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创造的主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的创作全景式呈现战争细节,但不渲染战争血腥场面;尊重生命,同时尊重信仰,尊重把一切献给祖国和人民的人;不回避战争的艰苦,但更重视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观众誉为“2021首部爆款剧目”。这表明(       
①文艺创作的成功取决于对时代的如实刻画
②群众喜闻乐见是评价艺术价值的客观标准
③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作品才最有价值
④文化创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我国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和人类法治文明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民法典;适应当代人格权的发展趋势,改变了传统民法“重物轻人”的体系缺陷,创设人格权编,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


(1)编撰民法典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2)请你就学校如何开展民法典宣传提两条建议。
2020-12-10更新 | 21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库车市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3 . 2020年2月,湖南卫视推出《朋友请听好》节目,以声音陪伴为内容核心,采取“电台直播+真人秀”的形式,关注现实社会中最为平凡的个体,敏锐地抓住当代人“倾听”和“诉说”的欲望,并围绕他们身边发生的真实困惑给予对方真实建议,达到传递正能量,治愈人心,疏导心理的作用。该档节目的成功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要(       
①挖掘传统文化,赋予时代精神       ②立足现实生活,反映人民心声
③发挥主体作用,打造文化品牌       ④创新呈现形式,焕发文化活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0-10-10更新 | 1709次组卷 | 21卷引用:新疆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全媒体时代下,媒体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材料一媒体融合发展是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必定要爬坡过坎,但改革永无止境,创新无止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在新时代条件下,媒体融合要主动适应变革,讲究策略、优化布局,联接中外、沟通世界。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积极发展微博、微信、网络电视等各类新媒体;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坚持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外宣旗舰媒体,加强国际传播增强国际话语权。材料二作为主流媒体代表的新华社,成功写下了媒体融合发展的“中国答卷”。把网络信息前沿技术运用于新闻传播实践,全球首个合成新闻“AI合成主播”,开创了新闻领域实时音视频与AI真人形象合成的先河;着力构建满足多样需求的全媒体供稿体系,为用户提供更多短视频,微动漫等微传播轻量化产品,实现了从聚流量向聚人心跨越;加强传播话语方式创新,传播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都是追梦人”等时代强音,让网络空间的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动;打造了更加多元化的发稿体系,账号NewChina在脸谱,推特、VK等六大平台用19种语言发稿,总粉丝数突破1亿,让中国声音更加清晰响亮,礼赞中国的真情在网络上传扬。


(1)结合材料一,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谈谈如何才能更好的完成“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这一紧迫课题。
(2)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二,说明新华社为什么能够成功写下媒体融合发展的“中国答卷”。
(3)新自媒体在丰富大众表达渠道的同时,也带来了哗众取宠、挑逗大众情绪,迷恋尖叫效应等“弊端”。有评论指出,自媒体不是自留地,你可以挥拳须止于别人鼻尖。请结合自己的社会生活实际,就自媒体经营者如何克服其“弊端”,提三点建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7年是高考制度恢复四十周年。四十年来,无数个令人感动的高考故事,已经积淀为深刻的集体记忆。实践证明,高考制度符合国情,焕发了我国科教事业的生机活力,选拔了千百万优秀学子。这既是普通人实现梦想、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更是培育人才、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制度支撑。时代在变,高考也在变。招生制度从定向招生到“双轨制”再到实行“并轨”,从赋予高校自主招生权到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再到改变成绩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四十年来,高考不断打破“一考定终身”“唯分取人”的窠臼,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教育部决定,到2020年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更好地发挥高考作为教育改革“指挥棒”的作用,进一步破解科学性、公平性等时代课题。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教育是国之计,也是民之生,影响当下,更关乎未来。

材料二党的十九大强调: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文化是人民实践的创造物,文化自信本质上是人民对自己创造的文化的信念与信心,这种自信的获取取决于人民主体的发挥,这种自信的彰显也要通过人民来实现。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于内主要表现为人民对中华文化创造力的灵活运用;于外则表现为中国人民“不拒众流”“海纳百川”的包容姿态,以及积极“走出去”等具体行动。可见,文化自信,归根到底是要通过人民来实现。一旦离开人民,文化自信就会失去存在的根基,文化自信也将不复存在。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教育是国之计,也是民之生,影响当下,更关乎未来”的理解。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一旦离开人民,文化自信就会失去存在的根基,文化自信也将不复存在”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