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创新的作用/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2019年10月7日,由国家文物局、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又见大唐”书画文物展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展。展览从《善花仕女图》《就国夫人游春图》《万岁通天帖》《仲尼梦奠帖》四件文物入手,解读文物背后的故事,用展览语言解答观众“国宝如何成为国宝”的疑问,成为普通民众能够看得懂的展览。材料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③通过博物馆展览国宝有利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文物是一个民族文化永葆生机的保障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西兰奶粉、韩国化妆品、美国手机、日本马桶盖……近年来,“海淘”“代购”越来越受到消费者追捧。为什么中国人不买国货而热衷洋货呢?中国生产的相关产品大多以价格取胜,定位聚焦于中低端,不能满足更好地人们日益提高的消费要求。在消费需求倒逼的压力之下,“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1)结合材料一,运用生产与消费的相关知识,分析“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的依据。

材料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未来,消费者将不再满足于产品的品质,而是更加追求产品的突破性和创新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名牌。“新工匠精神”更加注重产品的突破性和创新性,强调产品应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强调创造而非制造。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新工匠精神”的关系。
2020-03-2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泰安肥城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3 . “任何虚拟空间,不能代替经典名著。通过阅读才能探求古代经典名著的本源,追溯经典的本真。对于经典名著的知识和内容,我们应该重视熟读、精读、细读、慎思,使之融入心灵、血脉,贯于践行。”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这是因为
A.古代经典名著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B.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
C.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
D.推动社会实践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4 . 故宫博物院院长在“长沙简帛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指出,文化遗产、文物包括考古成果的保护,最重要的就是让它“活”起来,把古人的知识、文化、智慧融入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这是因为
①文化创新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②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③文化交流能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从远古先民祝贺丰收的祭礼,到历代帝王亲耕的“籍田礼”,千百年来人们祈盼丰收、欢庆丰收,表达对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向往,对盛世宏基、长治久安的渴盼。

中华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2018年起每年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农民丰收节作为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是亿万农民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也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生动体现。它引领人们释放情感、传承文化、寻找归属,汇聚人民对那座山、那片水、那块田的情感寄托,接受农耕文化千年生生不息的精神熏陶。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正当其时。这个节日将成为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和时代标记,激励我们去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确立农民丰收节是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体现。
(2)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正当其时。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知识加以说明。(3)请就如何更好地庆祝农民丰收节提两条方法论建议。
2019-03-01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山东省日照市2019届高三1月校际联考政治试题
6 . 进行文化创新,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使文化更贴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材料反映的道理是
A.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适应实践的变化
B.文化创新要适应实践的需要,为社会实践服务
C.文化创新是被动地反映环境的变化
D.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

7 . 近日,一档大型文化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的播出,让摆在博物馆里的珍宝“活了过来”。完成下面小题。

1.该节目一经播出就收获好评无数,目前豆瓣评分高达9.3分。高度好评的背后是制片人深入研究了视频用户的需求,在节目形式上做了大胆创新,如明星组成的“护宝人”、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人、来自全国东南西北9大博物馆馆长组成的“第一点评天团”......在粉丝文化、明星效应、网络连接等领域找到了很好的契合点和引爆点。由此可见
①弘扬传统文化需要创新载体和形式
②传统文化较好地实现了现代性的转化
③文化形式创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④数字技术是提高文化传播的决定因素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一句“让国宝活起来”,是《国家宝藏》的初衷,也是它的行动及收获。它让古典文化不仅“活”了起来,还“潮”了起来,更“燃”了起来。这类节目的文化价值在于
①提升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文化自信
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要深入挖掘市场需求
④融入流行元素才能展现民族历史文化成就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8 . “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用百件展品共同讲述200万年来人类文明的历程,如“0号展品”是一套古埃及木棺,制作它的全部材料分别来自黎巴嫩、努比亚、阿富汗和两河流域。按照该展惯例,每至一个国家,都将吸纳一件(组)该国文物作为第101号一起展出,此前澳大利亚站选取的是“全球第一个wifi设备”,中国北京站选取的第101号文物是“宣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木槌和中国重返世贸组织的签字笔”。由所选展品推断,最符合该展主旨的是(        
A.各大洲文明具有独特性和差异性
B.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C.文化具有继承性,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D.通过资源、技术、思想文化的传播和共享感受世界历史
2018-05-13更新 | 255次组卷 | 40卷引用: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9 . 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如一阵和煦的春风向我们迎面扑来,给我们带来2017年初春的一场精神盛宴。
       本届《中国诗词大会》的入选诗词从中国诗歌的缘起《诗经》开始,包括楚辞、汉魏六朝诗,唐宋诗词、明清诗词,一直延续到当代名人诗词,时间跨度数千年。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纯真质朴,到“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上下求索;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雄心壮志,到“心远地自偏”的隐士风流;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缠绵。“诗词大会”引领人们感受诗词之趣,分享诗词之美,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中国诗词是我们独有的文化瑰宝,是沉淀在每一位中华儿女血脉里的文化基因。中华民族是诗的民族,中国人对诗词有着独特的文化情结。《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得到高度关照。
       从第一季开始,《中国诗词大会》一直走在创新路上。竞猜、“飞花令”等对抗性安排,增加了节目悬念;超大演播室、水舞台、大屏幕意境展示等全新舞美设计,增加了节目观赏性;手机摇一摇等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应用大大提升了节目的趣味性和参与性。诗歌与传媒、文化与科技的有机结合,为传统文化搭起了一个最大的、最接地气儿的课堂。
《中国诗词大会》造成万人空巷,普通农妇、高中学妹成为“国民网红”,这是一件值得称道的文化盛事,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成功案例。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为我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哪些有益的借鉴。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说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必须关注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
(3)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为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活起来、传下去,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请你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3年2月10日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再次陷入雾霾天气,京津冀区域尤为严重。目前北京市重污染的工业项目已很少看到,然而其污染程度却举世瞩目,原来污染都来自周边,特别是十大污染城市中有七个环绕着它,这成为北京常现雾霾的原因。
空气中的PM2.5主要来自工业污染、燃煤和汽车排放,再加上春节鞭炮燃放,空气质量严重下降。“两高”产业集中也是河北批量产生十大污染城市的原因。河北省产业结构偏重钢铁、建材、石化、电力等 “两高”行业,污染排放量巨大。这些产业批量排放出煤烟、颗粒物围绕着首都北京,无论天晴或下雨,也无论刮什么风,总有尘埃进入首都的天空,因此,北京出现严重雾霾也就不奇怪了。北京污染都因有河北这样的好邻居。
2月19日,环保部推出了大气污染防治的“最严新政”,对火电、钢铁、石化、水泥、有色、化工等六大重污染行业实施特别排放限值。
材料二 春节等中华民族重大节日燃放烟花爆竹,是国人的传统习俗,然而,燃放烟花对环境的污染也不可忽视。对于重大节日是否取消燃放烟花引起了网友的热议。观点一认为:不能取消,燃放烟花是重要的民族习俗,是对传统春节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观点二认为:应该取消,燃放烟花会导致空气质量污染和资源浪费。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主次矛盾”相关知识谈谈如何解决材料中存在的问题
(2)结合材料二,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春节等中华民族重大节日是否应取消燃放烟花爆竹。(考生可以任选一种观点论述)
(3)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另提改善空气质量的两条方法论建议。
2016-11-26更新 | 434次组卷 | 3卷引用:2014届山东省烟台市海阳一中高三高考考前强化训练(三)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