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从理念到共识,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讲求“民胞物与”“天下为公”。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薪火相传,并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实践中不断发扬光大、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在丝路精神的指引下,从意大利瓦多集装箱码头开港运营到“丝路海运”联盟的组建,从开展跨境医疗合作到国际和区域卫生合作机制的建构……,中国携手“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以开放包容理念超越意识形态分歧和社会制度差异,尊重和支持各国人民对现代化道路与模式的自主选择,创建新的发展环境和空间,在开放包容中共探现代化建设之路,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表示: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国坚定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目前累计已有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在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下,2022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合计进出口额达12.54万亿元,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合作区已累计投资3979亿元人民币,为当地创造了42.1万个就业岗位。

(1)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推动共建各国共探现代化建设之路,运用中华文化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并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说明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是如何体现“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的。
(3)班级举行“弘扬丝路精神,助力一带一路”主题班会,请列举两个发言要点。(要求主旨鲜明,朗朗上口,每个要点在15个字以内。)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考古学者将埋藏于地下的古代遗存发掘出土,将尘封的历史揭示出来,将对它们的解读和认识转化为新的历史知识。

中华文明植根于中华大地,具有独特文化基因和自身发展历程。我国考古发现的重大成就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最新考古成果表明,我国是东方人类的故乡;北京猿人在50万年前就发明人工用火术,为全球最早之一;我国在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各个时代的古代文明发展成就上都走在世界前列,我国先民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长期以来,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借鉴,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

考古学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大量镇密、科学的考古实践与尽可能完整的考古资料,也需要考古学理论方法的日益完善。从这些意义上来说,我国的考古工作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问题的存在是客观的,问题的逐步解决也是客观的。我国古代历史还有许多未知领域,考古工作任重道远。

(1)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我国古代历史还有许多未知领域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考古发现的重大成就的文化意义。
(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请你就“如何做好考古工作,增强文化自信”提出两条具体措施。
2024-05-2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9月,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中国考古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以“历史中国、鼎铸文明”为主题,分为“文明起源”“宅兹中国”“大国一统”“和融万方”“民族觉醒”五大专题,重点展示从旧石器时代到近代不同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中外交流状况。在“宅兹中国”展区,你会见到被誉为“超级国宝”的大型绿松石龙形器——全长约70厘米,由2000多片形状各异的细小绿松石片组合而成,龙身曲伏有致,其用工之巨、制作之精、体量之大,在中国早期龙形象文物中是十分罕见的;在“大国一统”展区,历代疆域变化、中国古代都城一脉相承的规划布局等展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在“和融万方”展区,与丝绸之路相关的文物以及场景模拟,共绘一幅文化多元交汇、文明包容共存的博大画卷……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中国考古博物馆是如何展现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的。
(2)中国考古博物馆用考古成果讲好了中华文明故事。请你运用创新思维的知识,对如何传承发展中华文明提出两点建议。要求:主题鲜明,具有创新性、合理性。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现代化,特别是中国式现代化,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流血牺牲追求的夙愿。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天下为公、民为邦本、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些内嵌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流淌在中国人血脉之中的文化基因,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之基。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文明交流互鉴,坚持互利共赢、开放合作,拒绝零和博弈,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代表了人类不同文明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的最大公约数,为世界各国携手开创人类美好未来提供了价值导向。

从过去几亿人愁吃缺穿,到14亿多人全面小康;从新中国成立之初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几十美元,到现在突破1.2万美元;从完善分配制度、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到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严格公正司法,到文化强国建设……“一个也不能少”的誓言,书写在亿万人民的生活巨变里;“大家一起走”的足迹,镌刻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为人类文明谱系贡献了新样态,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新方案。


(1)我国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得益于中华文化的天然禀赋。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分析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相关知识,说明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价值追求。
(3)请你就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1-22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5 . 材料一   中国戏曲作为唯一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800年兴盛史、300个声腔剧种和5万个剧目累积量、生存繁衍至今而顺势进入现代社会的舞台艺术门类,三大古老戏剧样式(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中国戏曲)的唯一存活体,以自身的独特与丰富,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戏曲对中古以后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形成了全面覆盖。汉族地区有京剧、秦腔、山西梆子、豫剧、黄梅戏,少数民族地区有白剧、藏剧、侗剧、傣剧。不同的剧种又有各自的曲调和表演特色,形成许多审美风格的覆盖。

