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柘荣剪纸始于唐、盛于清,随中原士庶南徙而流入,保留了中原剪纸以剪为主、以刻为辅的特点,剪纸外形随意挺劲,质朴粗犷,布局轻松写意。在后期发展中,柘荣剪纸受南方剪纸风格影响,细节处理上更显严谨、秀丽,由此形成了兼具粗犷随性之外形、细腻柔美之细节的独特艺术魅力。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     
①勇于吸收一切外来文化成果
②在交流交融中丰富和发展
③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④具有兼收并蓄的博大胸襟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2-14更新 | 293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4年新高考政治【衡水金卷·先享题·调研卷】模拟试题(重庆专版)02
2 .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早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后又相继传入朝鲜、越南等国家。1772年,法文版的《孙子兵法》在巴黎出版,开始了其在西方的传播。时至今日,《孙子兵法》已被译为近30种文字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这体现了(     
①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②文化的传播需要借助特定的文化载体
③中国军事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包容性
④中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青春之歌》从1958年初版起就拥有广大的读者,它带着那个时代关于青春、爱情与理想的思考,与一代代读者对话。印尼、越南把《青春之歌》作为学习读物。上述事实说明了(     
A.优秀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B.受众数量是文化价值的衡量标准
C.优秀文化具有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D.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4 . 同样是写梅,陆游的梅是寒士之梅,毛主席的梅是战士之梅。做寒士时,有“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品质;做战士时,有“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傲骨,两者都是人生非常重要的品格,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梅的意象。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①把“梅”作为精神追求的目标,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相得益彰
②“梅”文化以其特有的包容性,彰显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梅花被赋予特定时代的相应内涵,成为中华民族气节之象征
④文学艺术中梅所幻化出的人生品格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8-24更新 | 1143次组卷 | 90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17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考模拟考试 文综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礼法结合、德法共治是中华传统法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中华传统法治文明强调“为政以德”,反对“不教而诛诛”,在法典创制中“引礼入法”,在司法实践中实行“尚德缓刑”,注重以道德加强内心引导、以法律进行行为为约束今天,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鲜明特点。材料体现的文化生活活道理有(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民族性
②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显著特征
④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不断变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5-26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1届高三三模政治试题
6 . 武术是狩猎生存技能的演变,作为古代军事战争一种传承的技术,一直流传至今。武,止戈为武,本义奔跑战斗,拥有消停战事、维护和平的实力。中国武术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遗产,包含了中国人对生命和宇宙的参悟。由此可见,中国武术(     
①展现了中华民族守望相助的传统
②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重要特征
③证实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④蕴含着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文化基因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老子认为,道蕴涵着阴阳两个相反方面,万物都包含着阴阳,阴阳相互作用而构成“和”。儒家认为,“和”是天下共同遵循的法度。今天,我国在外交和国际治理中所倡导的互利共赢、构建大类命运共同体等主张,无不是传统“和”思想在当代实践中的运用,并以此为国际治理体系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和”思想被我国运用于今天的外交实践和国际治理参与之中,为当代国际治理体系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在为国际社会注入正能量的同时也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
②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③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具有跨越时代的生命力
④文化能在实践中由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万物都包含着阴阳,阴阳相互作用而构成和”“和是天下共同遵循的法度”,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A.事物的发展都遵循对立统一规律B.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而不是意识
C.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世界D.人能够能动地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2021-01-14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1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高三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政治试题
8 . 敦煌作为中国通向西域的重要门户,两千年来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宗教、艺术汇聚交融,形成了集建筑、壁画等艺术于一身的敦煌文化,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各民族文明的珍贵史料。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交流、融合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中华民族具有开放包容的气度④越古老的文化越具有研究价值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2020年5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赴山西考察调研,前往云冈石窟实地了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情况。云冈石窟于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云冈石窟与我国诸多石窟相比较,最具西来样式,既有印度、中西亚艺术元素,也有希腊、罗马造型、装饰纹样、相貌特征等,体现了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的融会贯通,是不同文明交流融汇的结晶。材料表明(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能够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③中华文化善于博采众长,创造出包含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④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推动了各国人民相互了解,消除民族隔阂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10 . 中国和西方国家对国际关系的理解对比


对表中信息的正确认识是
①中国对国际关系的理解传承了崇德向善的中华文化基因
②西方对国际关家的理解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经济政治根源
③中国对国际关系的理解体现了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特征
④西方对国际关系的理解印证了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