的文艺经典,往往既渗透着历史积淀的体验和哲理.又蕴含着时代孕育的理想和精神,既延续着传统艺术的特点和优势.又创造着新颖鲜活的内容和形式。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简述文化继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
2016-11-18更新 | 578次组卷 | 2卷引用:2010-2011学年新泰一中北校区高二第一次月考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自先秦开始已有“法治”的思想,其内涵随时间发展而不断变化。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成康之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之治等盛世局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法制相对健全和完善。但古代“法治”与现代法治有着本质的区别。比如封建法律的服务对象是地主阶级,其着力维护的是专制主义统治,皇帝可一言立法,也可一言废法,权大于法。尽管如此,封建盛世的出现,内在的需要“法治”的支持,“法治”思想成为法盛政兴的必要条件。分析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古代许多“法治”思想对今天我国和世界各国的法治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大力振兴戏曲艺术,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材料一随着多元媒体的发展和人们文化艺术需求的多样化,豫剧格式化表演、难懂的行腔归韵,越来越不适应当代人的审美要求。为适应时代的发展,豫剧工作者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把传统戏曲艺术和现代媒体相结合;在继承豫剧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融合其他艺术门类优秀艺术元素,大胆探索创新;立足群众,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入群众生活,积累艺术素材,通过多种形式调动群众参与创作和表演。将豫剧从舞台布景到唱腔舞功,引入西方蒙太奇表现手法,引入西方乐器,将抽象化的舞台表现形象化,将传统戏曲的个人讲故事模式转变为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等等。豫剧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材料二目前戏曲界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要原封不动地保持戏曲传统的艺术特征;另一种则是鼓励大胆地吸收当代的艺术元素,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要从根本上进行改造。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豫剧迎来了“又一个春天”的原因。
(2)结合豫剧发展,运用“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知识评析材料二中的两种观点。
11-12高二·辽宁本溪·阶段练习
名校

5 .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是近年来,除了商业味越来越浓厚之外,“年味”却越来越淡了。特别是随着洋节的兴起和影响,许多青少年对春节的概念越来越淡漠,他们更热衷于过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


请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角度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拯救传统的春节?

6 . 下列是人们对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两种不同的看法:

观点一   中国古代的教育“重人伦、轻物理”,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在师生关系上主张师道尊严,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死记硬背,不利于开发人的智力。所以,发展教育必须摆脱古代教育思想的影响。

观点二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有很多精华,如“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重教化思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诲人不倦”的育人风范,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等。所以,发展教育必须回归古代教育思想。


(1)请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评析这两种观点。
(2)在世界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的今天,怎样才能保持传统文化旺盛的生命力?
13-14高二下·安徽铜陵·阶段练习

7 . “2012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于6月22日隆重开幕。端午节期间,通过形式上现代与传统的有机结合,嘉兴呈现给人们一个个热闹非凡、异彩纷呈的节庆场景:龙舟竞渡百舸争流,精致香囊纳福避邪,大街小巷粽香四溢,巡游方队载歌载舞。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一文化现象。
2014-04-17更新 | 4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学年安徽省铜陵市第五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10-11高二上·河北邯郸·阶段练习
8 . 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过程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延续数千年而不衰,它的一些精华迄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需要我们去继承、发行和弘扬。
(1)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2)今天,要实现中华文化的繁荣,必须注意哪些因素的影响?
2010-09-10更新 | 789次组卷 | 3卷引用:2011届河北省魏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9 .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又与中国“和合”文化传统有着历史渊源。从“和为贵”的处世哲学,到“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从“天人合一”的自然意识,到“协和万邦”的国家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成长。
有人认为,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回归中华传统文化。对此应如何认识?
2010-04-16更新 | 369次组卷 | 2卷引用:2012-2013学年山东省临沭一中高二10月学情调查政治试卷
10 .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如何?
2010-04-04更新 | 9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四中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调考政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