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创造的主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情节浮夸的土味视频、酸到掉牙的土味情话、节奏洗脑的土味歌曲……一部分土味作品贴近生活,是个性解放的产物,还有一些土味作品将乡间的文化糟粕进行包装以博眼球。小镇青年在土味文化中表达自我、城市受众在土味作品中猎奇减压。“土味”仿佛已成为文化产品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对此(     
①政府应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克服文化市场的自发性
②个人应提升审美能力,在文化鉴别中发展文化事业
③作者应扎根生活汲取营养,坚持有时代意义的文化创作
④社会应尊重差异理解个性,确保人们的文化权益能实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中国人历来抱有家国情怀,崇尚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信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深刻揭示了(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主体
②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取决于其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③中国人民夺取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的精神密码
④中华民族穿越风雨、砥砺前行的文化基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鬓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的一档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美”上热搜,被央媒点赞,受亿万网民热捧,节目视频播放量已经超过了20亿次,火出圈。

《唐宫夜宴》是由郑州歌舞剧院排练演出的,从舞蹈的编排到场景的展示,从演员的妆容到身上的服饰都充分彰显了令人震撼的黄河文化之美。舞蹈形式新颖,舞美效果层次递进,14位活泼灵动的“唐朝少女”如同在古画中穿行,俏皮可爱的舞姿再加上5G+AR技术的运用,让虚拟影像与现实舞台交相呼应,将歌舞放进了博物馆场景,串联起多件国宝级文物和古代名画,营造出了一种“博物馆奇妙之夜”的感觉。谈及创作,该歌舞编导说,当看到博物馆里的乐舞俑造型后,我们就思考如何用艺术的手法把唐代乐舞俑的生活场景、动感情愫融入作品,契合我们当代人的思想情感、审美追求和价值认识,最终确定14名女舞蹈演员用婀娜多姿、秀逸韵致的舞姿,将大唐盛世的传统文化形象进行呈现。


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火出圈的原因。
4 . 一季、二季、三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使用时尚有趣的方式包装传统文化,不仅自己火了,还带着很多博物馆一起“火出了圈”,一些博物馆及其馆藏文物成为年轻人竞相追捧的“网红”。这启示我们(     
①采用现代艺术表现形式激活传统文化活力
②立足当代青年审美需求解构优秀传统文化
③增强文化创新意识,为传统文化注入优秀基因
④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要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2021年6月12日晚,河南卫视为端午节打造的晚会端午奇妙游正式播出,其中的水下中国风舞蹈《祈》 以新颖的表演形式,绝美的视觉冲击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非凡魅力,惊艳了全网。从中可以看出(   
①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文艺作品的价值在于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③艺术形象的成功塑造需要观众具备必要的审美素养
④大众传媒的发展为优秀文艺作品迅速传播提供了重要途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 . 电影《长津湖》以抗美援朝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在同题材创作中采用了全景式、文献式的“正史化”叙事方式,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再次激发了观众心中最深刻的家国情怀。该片以30.9亿元夺得2021年国庆档电影票房冠军,并打破多项国庆档影片票房纪录。这启示广大文艺工作者(     
①用统一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振奋民族精神
②坚持以市场化推动文艺作品质量的提高
③以满足群众需求作为文艺创作的价值导向
④必须树立正确的大历史观、大时代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电影《中国医生》的主创团队走访各大医院整理第一手资料,1:1搭建医院和方舱的内景,还原武汉抗疫的情况,成功地用真实引发了人们的共情,获得观众好评。这启示我们创作优秀文艺作品要(     
①真实再现社会现实生活
②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
③推动文化内容形式创新
④坚持立足于社会实践的要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决战性的一年,贫困地区不仅需要经济扶贫,还需要文化扶贫,某“文化扶贫小组”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他们从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两个层面与某贫困县结帮扶关系;鼓励该地区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讲仁爱”的时代价值,推进传统文化进农家,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同时,利用互联网,通过手机APP、在线课堂,实施技能提升培训,帮助当地农民掌握更多致富技术;通过以老带新,委托培训等方式,培养出乡土文化人才,解决基层文化人才短缺的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某“文化扶贫小组”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
2022-03-04更新 | 94次组卷 | 23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广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9 .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伟大的作品一定是对个体、民族、国家命运最深刻把握的作品。史诗是人民创造的,不论多么宏大的创作,多么高的立意追求,都必须从最真实的生活出发,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这说明(     
①揭示人类命运和民族前途是文艺工作者的追求
②反映国家和民族命运是文艺创作的根本目的
③文艺创作应遵循自身规律,发掘本民族优秀文化
④走入生活、贴近人民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态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6-24更新 | 172次组卷 | 36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北师大广安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贫困地区不仅需要经济扶贫,还需要文化扶贫。某“文化扶贫小组”在助力某地“脱贫攻坚”的过程中,通过互联网、手机APP、在线课堂等方式将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养殖技术传递给当地农户。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运用以老带新、委托培训等方式提高当地人民素质,培养文化人才,解决人才短缺问题。“文化扶贫小组”挖掘当地作为东汉中医药学家郭玉故里和蜀汉旧址的文化资源,结合乡村振兴,形成了“中医药+蜀汉文化+乡村振兴展”的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年均近千万的产值为当地脱贫致富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从当地人民脱贫致富的奋斗历程和文化需求入手,创作脱贫攻坚微电影,展现了当地人民顽强拼搏、迎难而上的风貌。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该“文化扶贫小组”做法对脱贫攻坚的启示。
(2)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出三条建议。
2021-10-28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