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创新的作用/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电视剧《我们这十年》首个单元《唐宫夜宴》播放结束24小时内不仅观看数据可观,而且微博阅读量超4亿,短视频播放量超3亿,弹幕和社交平台上随处可见观众真情实感的流露。

当初节目在2021河南卫视春晚播出时“唐宫夜宴”话题在微博就有近亿次阅读量,数据也很好看。火爆“出圈”的背后,蕴含了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创作团队坚持舞蹈是奉献给人民群众的,深入体察当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审美诉求;河南卫视春晚既体现传统文化的厚重又展示了现代元素的精彩。春晚是源于生活、不断创新且深受观众喜爱的晚会。通过“5G+AR”将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结合起来,以独特的方式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让观众享受了一场场视觉盛宴。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分析“唐宫夜宴”能火爆“出圈”的原因。
2022-12-01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抽测政治试题(选修)

2 .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对美丽乡村的生动诠释。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延续乡村的“意蕴”也尤为重要。乡村振兴需要文化的融入,才能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使记忆中的故园变成更有活力的新农村。

案例一   H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方案,积极探索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府扶持“三位一体”,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三类协同”的新型农民培训体系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农村实用人才支撑。各种各样形式多样、深入浅出的培训使农民对专业知识“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了”,促进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营造了广大农村学科学、用科学,依靠科技发展生产、发家致富的氛围。

案例二   用陶罐垒起的墙体、嵌在墙上的朱船、活灵活现的雕塑“吹糖老人”、记录历史变迁的旧式马车……在当地政府支持不,S村积极改造村庄风貌,守正出奇将传统农耕文化元素融入村景,村在景中,人在画中。向时,该村引入现代科技开发了田园小火车、VR麦田、高仿真耕作雕塑、体感植物等新一代休闲农业产品,让游客沉浸式地体验多元的农耕文化,村民的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

案例三   W镇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引导群众崇德向上、见贤思齐,展示新时代村民良好精神风貌。以乡镇宣传站村文化活动室为基础,建设了村民文明学校、农民夜校、图书室、阅报栏等各种思想文化阵地。引领带动广大干部、党员和群众争做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最美人物”,遏制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打造了一批乡风文明示范村。


结合案例,综合运用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以载道、文以传声、文以化人。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主体、全面的中国。

受文化传统的影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受众具有不同的接受习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除了要让受众听得见,还要让受众听得懂。在国际传播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受众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特点,在正视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找到文化的契合点,用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在国际传播中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3)假设某中学进行国际交流活动,请你选择两个合适的方式介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