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运动与物质的辩证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36 道试题
1 . 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见证沧桑巨变,奔腾的雅鲁藏布江奏响恢弘乐章。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和百万农奴解放64周年,64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西藏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西藏发展实现了由贫穷落后向文明进步的伟大跨越。这说明(     
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事物的运动变化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
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放眼世界,我们看到的是高山、河流、森林、草地等,可我们却看不见摸不着“物质”,因为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是从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共同本质;而意识则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这说明(     
①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②我们应当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层次来探究事物的本质属性
③物质和意识的区别就在于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这一根本属性
④意识能反映物质并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7-06更新 | 22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政治试题
3 . 不以山海为远,不以风雨为惧,2023年4月15日,第13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如期举办,共吸引来自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内外采购商前来参展。每届广交会交易的规模、内容、结构都可能会有新变化,但中国对外开放的理念始终不变。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①广州广交会开放担当的不变是有条件和相对的
②担当不变是广州广交会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③面对复杂背景,广州广交会应坚持变与不变的统一
④发展形势和参展模式的变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7-06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政治试题
4 .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书写新篇章。
三场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看中国的京津冀,看京津冀里的中国。
◇2014年第一次座谈会召开之际,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座谈会提出要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9年第二次座谈会召开之际,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了事关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此次座谈会重点指向的正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2023年第三次座谈会召开之际,新时代进入新征程。此次座谈会明确“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时代变迁,认识发展,生产方式和社会发展是精神运动的载体
②因时而动,循势而往,京津冀规划与国家发展进步同频共振
③规划引领,区域协同,运用创新精神推动规划与发展的矛盾转化
④先行示范,服务全局,以局部的大胆探索服务于整体的统筹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7-05更新 | 7404次组卷 | 34卷引用:2023年高考北京政治真题
5 . 党的二十大修订的《党章》强调,要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哲学依据在于(     
①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④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6 . 与下边的漫画(作者:田广昊)寓意最相近的是(       )
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B.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C.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D.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2023-07-02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7 . 2023年1月6日,我国科学家发现了距今2.44亿年的肿肋龙科爬行动物,将其命名为“奇异罗平龙”。研究还发现,在肿肋龙类的演化历史中,它们对于小鱼等猎物的侧向抓捕能力在逐步增加,但同时抓捕之后吞食的效率在逐渐减弱。由此可见(     
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客观世界                       
②自然界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③离开物质就不可能产生意识                 
④物质是万事万物运动的主体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2023年5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员在嫦娥五号月壤中首次发现天然玻璃纤维。他们综合分析了嫦娥五号月壤样品中玻璃物质的形态、成分、微观结构和形成机制,发现月球表面频繁遭受陨石及微陨石撞击,导致矿物熔化和快速冷却,产生了各种形态的玻璃物质。这项研究成果佐证了(     
①自然界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②人的意识能够反映客观实在
③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和根本属性
④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客观的物质体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屹立于青岛前海一线6000年之久的“石老人”,在2022年的一个雷雨之夜发生坍塌。“石老人”是一座17米高的石柱,因形态酷似一名老人坐在海中而得名,并被赋予老父亲执着守望女儿的凄美传说。其实,它是一种海岸侵蚀地貌,历经千万年风雨海浪“雕琢”而形成,此次坍塌也是因常年风化、海水侵蚀所致。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传说让石头成为“有故事”老人,“石老人”源于人们充满想象的头脑
②把海蚀的石柱神话为“石老人”,属于通过想象来表达情感的形象思维
③“石老人”在人们的不舍中“坍塌”,说明变化是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
④千万年“雕琢”一朝断裂,证明事物发展变化是间断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中的这句歌词体现了(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世界存在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C.物质的运动具有相对性D.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
2023-06-1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卓雅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