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决定意识(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 道试题
1 . 在中国,红色传统上表示喜庆,比如在婚礼上和春节都喜欢用红色来装饰。在北美的股票市场,红色表示股价的下跌,而在东亚的市场,红色表示股价上升。材料表明( )
①意识的作用,往往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③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事物的特殊本质
④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2021-11-23更新 | 21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2 . 2021年6月1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应有条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面对实际一体化势在必行。

会议要求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扎实做好重点工作,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谈如何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2021-10-20更新 | 23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泰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度检测政治试题

3 . 2021 年 9 月 1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榆林市考察,在了解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 规划建设运行情况后,习书记强调榆林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按照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加快核 心技术攻关,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请结合材料,分析习书记榆林考察体现的唯物论道理。
4 . 垃圾分类,被认为是破解“垃圾围城”困局的有效方法,也是各地在积极倡导并推进的管理举措。但是,民众分类意识不足,分类知识欠缺、参与热情不高以及当前垃圾桶上分类标识模糊和整个垃圾分类回收链条不完整,造成垃圾分类难以真正推进。这告诉我们(     
①主客观条件的不足共同制约着垃圾分类的推进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破解垃圾围城的重要条件
③要用高度的热情武装头脑并指导垃圾分类的实践
④增强垃圾分类意识是破解垃圾围城困局的首要前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9-04更新 | 356次组卷 | 37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5 .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但如果个人审视现实的观点是崭新的,那肯定会发现很多新的现实素材。这一观点表明(     
①意识离开了客观存在就不能形成和发展
②意识对事物的反映是主动的,带有创造性
③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受到思维方式的限制
④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客观事物本身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在“云音乐会”欣赏高雅的交响乐,在“云展览”与兵马俑等国宝隔空见面,在“云直播”感受紫禁城的春夏秋冬……近年来,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给人们的文化生活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感受。

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67%,为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文化、旅游、通信等行业进一步深度融合,数字文化产业呈现了供需两旺特点。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扩大优质数字文化产品供给,促进消费升级,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意见》从政策层面明确了发展目标、思路和主要任务,数字文化产业有望进一步迈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文化和旅游部为什么要发布《意见》?请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2021-05-24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江苏省高考最后一卷政治试题(一)
7 . 2021年1月1日,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禁捕期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为打好长江“十年禁渔”攻坚战,在“鱼米之乡”的江苏,“水上不捕、市场不卖、餐馆不做、群众不吃”的氛围已全面营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十年禁渔”体现了人们能够为客观物质世界建立自然法则
B.“十年禁渔”说明人们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能决定现实世界的发展
C.“十年禁渔”是基于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转化能推动事物发展
D.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要求人们统筹好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关系
2021-05-19更新 | 1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江苏省高考最后一卷政治试题(四)
8 . 我国先民将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每候对应一种物候现象,这是古人对自然更为细腻的观察及解读,展现的诸多自然变化图景体现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构成了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生活抒情诗。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追求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②先民的自然观受到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影响
③物候呈现的自然规律来源于人类意识的主观加工
④情感与诉求的艺术表达体现了主体对客体的满足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悲秋是中晚唐诗坛流行的风景,既有“枫叶荻花秋瑟瑟”的秋声,也有“岁老人头白,秋来树叶黄”的感慨,还有“守到清秋还寂寞”的孤冷,更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豪迈。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是因人而异的
B.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意识活动是如实反映与主动创造的统一
10 . 北京2022年冬奥会国家跳台滑雪中心,跳台环形顶端、赛道剖面线形和底部看台,与中国传统吉祥物“如意”的S形曲线完美融合,被形象地称为“雪如意”。这一设计(     

①有机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能够展示文化自信
②坚持联系的观点,促进中华文化回归传统价值
③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④说明意识具有能动性,可以根据需要改变物的客观属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5-04更新 | 17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常熟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性抽测政治试题(二)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