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实践的内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2021年6月11日,中国国家航天局举行了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揭幕仪式,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影像图。首批科学影像图的发布,标志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表明中国航天人(     
①根据主体需要,在火星探测器与火星之间建立起新的自在事物的联系
②按照客观规律,发挥主体的能动性,不断提高探索认识自然的水平
③通过直接现实性、创造性的活动,在未知世界的探索中迈进了一步
④在极具挑战性的生产实践中,为跨越两千多年的“天问”寻找答案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什么是“学”?让我们从古老的汉字说起(见下图).早在甲骨文中,就有“学”了。到了金文和小篆,基本已具备“学”的字形结构。“学”的上面有两只手,手里拿的是“爻”,“爻”是算筹,是一种算算数的教学工具。再下面是“子”,谁来学习?当然是小朋友!在“子”的上面,还有一个类似房屋的形状,一般认为它代表古代教室。由此可见(     

①“学”字的演变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②“学”字在融汇多种文化的过程中实现形体简化
③“学”的字形结构是对学习这一实践活动的能动反映
④“学”的构字内涵表明学习要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中国经史典籍当中的华章佳句,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改革开放时多次引经据典,寓意深邃。下表中“用典一”与“用典二”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用典一用典二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
任重而道远者,不择地而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
审度时宜,虑定而动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