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应对挑战、创新发展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经济已进入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提出了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序言部分增加了“贯彻发展新理念”这一内容。以下做法或说法中不符合这一发展理念的是(     
A.洋垃圾入境用于企业生产B.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C.出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D.我国新组建生态环境部
2.以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这一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A.物质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B.物质是对一切有形物体的抽象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3.创新需要有创造性思维,要敢为天下先,开展创造性工作,不抱残守缺,不随波逐流。从哲学的视角看,这就是要求我们(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创造条件
B.理解规律客观性要求,尊重社会规律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4.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我国确立了从“解决温饱问题”到“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直到今天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些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这一历程告诉我们(     
A.意识具有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用
B.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5.近年来,我国在创新发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请列举2项近年来的创新成果________(列举两条)。
6.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这说明(     
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7.高海拔地区种树是世界级难题。西藏阿里地区的技术人员经过反复论证,确定了毛头柳、青海杨等二十多种适宜高海拔种植的苗木,并采取了给树木注营养液、裹黑纱棉等八大防护措施保证成活率,为藏西高原增添一抹绿色。生命禁区能够出现绿色证明了(     
A.规律是客观的,不可抗拒的
B.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
C.科学认识的任务是揭示规律
8.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更趋明显,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我们要做好工作预案。这一论断反映了(     
A.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
B.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C.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9.庄子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其蕴含的唯物论哲理有(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B.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C.人的认识受实践水平的制约
10.针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我们要善于“于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这一观点体现了坚持_______________(选填:唯物辩证法/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用联系、______、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11.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需要新发展理念,我国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     
A.以人民为中心B.效率优先C.可持续发展D.产业结构优化
12.2020年我国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打赢脱贫攻坚战(     
A.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B.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C.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D.实现城乡居民同步富裕
13.“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是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重要内容。这一表述中蕴含唯物辩证法的道理有__________(至少写2个)。
2023-12-0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东华大学附属奉贤致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合格考试题

2 . 改革开放,关键一招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式。

1.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部署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事项,点面结合、统筹兼顾,促进制度建设,形成整体合力,这是(     
A.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的需要
B.推进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要求
C.发展和完善我国法律体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
2.我国的改革从农村改革率先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调整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容,以上这些改革属于(     
A.生产关系的调整B.生产力的调整C.经济体制的调整
3.(多选)2022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量收官后,国务院国资委2023年进一步谋划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以下关于国有企业认识正确的(     
A.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
B.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
C.国有企业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
D.国有企业对国民经济有控制力、发挥主导作用
4.(多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9次国务院政府机构改革,力图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今年10月25日,备受瞩目的国家数据局正式揭牌。这一做法(     
A.更好地发挥数据要素的作用,促进数据要素的流通
B.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
C.优化国家机关的职能,用科技赋能国家治理体系
D.利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5.(多选)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这启示科技工作者(     
A.要能坚持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B.要能借助外力的作用实现自身发展
C.要注重研究新情况不断开拓新境界D.要坚持敢于抛弃旧事物的革命精神
6.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一场解放生产力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以下对“改革”理解正确的是(     
A.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C.改革是一种自我否定和自我发展
7.改革开放的实践铸就了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辉映时代,深入人心,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对于改革开放精神,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精神能够超前于客观存在
B.改革开放精神能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
C.改革开放精神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
8.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2023年11月5日至10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举行。举办“进博会”,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进博会连续举办多届,“首发”、“首展”成为标配。很多企业的展品变商品,企业的身份由展商转变为投资商,他们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有一些企业表示“得益于进博会强大的溢出效应、国内一系列加速审评、审批的政策红利,公司在华研发创新全面提速。

同时,近年来,一些国家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暗流涌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极大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置身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逆全球化思潮,全球增长动能不足、经济治理滞后、发展失衡等难题尚需破解的当下,“进博会”倡导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中国与世界市场相遇、产业相融、创意互促、规则互鉴的国际大平台。中国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1)综合运用所学内容,从“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角度,分析我们如何将进博会越办越好,向世界传递开放强音。
__________
(2)有人感叹:举办“进博会”,发挥着汇聚全球开放合作的蓬勃力量,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多样性”分析该观点的合理性。
__________
2023-11-2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3 .

2023学年新学期第一天,正在太空出差的神十六航天员为全国中小学生送上了一份独特的开学礼物,分别是“上进心、好奇心、初心”。航天员景海鹏说,实现第一次飞天梦想,他用了整整十年。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成为中国具有战略意义的高科技产业。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在复杂艰难的环境下,经过艰苦努力,埋头苦干、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渐渐在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领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航天丰碑,让中国的太空科学探索深入更为浩瀚和深邃的宇宙深处,对于中国国际竞争力与话语权的建构产生重大拉抬效应。中国航天人永远不会停止探索的步伐,中国的航天事业也永不会停止发展的脚步。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发展的实质是_________的产生和_________的灭亡。
2.结合材料,选择“发展观”的一条内容,分析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3.运用必修4的所学内容,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提1条方法论建议。
2023-11-2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合格考)

4 .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大会上指出:“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远、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战争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威武雄壮的战争话剧,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


