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2019年法国总统马克龙向习近平主席赠送的国礼——1688年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今年5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法国时向马克龙总统赠送了中国翻译的小说,如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司汤达的《红与黑》等。目前,该书仅存两本,分别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法国阿塞纳尔图书馆。由此可见(     
①中国和法国文化交流互鉴,相互认同对方的文化思想
②双方互赠的书籍共同见证了源远流长的中法文化交流
③双方秉持初心传承“中法精神”,推动中法关系继往开来
④中法文化开放、包容,是推动世界文明进步发展的主要力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独特而自信的中国发展道路,它刷新了世界对现代化的理解,凝聚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新精神,是一场涉及深层文化价值观、思想观念和艺术表达的全面革新,既包含对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也开拓了与当代实践相结合的新路径。由此可见(     
①中华民族以博大的胸怀兼收并蓄外来文化优秀成果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推动力
③文化交流要立足优秀传统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④中国式现代化是一场以创新为灵魂的文化革新之旅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21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3+3+3”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三)文综试卷-高中政治
3 . 亚运会的赛场外进行着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杭绣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金家虹展示用“一根金”绣成的良渚神人兽面纹图案惊艳了参加外国嘉宾的时候,丝博馆举办的来自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塔吉克斯塔等国的“亚洲纺织技艺对话”活动也给杭州市民带来不少见闻。假如要写一篇通讯稿,下列选项中选择合适的是(     
①观中国风,在精湛的杭绣针法中体味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②品亚洲美,在多样的中外纺织技艺的交织中促进文化交流
③话中国情,在亚运大家庭中自信地讲好中国刺绣的故事
④侃亚洲史,在亚洲各国的纺织技艺中回顾纺织发展轨迹
A.①③B.③④C.②③D.②④
2023-12-28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一)文综试题
4 . 20世纪90年代末,在印度尼西亚海域打捞的沉船“黑石号”上装载有5.6万余件唐代长沙窑瓷器。长沙窑瓷器极富艺术创造性,瓷器上既装饰着展现华夏文明的诗文警句,又吸收了印度佛教文化、波斯文化、伊斯兰文化等域外艺术的营养。长沙窑瓷器艺术体现了(     
①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交融而丰富
②文化由经济决定,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③中华文化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特征
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始终走在世界前列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云冈石窟是我国北魏王朝为宣传佛教教义而营建的宏伟工程,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云冈早期作品(图1)继承了汉代的优秀传统,吸收并融合了古印度犍陀罗、秣菟罗艺术的精华,具有劲健、浑厚、质朴的造像作风;云冈中期作品(下图2)雕刻造型追求工整华丽,雕饰精美、内容繁复,雕刻内容和风格均有明显的汉化特征。据此可知(     

①图一和图二体现和反映出当时佛教思想的流行和北魏社会生活场景
②云冈石窟继承和回归传统,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③云冈石窟实现了包容性发展,是当时中西文化融合的历史丰碑
④图一和图二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
A.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
2021-06-02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6月适应性模拟文综政治试题
6 . 梦回唐朝,千古一梦……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朝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唐朝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而在当时的都城长安,说胡言、穿胡服、跳胡舞,成为朝野的时尚,唐代的这种生活景观反映出
①不同地域的文化有不同的特性
②中华文化是一种世界文化,不具有民族特性
③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④中华文化求同存异,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9-09-28更新 | 48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9年云南省陆良县高三一模政治试题

7 . 2019年5月15日,由中国倡议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举行,亚洲47个国家以及域外其他国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相关活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开幕式,发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强调: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这一论述
①彰显中国在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②说明中国将成为推动文化多样化发展的主导力量
③展现包容并蓄、融合共生的中国智慧
④表明中国主张交流互鉴,增强对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人类文明永续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顺时应势、推陈出新。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看,这是因为
①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因此推动文明发展
②文化创新是文明永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③文化推陈出新决定于人类的思维能力和水平
④文明的继承与发展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唐代陆羽所著《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陆羽和皎然等一批文化人非常重视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讲究饮茶用具、饮茶用水和煮茶艺术,并与儒、释、道哲学思想交融,使中国茶文化大放异彩。材料表明
①中国茶文化因其包容性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文化人的社会实践是茶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促进文化发展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2017821日至27日是拉萨“雪顿节”。如今,这个起源于公元11世纪节日延续了部分传统习俗,逐步演变为以展佛和藏戏会演为主的宗教与文娱相结合的节日。这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②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③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④传统习俗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10 . 随着“中文热”在世界范围内的升温,文化部推出了汉字教材《100个汉字认识中国》。完成下列小题。
1.《100个汉字认识中国》与常见的汉字教材有着显著区别,它更注重呈现汉字的文化底蕴与审美价值,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节庆习俗、文学典故等为汉字塑造了丰满的形象,使其流畅易懂、精妙优雅。该教材(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
③有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④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此教材除了编者的细致用心与巧妙创意外,还契合当下流行的新媒体传播手段,制成APP应用程序,通过移动终端供读者阅读电子文本,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①文化创作要坚持推陈出新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③思维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16-12-12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云南省高三第二次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