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22-23高二上·黑龙江哈尔滨·阶段练习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古浪县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让非遗文化起来,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古浪县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积极开展“非遗”日宣传活动,通过印刷《非遗法》、发放宣传材料、悬挂横幅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使保护与传承深入人心。组织非遗传承人参加国家级非遗项目展演活动,精心挑选有代表性的非遗手工制品及特色食品,如刺绣、药枕、布鞋等“非遗”手工作品86件,参加甘肃首届“丝路记忆”敦煌展,凸显非遗独特魅力。开展了民间文艺汇演活动,省级非遗项目《古浪老调》以老曲新唱的方式呈现,利用非遗文化编制的抗疫小视频,都令人耳目一新。并积极利用电商、网络平台等多种手段,逐步将非遗产品推向省内外市场,推进传统非遗手工技艺振兴发展。这些活动在传承与保护中让古浪县非遗文化彰显出独特的魅力。


运用“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分析古浪县是如何让非遗文化“活”起来的?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5月28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45号主席今予以公布,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这部法律。

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和附则,覆盖了公民从摇篮到坟墓各阶段的各种权利。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消费借贷、生产生活,每个人终其一生,都能从里面找到答案。该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这部法律通过对我国现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规范进行系统整合、编订纂修,形成了一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完整并协调一致的法典。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民法典立法能够具有里程碑意义。
2020-07-31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同步单元AB卷》人教版必修3期末模拟卷(二)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216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首播。清代大诗人袁枚的《苔》,被乡村教师梁俊和来自贵州山里的孩子用天籁之声动情演绎,一夜爆红。“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节目以“和诗以歌”的艺术形式,邀请经典传唱人用流行音乐演绎经典诗词,占据当晚同时段实时收视第一位置,成为叫好又叫座的文化节目。


请你从文化生活的角度,阐释该节目为什么能叫好又叫座。
2019-08-27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二必修3第四单元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知识精炼

4 . 不知从何时,“皮一下,很开心”“亲情价”“好运绝缘体”……很多的网络新词开始充斥社会生活。围绕这个问题,微信平台上的网友们展开了辩论网友“网络神人”:网络新词,是网络时代的产物,爆发人类语言创新的“洪荒之力”。“接地气”的用语,正是对社会现象的集融,能帮助人们更便捷、更有趣地交流。网友“三剑客”:网络新词,实则是对汉字文化的一种亵渎,是对中国传统汉字文化的曲解和不尊重。大量使用网络新词,严重影响了词义句意的表达,会对传统的汉字文化造成伤害。


请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为网友“网络神人”的观点给予合理性解释。
2019-08-22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二必修3第二单元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知识精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18-19高一下·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期中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远古中走来的农耕文化,犹如涓涓细流,成为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挥之不去的记忆。然而在工业化、全球化的今天,农耕文化逐步消失。始终关注农业发展的政协委员李云才,在2019年3月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在乡村振兴中如何保护优秀农耕文化》的提案,实现传统文化的延续,留住民族“乡愁”。保护优秀农耕文化,要在乡村振兴中统筹谋划乡村文化振兴,以文化振兴为载体;弘扬乡村文化特色。对中国传统村落文化进行有效保护和全面深入研究,是当前我国文化传承、文化繁荣和发展的迫切需求。要保护传统自然村落,以民居民俗民化为载体,弘扬“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观。保护古树、古木、古存遗迹这些文物就是保存历史,因此要尽力保存住这些乡村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优良传统。同时要整理出传统村落本土手工艺开发的着力点和方向,尝试建立起一种“艺术+乡村”的中国传统乡村文化与现代科技相得益彰的发展之路。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如何才能让农耕文化不消失,进而留住“乡愁”?
2019-05-10更新 | 198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年10月13日 《每日一题》必修3 -每周一测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4月20日,乌鲁木齐市第十九中学高一年级师生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的深深吸引下,举办了以“诗词绣中华,经典咏流传”为题的大型诗词文化音乐节目比赛活动。在舞台上,孩子们身着体现作品时代的服饰,或唱或舞,时吟时诵,将经典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到课堂教学、学生活动和实践体验等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增长文化知识和文学功底,更重要的是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锻铸民族文化品格。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分析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合理性。
(2)当下传统文化热潮涌动。假如你是某校高二某班学生,请为传统文化不仅热起来更要传下去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2018-11-30更新 | 254次组卷 | 3卷引用:2018年12月30日 《每日一题》 人教必修3-每周一测
17-18高三上·山东菏泽·期中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节日的民俗,都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端午节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节日,它的核心和灵魂,是代代相承的文化与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认同,是炎黄子孙的身份标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传统节日呈现出更为多元的特征,但端午节蕴含的家国情怀、凝聚意识、道德风尚始终是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内涵,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滋养。
但是,受商业文化的冲击和现代生活挑战的影响,很多人感觉传统节日已经没有太多节日的味道。要使传统文化深入人心,就必须将其融入日常生活,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在喜闻乐见的日常活动中体验传统民俗节日风情,让节日有滋有味、丰富厚重。同时,还应该注重创新,把历史传统和现代元素相结合。除了传统民俗活动之外,还要在深挖节日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开发设计一些文创产品等,用现代元素给传统文化的普及与推广带来更多新意。因此,要包好传统文化的“粽子”,既需要让各种民俗活动深入人心的“粽叶”,也需要家国情怀等民族精神的“馅料”,只有这样,传统文化才能持久飘香。
(1)传统节日文化要持久飘香,离不开民族精神的“馅料”。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从文化发展的角度,说明如何让传统节日文化回归原来的味道。
2017-11-23更新 | 115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30题系列 高二政治 大题易丢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