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16 道试题

1 . 从“东方红一号”到天宫空间站,三十载砥砺奋进,中国航天在时光长河中不断以崭新成果突破人们的想象、创造新的奇迹。

[苍穹之约]

每一次抵达都意味着新的出发。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行,不断刷新中国高度、创造中国奇迹,为空间站梦想铺展了一节节向上生长的台阶。


(1)运用量变和质变的知识,解读中国航天探索历程。

[力量之源]

在中国航天事业的长期奋斗中,广大科技工作者迎难而上、接续奋斗,创造了一个个非凡业绩。“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成为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引领着全体航天人砥砺奋进、一往无前。


(2)伟大事业凝聚崇高精神,崇高精神铸就伟大事业。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2023-07-04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 江苏省天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2 .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所做的报告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一现代化模式扎根中国大地、切合中国实际,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式现代化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行动指南,将带动中国取得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同时为发展中国家带来更多新的合作发展机遇,为人类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提供了新的选择。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100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为实现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历史。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致力于探索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坚持不懈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明的伟大国家而奋斗,改革开放之初,党结合这一时期的新特点新要求,在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探索中,正式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一概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聚焦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如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论新理念新战略,极大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内涵。


(1)结合材料一,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谈谈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
(2)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不断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3-07-06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剧,企业投资萎缩,缺乏活力,国民消费品供需正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失衡:一方面,衣服鞋帽玩具等传统的中低端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价格持续下滑;另一方面,高品质消费品供给不足,中国居民在海外疯狂扫货。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亟需供给体系跟进调整,这时候就轮到“供给侧改革”发挥功效。未来我国推进新一轮经济改革,要防止需求侧过度依赖,采用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疗法,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给侧改革,这不仅是对眼下中国宏观经济的一剂对症良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意味着未来更多的实惠和便利。


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我国“供给侧改革”的科学性。
2020-02-07更新 | 380次组卷 | 3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西宁十四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4 . 美感是审美主体对客体产生的美的感受与体验。人们对美的感受能力是不同的。罗丹有一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品读名言,下列阐释正确的是(     
A.客体是否具有美的属性取决于主体的审美观念
B.客体是否使主体产生美感取决于主体的审美标准
C.主体美感的产生取决于客体是否具有美的属性
D.主体审美观念影响其对客体之美的发现与评价
2021-12-01更新 | 215次组卷 | 2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5 .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首次明确提出以黄河命名的重大国家战略。总书记强调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流域水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当前黄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发展质量有待提高。这些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有多少汤泡多少馍”,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6 . 针对近期在非洲之角、红海沿岸地区暴发的沙漠蝗灾害,中国农科院发表的《关于非洲蝗灾潜在风险分析及应对建议》指出,尽管受青藏高原的阻隔,沙漠蝗进入我国的可能性极小,但是在西风急流与印度洋西南季风共同作用下,能够进入我国境内的风险会增加,为此,应高度警惕,制定好防控预案。材料告诉我们(        
①对非洲蝗灾的分析要做到从客观实际出发             ②意识活动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
③非洲蝗灾在不同情况下会对我国影响不同             ④顺应自然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从哲学角度看,作出上述论断的哲学依据是(     
①世界具有物质性,新发展阶段的客观现实是党制定政策的立足点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是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进行的
③联系具有系统性、有序性,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必须科学把握我国目前新发展阶段的独特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不少读者在阅读历史小说过程中会出现“文”与“史”的混淆。实际上,历史小说的创作既要依据历史事实,又要作适当的概括和虚构。比如罗贯中所写的史传文学《三国演义》虽然“据实指陈,非属臆造”,但是题材取舍、人物描写、故事演绎则广纳传说和野史素材,并加之艺术创作。对此,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历史小说的阅读要大量减少以避免认识失真
B.历史小说体现了其创造性与历史真实性的统一
C.历史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都要经得起科学考证
D.历史小说的生命力和价值在于满足客体的需要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辞书是字典、词典、辞典的统称,我国历来有重视辞书编纂的传统。

2020810日,《新华字典》(第12版)正式首发,"初心""点赞""拼车""截屏""二维码"等新词入 列。作为新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新华字典》从1950年启动编基,到今年正好是70年。新版字典增录的新词,记录着当下中国的断现象、断概念、新事物。一个个新词,勾勒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当代文化风尚,在生活内外、线上线下,供全民共用共享。语言是社会的黏合剂。新词被《新华字典》收录,意味着这些充满活力的语言将在全社会流行、被更多人使用。语言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从古至今,人们用语言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人们用语言承袭旧章,创造新器。一个个新词语不断萌发,一个个新富意脱颖而出,不仅会在使用中获得意义,也会汇入历史的长河,成为国家和民族的共同记忆。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谈谈你对《新华字典》再次修订的认识。
10 .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对这句歌词理解正确的是
①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客观符合主观②人的意识是客观的
③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④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A.①③B.③④
C.②③D.①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