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考制度恢复四十多年来,无数个令人感奋的高考故事,已经积淀为深刻的集体记忆。实践证明,高考制度符合国情,焕发了我国科教事业的生机活力,选拔了千百万优秀学子。这既是普通人实现梦想,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更是培育人才、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制度支撑。时代在变,高考也在变。招生制度从定向招生到“双轨制”再到实行“并轨”,从赋予高校自主招生权到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再到改变成绩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四十多年来,高考不断打破“一考定终身”“唯分取人”的窠臼,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教育部决定,到2020年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更好地发挥高考作为教育改革“指挥棒”的作用,进一步破解科学性、公平性等时代课题。因为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教育是国之计,也是民之生,影响当下,更关乎未来。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谈谈应如何看待四十多年来我国高考制度的变革。
2023-10-10更新 | 187次组卷 | 38卷引用: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4)单元同步练习: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过去食物的生产来源主要是耕地,形成了“以粮为纲”的粮食观。现在通过设施农业、生物技术等手段,有了更多获取食物的途径。同时,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食物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这就要求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从“以粮为纲”到“大食物观”,应对粮食安全问题有了更宽广的视野。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分析大食物观的形成过程。
2023-06-21更新 | 3929次组卷 | 24卷引用:第二单元(B卷能力提升练)
22-23高三·全国·单元测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新中国对现代化的探索历程。

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
197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邓小平首次正式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概念。这里所说的“中国式的现代化”,主要是指现代化国家的发达程度和发展水平,是就发展目标来说的。
党的十三大报告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这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内涵的初步界定。
党的十九大提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将“美丽”作为现代化强国的内涵之一,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国家认识的拓展。
党的二十大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本质要求,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结合材料,运用“推动认识发展”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所蕴含的科学思维。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高考制度恢复四十多年来,无数个令人感奋的高考故事,已经积淀为深刻的集体记忆。实践证明,高考制度符合国情,焕发了我国科教事业的生机活力,选拔了千百万优秀学子。这既是普通人实现梦想,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更是培育人才、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制度支撑。时代在变,高考也在变。招生制度从定向招生到“双轨制”再到实行“并轨”,从赋予高校自主招生权到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再到改变成绩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四十多年来,高考不断打破“一考定终身”“唯分取人”的窠臼,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

教育部决定,到2020年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更好地发挥高考作为教育改革“指挥棒”的作用,进一步破解科学性、公平性等时代课题。因为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教育是国之计,也是民之生,影响当下,更关乎未来。

材料二 因高考及高考制度的变革涉及千家万户,政府决策,学校招生,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新一轮的高考改革引发社会各界的不同反响。有声音认为,学生选科看似选择多了,同时也带来了困惑和选择焦虑。有声音认为,选科分班给学校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挑战。还有声音认为,新高考可能会导致高中物理学科“遇冷”,国家科技发展将后继乏力。一时间,新高考在一片鲜花和掌声中,也受到审视和质疑。


(1)结合材料一,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谈谈应如何看待四十多年来我国高考制度的变革。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具有反复性的知识,分析新高考“鲜花和掌声”“审视和质疑”并存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电影《流浪地球》凭借优质的口碑一路逆袭,被很多人评为“国产科幻电影之光”。

面对《流浪地球》的成功,市场直呼中国开启了电影的“科元年”。目前中国电影中的青春片、动作片、喜剧片等各种类型作品层出不穷,唯独科幻题材被好莱坞远远甩在身后。《流浪地球》虽然取得成功,但距离好莱坞一线科幻电影还有很大差距。电影制作流程极其复杂,分为很多环节,形成工业体系,通常指每个链条上,都有专业化岗位分工,彼此各司其职,最终组合在一起,以高效率完成高品质、高标准的作品。好莱坞大概从30年代起就形成了完备的电影工业体系,而国内电影工业大概2010年前后才初具规模,相差了80年。但《流浪地球》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部片子反映出我国电影工业化水平的飞跃,也成功地激活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海外市场。


(1)结合材料,运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谈谈如何促进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
(2)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及多年来好莱坞科幻大片的普及,中国科幻电影受众群逐渐形成,但中国的科幻电影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请你就如何促进中国科幻电影发展提出三点方法论建议。
2023-02-08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必修4第三单元质量检测与评价量表