结合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长征是根据当时的革命形势需要作出的抉择,这体现了________的方法论要求。
2.习近平强调,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之所以强调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是因为(     
A.意识可以改造客观事物
B.意识的能动性使事物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C.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是毛泽东《七律·长征》中的诗句,其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信念、意志、激情是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B.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C.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4.近年来在网络等媒体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有些人恶意剪裁历史或编造谎言,采用“戏说”“爆料”“揭秘”之类的手段,肆意歪曲长征历史,抹黑红军的英勇事迹。别有用心者还借题发挥,大肆炒作,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对这种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必须予以有力批驳,我们要还历史以真相,让长征精神永放光彩,永远成为激励我们前行的精神力量。
结合材料和原理链接,运用“意识”的相关内容,对于歪曲长征的历史虚无主义加以批驳。
(原理链接: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如实反映,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阻碍事物的发展。)
2023-11-2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合格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来说,改革会使人人受益”,但“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眼泪和痛苦”。这一说法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A.事物的量变一定引起事物的质变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必须通过质变来实现D.物质第一性,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6 . 恩格斯把人类意识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下列对意识的认识正确的是(     
A.意识可以直接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
B.意识是人脑对主观世界的反映
C.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D.意识的内容与形式都是客观的
2023-11-0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回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7 . 强信心开新局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全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治理我们这样的大党大国,如果没有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如果没有全党全国思想统一、步调一致,什么事也办不成。

1.党的二十大的主题是:高举_________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2.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与幸福为我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是(     
A.坚持以人民为中心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C.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多选)在我国,几乎每一项重大政策的决定和实施,大体都要经过“中共中央提出建议——各民主党派充分协商——政协广泛征求意见+人大表决通过——政府贯彻实施”的程序。这一决策过程表明了中国共产党(     
A.坚持民主执政,代表着各社会群体的共同利益
B.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C.坚持依法执政,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D.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断走向胜利
4.(多选)习近平总书记曾形象地指出,“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B.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C.党中央在我国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D.中国共产党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5.(多选)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大兴调查研究是基于(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能直接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的东西
C.调查研究可把握事物的规律,为完成使命任务提供行动依据
D.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坚持实践第一
6.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坚持”(     
A.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B.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C.是新时代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
7.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临着不同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在奋斗过程中,总是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情况和历史任务,确定有针对性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有效的解决问题。这段话体现的辩证唯物论的方法论是(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C.物质决定意识
8.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指出,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结合材料,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说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要求。
2023-10-29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8 . 我们不是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只是生活在和平国家

放哏全球,欧洲大陆战火纷飞时,来自中国的儿童奶粉、棉被、唾袋等人道主义援助物资一批批送到流离失所的乌克兰民众手中;凛冽寒冬中,阿富汗的难民收到中国援助的粮食、毯子、衣物、药品……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坚守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人间正道,在全球范围内积极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树立起大国典范。

1.(多选)有记者就是否谴责俄罗斯的相关问题向外交部发言人提问,汪文斌说:“谴不谴责的问题,我们也多次表明过中方的立场,我想现在如果再纠缠于这个问题的话,落后于形势了。”汪文斌表示,我们希望国际社会多说有利于对话谈判的话,多做有利于对话谈判的事,为早日实现和平外交政治解决乌克兰问题做出共同的努力,而不是增添障碍,设置阻力。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A.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基础
B.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D.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改变时势
2.(多选)“一带一路”是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彰显。截至今年1月,中国已与147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系列合作文件的签署表明(     
A.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某些共同利益
B.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
C.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D.维护共同利益是各国对外活动的目的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数亿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的大多数。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A.中国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
B.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C.中国担当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D.中国积极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4.近代以来,为了解决“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这个历史性课题,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各种主张和方案几乎都尝试过,又都以失败告终。君主立宪制指的是一个国家的(     
A.国体B.政体C.国体和政体
5.今天的中国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不断扩大开放,激活了中国发展的澎湃春潮,也激活了世界经济的一池春水。”结合材料,请用整体和部分的观点加以分析。
(相关链接: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部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2023-09-1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政治试题

9 . “江河战略”法治化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黄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2022年9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以下简称“黄河保护法”)。该法是继长江保护法后,我国的第二部流域法、保护“母亲河”的专门法,在中华民族治水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1.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2022年10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黄河保护法的通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     
A.依法治国B.科学执政C.民主执政D.治国先治党
2.国务院司法部通过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和黄河九省区立法座谈会,进行实地调研,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草案)》,后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7次会议表决通过,保护黄河从此有法可依。这表明,我国在立法过程中坚持(     
A.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B.严格按照法定职权,依法开展立法工作
C.拓宽民主协商渠道,广泛采纳公众意见
D.遵循立法工作规律,规范科学立法技术
3.(多选)黄河保护法建立在对黄河流域基本问题逐步清晰的判断和发展蓝图日益完善的科学谋划之上,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并把保护黄河转化为自觉行动。这表明(     
A.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B.建设法治中国需要推动全民守法弘扬法治精神
C.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D.生产力领域的变革必然会引起生产关系的革新
4.(多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黄河保护法”的制定旨在实现(     
A.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B.生态和经济效益统一
C.突出各地优势和特色D.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
E.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5.(多选)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和摇篮。助力传承黄河文化,可以(     
A.策划红色实景演出《黄河大合唱》
B.申报“晋陕大峡谷”世界自然遗产
C.吸引境外客源拓展国际旅游市场
D.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和博物馆
6.《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在黄河流域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污染环境、妨碍防洪安全、破坏文化遗产等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此处的侵权责任指,不论主观上是否有过错,都要承担侵权责任,应适用(     
A.过错侵权责任B.过错推定责任C.无过错侵权责任
7.为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根据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着力推进立法任务,在制定“黄河保护法”过程中多次进行立法调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于2023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
对此,有专家认为:这部法律的制定实施,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角度,谈谈你对该专家观点的理解。(知识链接: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2023-09-06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建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等级班政治试题
10 . 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像人类一样来聊天交流,甚至能完成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代码等任务。ChatGPT(     
A.是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B.能够有目的地、能动创造性地完成任务
C.是新生事物,需要经历辩证发展的过程
D.符合前进性和上升性的发展总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