材料二   从20世纪初,西方戏剧大量进入中国。对此,中国戏曲一一拥抱。在尽情吸收西方话剧、歌剧、音乐剧、芭蕾的营养后,中国戏曲也走出了国门,特别是用中国戏曲演绎了西方经典曲目,受到外国戏迷的空前欢迎。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
(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的认识。
2022-09-10更新 | 168次组卷 | 2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2届全国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试卷政治试题(十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泉州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宋元时期的泉州还被称为世界闻名的“东方第一大港”,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国的起点。公元1014世纪,即宋元时期,泉州在繁荣的国际海洋贸易中蓬勃发展,曾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商贸易,多元文化交流荟萃、和谐共生,成为各国商旅云集、多元文化交融的港口城市。如今,在泉州留下的相关遗存有港口、沉船、市舶司(管理海洋贸易事务的行政机构)磁灶窑址、德化窑址、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等与远洋贸易相关的遗迹遗物,还有因对外交往、交流留下的文化遗存,其代表就包括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景教等宗教设施,它们反映出泉州一度汇集、融合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和宗教。这些古迹及其相关环境印证了泉州作为宋元时期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繁荣和辉煌。


(1)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宋元时期的泉州能成为世界闻名的“东方第一大港”的原因。
(2)后申遗时代,如何守护好泉州古老的文化遗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请你围绕这一焦点向政府有关部门写一份建议书。
要求:紧扣主题,逻辑清晰;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不少于150字。)
2022-05-31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平一中、永安一中2022届高三毕业班联考政治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二人台”是内蒙古自治区敕勒川一带著名的艺术表现形式。2006年,“二人台”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在敕勒川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是“二人台”。“二人台”是“走西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年来自各地的“走西口”的人在阴山脚下定居后,也把晋、陕、冀等地的民歌、秧歌、社火、信天游等文化艺术形式带到了该地区,这些文艺形式与蒙古民歌糅合后,逐步形成了敕勒川地区独特的艺术形式“二人台”。从表演技艺来看,“二人台”集多种表演艺术形式于一身,它是汉族文化与蒙古族文化在语言、艺术、表演等多方面交融的结晶。其最具代表性的艺术表现手法,就是语言上的“风搅雪”,即在同一首曲子中,把蒙汉双语糅合在一起编唱词,例如《阿勒奔花》,阿勒奔是蒙古语中的“十”,“花”是汉语,“阿勒奔花”的意思就是“十朵花”。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说明民间艺术“二人台”的产生及其影响。
2022-05-15更新 | 27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高考政治考前冲刺卷(广东专用)

8 . 2021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横琴方案”的制定立足粤澳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围绕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主攻方向;方案将推动澳门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发展注入新动能;其实施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如完善企业和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健全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新机制等,以提升粤澳合作水平。粤澳地相近、人和亲、语相通,共同秉承中华文化。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两地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当前,两地交往史加深入密切,加强文化合作意义重大。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和《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知识,说明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横琴方案”的依据。
(2)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相关知识,分析两地文化合作对于传承中华文化的要求和意义。
2022-05-15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1-2022学年高三第二次(5月)联考政治试题

9 .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综合运用人工智能、AR、裸眼3D等多种技术,依托鸟巢全LED影像超大地屏,将中国美景、传统诗词和冰雪运动结合在一起,向世界讲述了“一朵雪花的故事”。

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小雪”奏响了春的序曲。由雪而化的水养育了蒲公英,开花结子,随风传播到世界各地,友谊再次播撒,生命再次升华。

千万雪花竞相开放,万千你我汇聚成一个家。在地球的映衬下,小雪花遨游天际后,飞回地屏中心,汇聚成一个长约15米的大雪花缓缓升起,熠熠生辉,点亮了整个鸟巢。那一刻,全世界人民就像舞台中央的一朵朵小雪花,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是相同的”,“每一朵雪花都是温暖的”, 96个以中国结元素编织且标记了国家和地区名称的小雪花,汇聚成一朵由橄榄枝镶边的大雪花,奥运会的火炬就在她的中心燃烧,围绕着同一个火种“一起向未来”。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知识说明,“一朵雪花的故事”是如何演绎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的。
(2)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回答,北京冬奥会通过讲述“一朵雪花的故事”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怎样的中国。
2022-04-29更新 | 605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二模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发祥地,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母亲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炎黄二帝到7000年前的老官台文化和后李文化,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都在黄河流域发展。夏商西周三代,乃至秦汉以后的历代王朝的国都几乎也都立在黄河流域,黄河文明成为这些时代的最高文明。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中华大一统是以黄河文化为核心而凝聚和发展起来的。

今天,黄河流域遗存下来的遗址遗迹和延续至今的景观风貌相映成趣,民间艺人、能工巧匠技艺超群,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融合、开放包容的精神。黄河是我国各民族各地区交融互动的关键区域,对我国历史乃至东西方明的发展脉络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华民族“滚雪球”式的发展,是以其国都的所在地黄河流域为核心而凝聚起来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本血脉,是中华民族之根。


悠久绵长的黄河文化为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奠定了坚实文化基础。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022-03-02更新 | 382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