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克强总理指出“今后我们更多的应该靠智慧,要靠政府简政放权,把市场的准入门槛降低,让愿意创业的人能够创业,这就需要政府的改革。”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各地各部门要通过政府自我革命为创业创新腾出空间,在减少和纠正行政手段直接干预的同时,做好服务质量的加法和工作效能的乘法,把主要精力放在强监管、造环境上,走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依法行政“三步棋”,推进政府自身权责调整和行政流程再造,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在“双创”中把握好角色定位,使“双创”扎扎实实向前推进。

材料二   2017年6月《惠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修订稿)》公布并向公众征求意见。对“水东街(始建于北宋年间)”的改造,惠州市主动适应文化建设新常态,把握文化发展规律,积极探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新路,把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与合理利用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坚决避免大拆大建。在改造过程中,坚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坚持“传统中式为主,近代西洋式为辅”为设计原则。改造后的水东街将突出岭南文化特色,恢复古城风貌,更好地将惠州古城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起来。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府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在双创中把握好角色定位”体现的政治智慧。
(2)结合材料二,从我国政府决策方式的角度,为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开发提出建议。
(3)如果你是惠州市民,请你就如何实现“惠州古城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2021-09-1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双流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2 .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教育App)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一些地方和学校出现了应用泛滥、平台垄断、强制使用等现象,一些教育App存在有害信息传播、广告丛生等问题,给广大师生、家长带来了困扰,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教育App快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运用“市场规则”的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应该如何规范教育App的市场秩序?
2020-05-1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四校联考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如东高级中学、栟茶中学等四校)

3 .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于过去,带有深深的历史印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熏育出来的医疗科学,骨子里渗透着浓浓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几千年来,中医中药以显著的疗效、浓郁的民族特色、独特的诊疗方法、系统的理论体系而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成为人类医学宝库的共同财富,历数千年而不衰,显示了自身强大的生命力。

在当代,中医药学应在挖掘继承传统中医学精华的基础上,变革创新其外壳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充分领悟和吸取中医学的科学内核,又要认真分清和摒弃中医学的封建糟粕;既要发扬中医学的特色特长于国内国外,又要携手西医学共创现代医学的理论和临床。只有这样,中医学才能在现代社会得到大的进步,才能延续五千年的生命,也才能彻底消除对中医的怀疑和攻击,也才能真正振兴中医,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结合材料,从“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角度,说明怎样才能使传统中医药学在现代社会大放异彩。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远古中走来的农耕文化,犹如涓涓细流,成为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挥之不去的记忆。然而在工业化、全球化的今天,农耕文化逐步消失。始终关注农业发展的政协委员李云才,在2019年3月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在乡村振兴中如何保护优秀农耕文化》的提案,实现传统文化的延续,留住民族“乡愁”。保护优秀农耕文化,要在乡村振兴中统筹谋划乡村文化振兴,以文化振兴为载体;弘扬乡村文化特色。对中国传统村落文化进行有效保护和全面深入研究,是当前我国文化传承、文化繁荣和发展的迫切需求。要保护传统自然村落,以民居民俗民化为载体,弘扬“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观。保护古树、古木、古存遗迹这些文物就是保存历史,因此要尽力保存住这些乡村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优良传统。同时要整理出传统村落本土手工艺开发的着力点和方向,尝试建立起一种“艺术+乡村”的中国传统乡村文化与现代科技相得益彰的发展之路。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如何才能让农耕文化不消失,进而留住“乡愁”?
2019-05-10更新 | 198次组卷 | 2卷引用:【市级联考】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应城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知常达变、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等,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益的启迪。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⑴材料体现了传统文化有哪些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⑵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有关知识,说明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2018-02-1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涟水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6 . 某市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在全市中小学广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引导中小学生学习、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
7 . 第二季方言大赛用当下的时尚、流行元素对方言进行包装,既能推动当地文化发展,又能够以多元、新鲜的形式让古老方言呈现新气象。考题除接地气、讲人文之外,还融合各地特色、人文风貌,出题方式上既体现评弹、白局等各地传统曲艺,也有rap、老外游江苏等新风尚元素的融入,各地热心观众通过外拍短片出题,让乡音乡情醇美难忘。
依据材料,说说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8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
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如车之四轮,共同支撑起中华民族傲立世界的底气、敢于解万难的豪气,其中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正如习近平所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1)我们有底气坚定文化自信。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们的文化自信的底气来自哪里?
(2)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说明文化自信与其它“三个自信”之间的关系。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治国理政、管权治吏思想,有丰富的礼法相依、崇德重礼、正心修身的历史智慧。中华传统文化是责任文化,讲究德治礼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文明的DNA,为国尽忠、在家尽孝,天经地义。我们要尊重自己的历史文化,把握文化根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守和弘扬优秀传统,发挥礼序家规、乡规民约的教化作用,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文化营养。

结合材料,从“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关系”的角度,谈谈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如何坚守和弘扬优秀传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