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创造的主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4 道试题
1 . 2023年,一批优质电视节目火爆荧屏,《2023中国诗词大会》、《古韵新声》、《锵锵行天下第三季》、《诗画中国》、《经典永流传正青春》等节目,在新理念、新技术加持下,凸显传统文化悠长底蕴,用文化精品让观众与先贤之间实现沟通与互联,由此可见(     
①文化具有民族性,文化因继承而丰富多彩
②文艺工作者作为文化发展的主体要不断创新,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③文艺创新要坚定中华文化立场,激活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④文艺创作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0-08更新 | 903次组卷 | 28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2 .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独特而杰出的港口城市空间结构,其所包含的22个遗产点涵盖了社会结构、交通、生产和商贸等诸多重要文化元素。由此可见,“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这一文化遗产(     
①反映出一定的文化与一定的经济相联系
②是社会百科全书,涵盖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③彰显了多元、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特征
④凝结着中国古代各朝代商人的智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有人认为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这一观点(     
A.认为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B.否认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认为文化创新的成果要服务于社会实践D.否认了灵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2022-06-1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政治试题
4 . 《中国医生》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的真实事件改编,以武汉“封城”期间的金银潭医院为核心故事背景;塑造了疫情肆虐之时,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成为火线上的中流砥柱,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该影片的成功得益于(     
①立足于时代精神进行创作,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②以彰显个性人生作为艺术创作的根本价值追求
③创作者为时代立传、为人民画像、为民族铸魂
④彰显了伟大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为人民书写是作家的职责。”鲁迅文学奖得主、作家铁流深入农村进行长达14年的“抢救性”采访,写出长篇纪实文学《靠山》再现动人的支前故事,获评2021年度“中国好书”。他由衷感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就像打一口井,井打得有多深,水就有多甜。”这体现了(     
①社会主义文艺创作要秉持人民立场人民观点
②现实题材的文艺作品能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③立志为人民书写就能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
④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6 . 2022的时间轴刚刚开端,一部名为《开端》的科幻国剧就开始霸屏。该剧题材新颖,短小精悍,用“时间循环”的设定,拿捏住了观众内心深处的好奇和求胜欲;此外,剧中人物的社会分工不同,生命平等,危难时普通人闪耀的人性温暖也为观众构建了一幅现代社会的浮世绘,这些都是这部剧火爆的原因。这对文艺创作者的启示是(     
①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
②立足生活实践,寻求与观众的精神共鸣
③创新艺术作品,增强其感染力和吸引力
④与时俱进的理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7 . 从开幕式上惊艳全场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到国前式依依情别的“折柳寄情”;从颁奖典礼上穿戴“唐花雪”服饰的礼仪人员,到奖牌以股掳好截出上的五强玉體为视觉来源……天的北京冬奥会冰雪盛会上竞相绽放着“中国式浪漫”,呈现着中国文化和冰雪文化、奥运文化的完美融合,讲述着匠心独运的“中国故事”。北京冬奥会“中国式浪漫”的成功在于(     
①博采众长,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
②继承传统,为奥运文化创新提供滋养
③立足科技,为冰雪文化提供技术支撑
④依靠群众,为奥运体育提供志愿服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2021年央视春晚,少儿歌舞《听我说》巧妙地把古诗和耕牛以及勤劳、节约不浪费、勤俭等传统美德结合起来,全息投影+动作捕捉技术让虚拟偶像与观众形成零时差互动。演绎了唯美又感人的情境,不仅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更在形态、价值和文化等多层面实现了引领和超越。这一节目取得成功说明(     
①文化创新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②运用科技手段能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③形式上的创新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
④传播手段上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5-1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甘肃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省份,红色资源十分丰富,具有红色遗迹数量众多、覆盖面广:红色地标独一无二、影响深远:红色基地内容全面、主题多样;红色文化独树一帜,特色鲜明: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等鲜明特征。甘肃的红色文化资源,无论在时间跨度还是空间维度上,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具有独特优势,在全国红色资源宝库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甘肃省弥足珍贵的巨大精神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视察甘肃时指出,甘肃是一片红色上地,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甘肃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利用丰富红色资源,发挥甘肃既是古代“飞天”故乡、现代“飞天”摇篮,又是新中国石油化工和有色冶金工业摇篮的优势,全面贯彻文化强国、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创新融合发展红色文化,着力讲好甘肃红色故事,变宝贵红色资源为文化软实力和经济增长点,大力传承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以实际行动助力富民兴陇。目前,甘肃省已培育“红色沃土”“长征丰碑”“浴血河西”三大红色旅游区,建成A级红色旅游景区14处,有10个系列16个景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3条红色旅游线路入选全国百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努力打造甘肃红色旅游拳头产品,力争“十四五”期间全省红色乡村旅游景区大部分达到3A级以上旅游景区标准,加快形成“经典景区闻名全国,精品线路联通全省”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甘肃省着眼提升乡村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指导各地改造升级红色场馆、红色景区,不断创新红色文化场景、红色故事的再现模式,打造红色精品演艺、红色文化体验等项目,开发有市场吸引力的红色文创产品,有效提高游客的体验感,不断拉长消费链条。此外,甘肃省督导各地在红色旅游发展中要强化农民的主体地位,丰富农民参与形式,帮助广大农民在当地红色景区就业,吸引外出农民工回乡创业,让红色旅游真正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甘肃是如何通过讲好红色故事来传承红色基因的。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说明在利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和助力富民兴陇中应如何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3)就“青年学生如何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提出两条思路。
2022-04-19更新 | 32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2022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10 . 微刻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讲究在毫厘中最大程度地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我国许多微刻流派通过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外开设展览等方式让人了解。可这门精细的传统技艺,因为时间成本高、题材陈旧、传人难继等问题已经濒临失传,日渐趋向“小众”。将微刻技艺发扬光大,应该(     
①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寻找和培养微刻技艺接班人
②立足社会实践,推动文化创新,为微刻注入时代精神
③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
④发挥大众传媒的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作用,增强微刻影响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