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创造的具体要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2021年春节档电影《你好,李焕英》实现了票房和口碑双丰收。该电影根据贾玲的亲身经历改编而成的,以“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情为内核,讲述了一个关于母女亲情的真实故事。中纪委评价该片:母女间的这份简单、纯粹、诚挚的情感内核触碰了人们内心柔软的地方,这个笑中带泪的故事实实在地打动了无数观众,让他们从故事中看到自己。该部电影的成功告诉我们(     
①文艺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②立足社会生活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源泉和动力
③电影作品要扎根生活,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作品更具有生命力,才能与观众产生共鸣
④不断满足广大人民文化的多元化需求是影视作品创作的根本目的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1-08-21更新 | 324次组卷 | 9卷引用:云南省陆良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偶像文化如火箭般蹿起,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让当时的中学生武亦姝刷爆了朋友圈,同时也引发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捧。浙江卫视《少年国学派》中的李国仕,让观众看到了“活”起来的国学,向人们展示了少年可期。

2020年7月2日,人民网刊发《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选秀偶像和选秀节目》一文,该文指出:

从2004年首届《超级女声》开播算起,中国的偶像选秀已走过十七年路程。从早些年的短信投票到现如今的直播打榜,“粉丝”的热情从未衰减,在偶像“诞生”过程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大众偶像到“圈层”偶像,偶像的定义不断演变,对“粉丝”的影响也越发深远。

专业人士提出,选秀节目大热,说明国内在此类节目制作、运营以及优势运用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体系,呈现较快的发展速度与迭代速度,这无疑是令人欣喜的,但一些节目存在不同程度的不透明、不公平,这也是此类节目必须要破除的顽疾。当前一些选秀节目在适应中国受众市场、培育中国年轻人喜爱的偶像等方面本土化做得相对较好,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近年来“火爆”的偶像选秀活动,不论是《偶像练习生》《“春有你》还是《创造101》,都或多或少借鉴了日韩等国家的“练习生”出道模式。尽管这些选秀节目以精良的制作、时尚的舞美和对选手人设的包装吸引了大批“粉丝”,但说到底都是“舶来品”。国内的选秀节目如何做出自己的特色,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偶像选秀行业发展到今天不得不认真思考的一道必答题。


(1)材料并运用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的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偶像选秀节目的认识。
(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偶像选秀行业应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3)你认为青少年的偶像应该具备哪些品质,请你写出其中的两点。
2021-06-19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3 . 在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之际,一部名为《一杯咖啡里的脱贫故事》的网络短片在境外社交网站成为关注的热点。这部三分半钟的短视频作品,用中西合璧的动画,特别是“梵高风”的金发女郎与“水墨风”的云南咖农,跨越时空,在同一个屏幕上举起咖啡“干杯”,将全世界的咖啡爱好者和中国的减贫事业联系到一起-为你我的生活增添味道的咖啡,也能让远方咖农的生活更美好。这说明成功的文化创新要坚持(     
①海纳百川,充分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
②推陈出新,以时代精神作为根基融汇古今资源
③开放包容,增强对本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认同
④形神兼备,实现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的综合创新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 2018年10月30日,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离世,引发了人们的如潮感怀。金庸的武侠小说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所塑造的群侠有着卓然洒脱的精神人格,充满着家国情怀、世间道义。金庸的作品陪伴无数海内外读者度过了青春时代,使人们在阅读中获得了心智启迪、心灵温润。这说明
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题材形式和受众的广泛性
②人们在感受优秀文化过程中可以提升精神境界
③优秀作品可以无形地影响人们的价值观
④应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人民日报发表微评:艺人如果放纵自我,五毒俱全,还想着“收割”流量,将名气变现,怎么可能?不给问题艺人表演舞台,不让问题艺人招摇于世,不让问题艺人毒害青少年。这表明文化建设要
①高度重视传播手段的创新
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③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④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7年8月4日,第四届豫剧节在郑州河南艺术中心拉开大幕,与前三届不同,本届在豫京两地展演,其中北京演出25场,郑州演出5场,两地戏迷都可以享受到这次戏曲文化盛宴。豫剧历史悠久,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但随着多元媒体的发展和人们文化艺术需求的多样化,豫剧格式化表演、难懂的行腔归韵,越来越不适应当代人的审美要求。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观众迅速改变的口味,古老的豫剧,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改革。豫剧工作者们将豫剧引入市场机制,把传统戏曲艺术和现代媒体相结合;在继承豫剧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融合其他艺术门类优秀艺术元素,大胆探索创新;立足群众,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入群众生活积累艺术素材,通过多种形式调动群众参与创作和表演。从舞台布景到唱腔舞功,引入西方蒙太奇表现手法,引入西方乐器,将抽象化的舞台表现形象化,将传统戏曲的个人讲故事模式转变为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等等。豫剧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豫剧迎来了“又一个春天”的原因。
7 . 阎肃,我国著名剧作家、词作家,创作了1000多部(首)脍炙人口的作品。在谈到成功经验时他说:“中国的古典文学是一个大海,游泳多了,写歌词就比较得心应手。”这对文艺工作者的启发是
①优秀的中国古典文学是创作的源泉
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
③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文化创作、发展的根基
④要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新性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