6 . 调查研究是党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优势,也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习近平进一步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习近平的从政路上,一直高度重视调查研究。2002年,他履新浙江;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带着如何实现浙江更好发展的问题,深入浙江多个市县,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2003年7月正式提出“八八战略”;2012年底,习近平顶风踏雪,前往太行山深处的阜平县调研,了解贫困地区的真实情况,经过近一年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几年间,习近平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不断完善扶贫思路和扶贫举措,2020年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国内的考察调研将近100次,遍及大江南北的社区、乡村、企业、学校、军队、科研机构,涵盖了脱贫攻坚、创新发展科教文卫、生态保护、历史传承等领域。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遇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严峻复杂,解决这些新问题、新矛盾,唯有利用好调查研究这个利器,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才能把握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沿着时代进步的逻辑前行。


(1)请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原理,说明新时代重视调查研究的必要性。

材料二   习近平立足浙江实际擘画的“八八战略”,为浙江转型发展和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重要理念和实践准备。该战略内容涵盖发挥浙江体制、区位、产业、城乡、生态、资源、环境、人文等八方面优势,并相应提出八项举措。“八个优势”,意在结合实际将已经显现出来优势进一步发挥好,将潜在的优势变为现实的优势,对于一些劣势,要通过努力转化为优势,或者避开劣势。“八个举措”,是针对进一步发挥、培育和转化优势提出的。“八八战略”体系完整,内涵丰富,立意高远,指引浙江大地发生精彩蝶变。


(2)结合材料,谈谈“八八战略”是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的。
2018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育种;1989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获得成功;1997年,开启了第三代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的优点;2017年,制造了亩产1149.02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稻米的需求,团队进一步确立培育量质提升稻种的公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培育的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海水稻试验品种已经适应了5%盐度的海水灌溉。作为水稻育种专家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他主持举办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来自亚、非、拉美3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


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2022-07-08更新 | 245次组卷 | 52卷引用:2012-2018年全国卷非选择题:哲学部分题组整合训练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3年,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在发射过程中,火箭和飞船产生了共振,经过科技工作者认真研究,改进技术工艺完善了相关的航天系统,推进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2021年6月17日,中国航天员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这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又一个里程碑。

2021年10月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将开展舱段转位及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等工作,进一步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相关知识分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是如何不断取得重大成就的。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92年,中国政府就制定了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建成空间站是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2021年5月,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完成在轨测试验证。2021年10月16日6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进驻天和核心舱,中国空间站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时代。2022年1月6日6时59分,经过约47分钟的跨系统密切协同,空间站机械臂转位货运飞船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一项项关键技术的突破,一道道科学难题的破解,一个个辉煌成就的取得,无不体现出一代代航天人的顽强拼搏、不懈努力。每个阶段、每个时期的计划和任务都是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为下一步发展积累宝贵经验。每一个大胆的设想、每一次成功实施,都刷新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记录,激发了中国航天人追还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索精神。中国空间站的建造运营将为人类开展深空探索储备技术、积累经验,是中国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外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的积极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不断取得成功的原因。
2022-05-23更新 | 204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10月16日凌晨,在100多盏聚光灯的照射下,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作为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决胜之战、收官之战和空间站在轨建设过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之战,神舟十三号发射意义重大,在太空资源方面,可以说谁控制了月球上的氦-3物质开采技术和开采权,谁就掌握了未来月球能源利用的主动权。在军事战略方面,神舟及航天事业的发展,能够制衡和保证我国在太空和地面的国家安全。在社会体系的正常运转方面,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各个领域都离不开太空的支持。

900多年前,一位中国词人把酒问天,畅想乘风归去,天边应有琼楼玉宇。而今天,充满浪漫也充满理性的中华儿女,将开始又一次超越梦想的飞天,去到由自己建造的真正“天宫”。那里,是一代代航天人智慧与血汗的积累,是让中国航天员、也让亿万国人无比踏实也无比荣耀的天上“宫殿”。


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我国的航天事业体现了哪些哲理。
2021-11-22更新 | 301次组卷 | 5卷引用: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单元检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