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1 . 2017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大、中、小所有学段教材中的“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改修订的哲学依据是
①历史事实会随着认识的深化而变化
②历史事实是修订的唯一可靠的根据
③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具有前进性和上升性
④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就是伴随着谬误修正的过程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 .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严重的雾霾”“有没有超标排放的污染企业”“各部门在执行环保规定时有没有打折扣”……针对辽宁发生的严重雾霾,环保部东北督查中心分成四组对辽宁的治霾情况进行督查。这说明(       
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②意识是大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④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2017-10-2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德化一中、永安一中、漳平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三校联考政治(漳平和德化用)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国内史学界围绕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问题,展开了相当规模的讨论,主要是针对八年抗战的说法,提出了十四年抗战的概念。“十四年抗战”是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至1945年8月日本无奈件投降。2017年1月10曰,教育部作出规定,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这对于深入、客观、全面地认识抗日战争,让人们记住历史、,不忘国耻,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在教材中落实使用“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理论依据。
4 . 晋商并不依靠本地自然资源,而是依靠头脑,最早把南方茶叶、丝绸等贩到北方,又开创了票号。李克强将晋商精神归纳为“无中生有”,并勉励年轻创业者弘扬晋商精神,凭借头脑中的创意“无中生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物质的东西和观念的东西是不可分割的融为一体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无中生有”的必要条件
③精神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的东西
④实践活动的性质与结果依赖于主体意识的选择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17-07-15更新 | 99次组卷 | 23卷引用:福建省安溪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年下学期第4周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5 . 中国古人在生活实践中留下许多富含哲理的谚语与诗句。下列对谚语和诗句所蕴涵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①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②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③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认识必须通过实践获取
④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决定意识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6 . 文艺创作彰显中国精神,是所有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近年来,文艺市场“乱花渐欲迷人眼”,庸俗、低俗、媚俗作品“你方唱罢我登场”,抄袭模仿、千篇一律,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种种文艺怪像,正是文艺创作精神缺乏、灵魂缺失的表现。有灵魂,作品方能不朽,失魂丢魄只会使文艺变质变味。唯有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文艺才能“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

彰显中国精神,要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从当代社会中感人的事迹、典型的人物中寻求丰富的素材,在文以栽道的意义上呵护和弘扬社会的主流价值,彰显出信仰之美和崇高之美。要普及和传达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能够增强民族的骨气和底气,在立足中国文化意境、文化精神的同时,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艺,形成世界性的视野。


结合材料,从意识的作用角度,分析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的理由。
11-12高二下·山西·期中
7 . 仔细观察下图,我们既可以看到“鹏程万里”,又可以看到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艺术家完美实现了文字和雄鹰图像的结合。这一创作说明
A.人类意识对文字和雄鹰的反映具有主动创造性
B.文字和雄鹰图像的结合实现了各自价值的增值和转变
C.艺术家的天赋是实现文字和雄鹰图像艺术结合的源泉
D.人类的想象和构思是一种直接的现实性活动
2016-12-12更新 | 995次组卷 | 4卷引用:2014届福建省晋江市侨声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检测政治试卷
8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五个重大关系,其中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D.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
9 .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们从美食中体味到深厚的文化意蕴,表明
①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在一起
②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统一于人的实践
③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
④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6-11-26更新 | 313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4-2015学年福建南安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10 . 《论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和弟子到卫国,弟子问,人口那么多,怎么发展呢?孔子回答“富之”。弟子又问,大家都富裕了,又该怎么办?孔子说“教之”。孔子的主张从哲学意义上讲是因为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C.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意识有时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