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8 道试题
1 . 2022年,河南卫视推出的《重阳奇妙游》引来各界好评,其中在舞蹈节目《云窟万象》中,以莫高庭、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中国四大石窟艺术为创作元素,通过女子群舞的形式展现经典石窟造像。具有冲击力的影像画面营造出美轮美奂的石窟艺术之美,让人如痴如醉。这表明(       
①舞蹈作品来源于创作者对石窟艺术造像的想像
②舞蹈作品能摆脱事物固有形态和属性的束缚
③舞蹈作品给观众的感受受主观认知的影响
④舞蹈作品充分发挥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典遗传学认为:“水稻自花授粉,自交不衰退,所以杂交无优势”。据此,人们觉得杂交水稻的研究是“伪科学”。但袁隆平坚信水稻是有杂交优势的。根据水稻生长规律,从亲缘性考虑,他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到云南、海南寻找远缘样本,终于在海南发现一株典型的雄花败育野生稻,从而开启了杂交水稻制种的新局面。经过杂交试验研究,袁隆平彻底推翻了传统理论中的“无性杂交”学说,并系统提出了“水稻亦有杂交优势”的推论。他还创造性地提出了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途径来培育杂交水稻,从而大幅提高水稻产量的制种路线。


结合材料,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说明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8月24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日本强排核污染水入海,将一己私利凌驾于全人类长远福祉之上,向全球转嫁核污染风险,是无视国际公共利益的极端自私和不负责任之举。《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明确要求“各国有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的义务”,作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约国,日本有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的义务,有必要采取手段控制海洋环境不受污染。

海洋是全人类的共同家园,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行径侵犯各国人民健康权、发展权和环境权,将长期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当地时间9月21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联合国大会解释日本核废水排海的原因和必要性时,大厅内的各国代表突然起身集体离场,只剩下了岸田和极少数西方国家的代表。


日本核污水排海,是对人类和自然的背叛。结合材料,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加以说明。
4 . 借助于新测序方法,近百位科学家合作完成了首个完整无间隙人类基因组测序,填补上最后8%的空缺,同时纠正了之前的一些错误,新确认的DNA片段里包含重要的免疫反应基因,它能帮助人类适应和抵御病毒和细菌的感染,在预测药物反应方面很有价值。可见(       
①人们能够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发现和创造规律
②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③物质决定意识,要实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人能够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1-20更新 | 197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漫画《路边的野花不要踩》(作者:何青云)针砭时弊,它启示我们应(       

①善于未雨绸缪,反对墨守成规       ②坚持求真务实,力避讳疾忌医
③懂得居安思危,防止粗心大意       ④坚决改过从善,拒绝纵曲枉直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1-1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三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二)政治试题
6 . 某村曾是远近闻名的煤矿村,因煤而富也因煤积弊出现环境问题。“靠山吃煤”终将山穷水尽,该村毅然调头转型发展,开发“旅游+农业+文化+民俗风情”的新业态产品,努力让更多村民吃上“旅游饭”。该村随着环境整治常态化,打开了更大的发展新天地。这表明(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实践的变化
②正确的意识可以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
③人们在意识指导下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更大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 . 2023年12月5日,世界气象组织在阿联酋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发布了一份令人担忧的报告。这份报告指出,2011年至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地球上最热的十年,天气变得越来越极端,彰显了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现实。各国需采取更加雄心勃勃的气候行动,努力实现《巴黎协定》的全球升温控制目标。从辩证法角度看,各国需要采取雄心勃勃的气候行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是因为(       

①人们可以通过实践调整事物之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②联系具有多样性,极端天气是多种联系共同作用的产物

③联系具有普遍性,在气候问题上任何国家不能独善其身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2021年10月14日,中国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技试验卫星“羲和”。回答下列小题。

1.“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羲和”试验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探日”时代。羲和号装备了太阳空间望远镜,将实现国际首次太阳Ha波段光谱成像的空间探测,填补太阳爆发源区高质量观测数据的空白。由此我们能感悟到(     
①伟大梦想是推动人们认识探索的根本动力
②羲和卫星延伸了人类探索宇宙的认识器官
③发展航天事业的目的就是揭示宇宙的奥秘
④宇宙浩瀚无比,人类的探索也将永无止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从“嫦娥”奔月到“羲和”探日,从神舟扬帆到天宫览胜……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航天的浪漫,每一次浪漫之旅都是中国航天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这说明(     
①每一里程碑式成就都是过往积累而成的质变
②敢于否定一切是航天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③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是自然而然的过程
④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宇宙是可知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1-1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政治试题
9 . 1946年,冯·诺依曼提出并定义了计算机架构,由存储器和处理器分别完成数据存储和计算。但是,随着人工智能等应用对数据存储和计算需求的不断提升,存算一体的需求变得日益迫切。清华大学团队攻坚克难,在存算一体芯片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由此可见(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③真理不断推翻自身,向前发展
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双选)“雪”是古诗中一个重要的意象,常常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如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他就借描写雪来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元稹诗曰“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罗万朵云”。作者通过千株玉、万朵云,把北国的冬天变得温情脉脉,不再因雪而凌厉肃杀,把自己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表达的具体贴切。不同的诗人看到同一景象,往往抒发不同情感,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A.诗词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有机统一
B.诗人对雪的描述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C.诗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一个幻想的世界
D.诗人对雪的文学描述和雪的实际情况是相互依存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