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创造的主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决战性的一年,贫困地区不仅需要经济扶贫,还需要文化扶贫,某“文化扶贫小组”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他们从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两个层面与某贫困县结帮扶关系;鼓励该地区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讲仁爱”的时代价值,推进传统文化进农家,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同时,利用互联网,通过手机APP、在线课堂,实施技能提升培训,帮助当地农民掌握更多致富技术;通过以老带新,委托培训等方式,培养出乡土文化人才,解决基层文化人才短缺的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某“文化扶贫小组”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
2022-03-04更新 | 94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南省郑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继《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清明时节奇妙游》之后,河南卫视播出的特别节目《端午奇妙游》火爆全网,再次凭借中国传统节日的节目创意而刷屏。

该节目创新采用了“网剧+网综”的形式,以四位唐小妹的视角,拉出4条交错的故事线,讲述《唐宫夜宴》前传故事。其中,惊艳演绎水下飞天的舞蹈《祈》,精彩再现了曹植名篇《洛神赋》,让不少并不喜欢舞蹈的观众直呼“爱了”,更有网友惊叹“我是看到神仙了吗?”《唐宫夜宴》和《洛神水赋》背后所依托的,是我国千年来深厚的文化底蕴;创作者仇用现代化的技术和崭新的展现手法去唤醒传统文化沉睡的魅力,置身于观众的角度去思考什么样的节目好看,才能一次又一次地“圈粉”。《端午奇妙游》导演陈佳说道:“节目在8地取景,7个组跟拍,团队扎根于河南深厚的文化,结合了端午的传统习俗再进行创作,出圈是文化自信的魅力。”

人民日报点评道:节目用心,观众自然走心。“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守住初心,持续出新,才有不断“出圈”的精品,才有沛然不可遏抑的文化自信。


《唐官夜宴》等系列节目为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 . 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名曲,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表明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C.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
2020-09-06更新 | 1400次组卷 | 14卷引用:2010年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卷

4 . 近年来,江西省九江市不断提升百姓对文化繁荣和发展的信心,全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努力探索一条独具“九江特色”的公共文化惠民服务道路。

九江市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全民共建发展思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站建设,共建成村级文化服务中心1735个,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在周敦颐1000周年诞辰之际,创作大型话剧《濂溪先生》,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九江故事,起到示范作用。加大创作一批讴歌党、祖国、人民小戏小品的力度,依托专业演员,进行社区和农村公益演出。同时,立足九江丰沃的文化土壤,制订创作《大运鄱湖》等大型剧目计划,全方位展现九江的文化自信。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九江市探索“独具‘九江特色’的公共文化惠民服务道路”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启示。
2020-08-09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牟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考试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2020-04-15更新 | 569次组卷 | 34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嵩阳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阶段检测政治试题
6 . 2018年9月,第二十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大地飞歌•2018”晚会成功上演。晚会以“唱响新时代•民歌咏芳华”为主题,通过唯美画面展示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晚会的三大篇章中有观众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的全新演绎,也有中外文化的水乳交融,还有古典和现代音乐的激情碰撞。本台晚会的成功启示我们文化创新
①离不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需将传统文化赋予时代精神
③离不开大众传媒这一主要途径
④要发挥人民群众的决定作用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7 . 电影《我不是药神》,与此前的很多现实主义作品不太一样。有人以“贴地飞行”概括这部电影的核心竞争力。它的故事核来自现实生活,艺术手法源于创作者的苦心设置,不管表面看起来多么“贴地”,其精神指向最终是“飞行”的。电影《我不是药神》的成功对电影产业发展的启示有
①文艺创作要立足于社会实践,从百姓生活中汲取营养
②文化创新需要创作者发挥聪明才智
③文艺创作要立足于满足各类市场的需求,在内容与形式上进行创新
④电影产业可以做到“叫好”与“叫座”的统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现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2016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与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②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19-01-30更新 | 2699次组卷 | 89卷引用:2016-2017学年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9 . 近年来,发源于农村、服务于农民的各种“草根文化”在全国呈燎原之势。“草根文化”,贴近农村生活实际,深受农民欢迎。这启示我们()
A.要发挥农民“草根文化”创造主体的作用
B.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C.要大力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
D.要加强对文化的管理和引导
2016-11-26更新 | 237次组卷 | 10卷引用:2010年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卷
11-12高三·河南郑州·阶段练习
10 . 经过一年多的提炼和290多万群众投票评选,由“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为内容的“北京精神”表述语于2014年11月2日在京正式向社会发布。北京精神“成为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材料表明
①文化创新的实质在于文化发展     
②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④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2016-11-26更新 | 303次组卷 | 2卷引用:2013届河南省郑州四中高三第二次调考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