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特定功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武术、摔跤、棋类射艺、龙舟、毽球、五禽操、舞龙舞狮等是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某中学弘扬体育精神,创造性地将这些项目融人学校体育教学和课间操中,让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在校园绽放光彩。

资料卡

➢射艺是中国传统的射箭运动,射者沿循特定的程序和动作,用华弓将羽箭射向目标。射手在德的指引下,完成身心和弓箭三者的高度和谐统一,表达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对力量美与准确美的向往和享受,是一项陶冶性情的运动。

➢五禽戏是我国古代体育锻炼的一种方法,创始人是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华佗总结了前人模仿鸟兽动作以锻炼身体的传统做法,创编了一套保健体操,包括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和姿态。

➢太极拳,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让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在校园绽放光彩”行动的文化价值。

2 . 《上线吧!华彩少年》节目通过京剧、民族器乐、舞蹈等艺术表达,向观众们展示少年眼中的传统文化。《人民日报》曾三次为该档节目打call.首播当日,给出“风华正茂的少年们,在舞台上以创演节目的形式,表达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传承和创新”的评价;其后以“燃、炫、潮”形容该节目,点赞其让传统文化以更轻盈灵动的姿态走进年轻人的心灵.想要为传统文化“上新”,要找到有共鸣的视角、有深度的思考,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向更多人传递我们的精神之美、价值之美,让传统文化和当代表达美美与共。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对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进行当代表达?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如何将丰富的博物馆资源有效转化为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与文化瑰宝面对面,感知荡气回肠的文明进步?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旨在推动博物馆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需求的有机衔接,让“课堂”与“殿堂”紧密携手。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让“课堂”与“殿堂”紧密携手的意义。
2021-05-08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1届高三一模试政治试题
21-22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3 . 自2020年4月11日起,国家大剧院推出“春天在线”“声如夏花”“华彩秋韵”等34场线上演出,至2020年11月5日,累计在线点击量达10.27亿次,场均达3000万次。国家大剧院的这种尝试,拓展了艺术欣赏途径。这说明(     
①大众传媒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
②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拓展了人民享用文化的渠道
④现代科技的发展为丰富人民文化生活创造了条件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看一座城市的深度与厚度、古朴与繁华,要去看它的那些博物馆。博物馆是这座城市的基因库,里面收藏着城市的气味、先人曾经抛掷过的石块、种过的稻种、井栏、砖瓦以及最后一块鱼化石……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一座城市的文化特质可能在博物馆的藏品上隐隐显露
②观众心中载着乡愁,才能厘清城市文化的脉络及岁月流转
③博物馆讲述城市故事,应成为“游客式打卡”的文化传播之地
④可将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建立博物馆与学校合作长效机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某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制作研学营的教学项目简介。如果有中学引进这样的校外教育课程,鉴赏和学习制作绢人,能帮助学生(       

①在课堂上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
②揭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秘面纱
③培养劳动价值取向,提升劳动技能水平
④体会大众传媒对创造美好生活的意义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体育、美育相结合,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加强劳动教育(       
①说明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应继承中华传统美德
②表明教育决定文化发展方向,具有文化传承的能动性作用
③有利于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形成良好劳动习惯,促进全面发展
④能够发挥劳动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上的综合育人价值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劳动为文明奠基,文明因劳动而兴。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伟大民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到底要靠全体人民的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来实现。中央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发出了上好新时代劳动教育“必修课”的总动员令。

从内容上看,劳动教育的重点是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在参加三类劳动的过程中培养正确劳动观念,弘扬积极劳动精神,掌握基本劳动技能,形成良好劳动品质。

从实施方式上看,劳动教育尤其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在出力流汗中成长,给学生提供真正的劳动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特定岗位上经历劳动过程,感受不同劳动的艰辛,思考不同职业岗位上的人是如何通过劳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劳动教育在育人中的价值。
8 .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划”),力图通过积极探索对学生多维度考核评价,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更多优秀后备人才。实施“强基计划”有利于
A.提升我国的人才竞争力及综合国力
B.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C.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均衡化和公平化
D.发挥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决定性功能
2020-06-13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0届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青杨柳色,十里大河边。因运河而兴、以年画闻名的天津杨柳青镇,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画的是天地人,讲的是真善美。近年来,杨柳青镇与天津师范大学合作,开设木版年画培训班培养传承人,毕业发大专文凭,自己开工作室,前期还有政策扶持。引入北京一家文化运营公司专业运营年画,销量翻了数倍。小镇重拾传统,将年画特色、时代元素熔为一炉,杨柳青元宵灯会一办 26 年。月色灯山,运河人家,一盏盏花灯点亮节日,也将年画文化深植人心。

2019 年 4 月,在浙江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召开 2019 年全国特色小镇现场会,杨柳青镇介绍了如何搭建传统文化传承保护新平台方面的经验。典型引路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推广经验方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遵循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打造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集聚、宜业宜居、富有活力的精品小镇,形成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发展平台。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杨柳青小镇是如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的”。
(2)特色小镇的建设既要保持本地特色,又要借鉴其它地区的经验。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3)结合材料,就如何更好地建设特色小镇提两条建议。
2020-05-21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0届高三5月测试政治试题

10 . 垃圾分类,是今年最热的话题之一。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北京2020年5月将正式施行修改后《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2019年9月的开学季,垃圾分类进校园成为北京市各中小学开学第一课的主题内容,一些学校把垃圾分类知识搬上开学第一课的课堂,深入讲解垃圾分类知识;有的学校将垃圾分类课搬上街头巷尾,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让学生走近垃圾分类;还有科普讲座、宣传栏、志愿者活动……各学校都有自己特色的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


运用《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说明学校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的意义。
2020-01-17更新 | 173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0届高三一模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