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决定意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有一种引人注意叫“显眼包”,有一种个性旅游叫“特种兵式旅游”,有一种无奈叫“公主/王子,请⋯⋯”,有一种魂飞魄散叫“吓死宝宝了”,有一种生猛叫“不讲武德”,有一种竞争叫“内卷效应”,有一种调侃称作“凡尔赛”……每一热词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热点事件。这反映了(     
①热词是实现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热词和社会热点事件是互相不可分离的
③热词是人脑对社会热点事件的能动反映
④社会热点事件对热词的出现具有决定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2-21更新 | 611次组卷 | 36卷引用:河北省冀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2 . 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我希望岁月无痕,大地不老。从哲学角度看(       
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
②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只能是美好的祝福
③物质决定意识,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可能存在的
④物质是运动的,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8-13更新 | 3047次组卷 | 194卷引用:2017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第四次)政治试题
3 . 多年来,甘肃酒泉黑河岸边的双树村村民在某生态公司的带领下,在沙漠荒滩.上种植梭梭,防风固钞,改善环境。后来,经过村民们不断探索,又成功地在梭梭上嫁接名责中药材肉苁蓉,实现了林下经济反哺植树造林,让沙漠荒滩吐出了“金子”。双树村的变化说明了(     
①思路决定出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②从客观实际出发,是人们办成事情的基础
③发挥正确意识作用,才能成功改造自然界
④发挥人的意识能动性,方能改变客观规律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 . 有一种内涵颜值叫“主要看气质”,有一种魂飞魄散叫“吓死宝宝了”,有一种辞职情怀叫“世界那么大”。每一热词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了(     
①物质决定意识②认识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物质和意识不可分离④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加工改造的结果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2021-09-04更新 | 180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垃圾分类,被认为是破解“垃圾围城”困局的有效方法,也是各地在积极倡导并推进的管理举措。但是,民众分类意识不足,分类知识欠缺、参与热情不高以及当前垃圾桶上分类标识模糊和整个垃圾分类回收链条不完整,造成垃圾分类难以真正推进。这告诉我们(     
①主客观条件的不足共同制约着垃圾分类的推进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破解垃圾围城的重要条件
③要用高度的热情武装头脑并指导垃圾分类的实践
④增强垃圾分类意识是破解垃圾围城困局的首要前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9-04更新 | 356次组卷 | 37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押题卷(八)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6 . 纵观习近平历次重要讲话发现,他曾数次引用古典诗句、谚语阐述思想,阐明中国立场,发出中国声音,展现他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人格魅力。下列经典名言与其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
①国虽大,好战必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量腹而受,量身而衣——世界是物质的,要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③知进退存亡,不失正也——运动是有规律的,要遵循事物的规律
④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7 . 哈尔滨工程大学李海森教授团队历经12年的技术攻关,成功研发国际上首款可同时探测海底地形、地貌与浅地层剖面,集三种功能于一身的探海“神器”—多元海底特性多波束一体化声学探测装备。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物质世界的复杂性决定技术攻关的反复性
②海底世界的客观性是科学研究的前提
③客观性是海洋世界的根本属性
④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
8 . “在每个人的身上/阳光同样的明亮/在每个人的心上/阴影却有深有浅。”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是(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C.物质决定意识
D.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2020-11-17更新 | 127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深州长江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回顾历史,20世纪50年代末开发北大大荒时,面对广袤而肥沃的黑土地,人们发出了“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发芽”的赞叹。如今,东北黑土地上产出的粮食总产量和商品粮分别占全国的1/4和1/3,足见黑土地作为粮食生产战略资源的重要价值。同时也要看到,几十年来的高产稳产,不可避免会对黑土地肥力速成一定遗支,出现土壤有机质下降等问题。以前拼面积、比产量,现在拼绿色比质量,粮食生产正在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如今,随着农民土地保护意识的增强,“保护性耕作”正在黑土地上悄然兴起。例如,利用现代耕作技术让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能够有效减轻土壤风蚀水蚀、增加土壤肥力和保墒抗旱能力,提高农业生态和经济效益。数据显示,全秸秆覆盖免耕5年后,土壤有机质能增加20%左右。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察看黑土地实验样品和玉米优良品种展示,了解农业科技研发利用、黑土地保护情况。习近平强调,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这一关于黑土地保护的重要指示再次表明,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守好基本田。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原理,说明农民土地保护意识的增强对黑土地保护的作用。
(2)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运用《文化生活》中创新的知识加以分析。
(3)请就如何让耕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更好发挥基础支撑作用提两条合理建议。
10 . 2019年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部署了2020年经济工作,突出强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是明年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我们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指明了努力方向。这表明
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的计划规划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③任何反映时代任务和要求的意识都可以推动时代前进
④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