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物质性原理与方法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材料一   王守仁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偏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   赫拉克利特说:“火产生一切,一切都复归于火。”“这个世界……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观点各自属于什么世界观?
(2)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质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2021-08-09更新 | 346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片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理科)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当前,我国正在推进14亿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这在人类现代化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这一进程中,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也就是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格局是我国亟待探索解决的问题。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更是当代中国发展最鲜明的底色。《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到2025年,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十四五”开局之年,建设美丽中国的新征程正在开启。

结合材料,运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分析我国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远景目标的合理性。
20-21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以来,病毒迅速扩散蔓延。截止到2020年2月15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全国确诊人数高达66576人,死亡1524人。有关专家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与一种蝙蝠的冠状病毒序列一致性高达96%,这次疫情爆发很可能与人类乱吃野生动物有关。


运用本框所学哲学知识,对材料中的问题进行思考。
2021-04-17更新 | 11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学高二政治同步精品课堂【第一辑】》(人教版必修4) 4.1 世界的物质性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2019年6月2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了乡村产业根植于县城,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地狱特色鲜明、创业创新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是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产业。《意见》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与城镇化联动推进,聚焦重点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突出集群成链,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城乡发展不平衡一直是突出问题,要着力改革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政策机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挥优势,顺势而为,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原理,分析说明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的必要性。
2020-10-28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热点1-4

5 . 甲、乙两同学对物质概念进行争论:

甲:“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

乙:“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结合材料,从哲学的角度对甲、乙两同学的观点加以评析。
2020-10-08更新 | 170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舒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20-21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


结合材料,运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分析为什么要倡导生态文明建设。
2020-09-17更新 | 4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课时同步练》部编版必修4 2.1 世界的物质性
7 . 辨析题。

人们往往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忽视注意力之外的信息和事实,信息大爆炸的网络时代有的信息发布者借助人工智能,投用户所好进行精准分发,用户慢慢地就只看到自己所关注的信息,认知越来越封闭。有人因此认为,“事实因忽视而消失”。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对“事实因被忽视而消失”的观点加以辨析。
2020-05-29更新 | 1531次组卷 | 6卷引用:统编版2019 必修4 :第四课综合把关练

8 . 材料:70年风雨兼程,70年春华秋实。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教育面貌焕然一新,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与形式,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


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新时代新形势下应如何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2019高二下·全国·专题练习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围场县境内。历史上,塞罕坝曾是“林苍苍,树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皇家猎苑,但由于上个世纪初日本侵略者掠夺性的采伐和过度放牧,塞罕坝蜕变成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沙起好荒凉”的沙地荒原。新中国成立后,林业部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和科学的规划设计,1962年2月,决定建立林业部直属的塞罕坝机械林场。通过塞罕坝两代人近50年的艰苦奋斗,在极端困难的立地条件下,在140万亩的总经营面积上,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初期的11.4%提高到现在的80%,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012万立方米,塞罕坝人在茫茫的塞北荒原上成功营造起了全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的人工林林海,谱写了不朽的绿色篇章。如今,建场时营造的树苗,已经变成了浩瀚林海,正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造福着当地,泽被着京津,恩及着后世。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塞罕坝时指出,“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自然界的物质性”的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塞罕坝人是如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持之以恒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19-03-08更新 | 696次组卷 | 9卷引用:2019年3月10日——《每日一题》人教必修4-每周一测

10 . “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没有意识,因而是客观的,社会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因而是主观的。”


请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2018-12-29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课后培优练(统编版必修4)4.1 世界的物质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