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实践决定认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0 道试题

1 .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的提出和阐释,为我们增强发展新动能、构筑经济发展新引擎、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提供了重要指引。

黑龙江省文化资源丰富,以文化赋能振兴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我们要传承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北大荒精神,挖掘历史文化底蕴、中西文化交融、创新创业文化等特色资源。要坚持守正创新,推进艺术精品创作,建立健全扶持优秀剧本创作、促进剧目创作演出机制,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百姓生活,筑牢文化自信根基。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的原因。
2024-03-30更新 | 151次组卷 | 2卷引用: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调查研究,调查是基础,研究是关键。只调查不研究,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就提不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只研究不调查,就如同闭门造车、向壁虚构,决策难免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党员干部要深入开展调查工作,占有丰富的材料,在此基础上,要经过交换、比较、反复,采用多种研究分析方法,才能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才能将调研结果转化为务实举措,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解决群众问题,赢得群众信任。


调查研究,调查是基础,研究是关键。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相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3-24高二上·全国·期中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格局经历了多次调整。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独立自主完成了早期工业化原始资本积累,形成以国家意志集中资源的计划经济体制,构建起新中国初期有形之手主导的国内循环体系;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市场调节这只无形之手在国内循环体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我国逐渐形成外向型经济发展格局,国际大循环逐渐占主导地位,一度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国和全球最大出口国,但同时也造成了对外依赖度过高、国内经济严重失衡等问题。进入新时代,根据社会主要矛盾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我国又提出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格局调整的原因。
2024-03-13更新 | 203次组卷 | 2卷引用: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期中过关检测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党中央决定,把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领导干部提高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基本功。调查研究不是跷着二郎腿坐在办公室里的头脑风暴、闭门造车,是需要党员干部脱下皮鞋、换上黄胶鞋到群众中去走走田埂,坐坐炕头,拉拉家常,倾听百姓疾苦。调查研究要迈开步子,放低身段;要聚焦问题,带着问题去调查。只有真正去基层倾听百姓的疾苦,才能让调研成果具有可靠性、科学性。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说明调查研究要“脱下皮鞋换上黄胶鞋”下基层的必要性。
2024-03-1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调研考试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 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到基层考察调研50多次,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全党就如何弘扬务实作风,深入调查研究做出表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

(1)依据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理论学习方法,指出“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

(2)中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拟定两个微调研议题。
示例:以家乡的特色农业发展,调研乡村振兴的举措。
6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2月17日,东航涂装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顺利抵达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准备参加于2月20日至2月25日在新加坡举行的2024年新加坡航展。

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首款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2015年11月完成总装下线,2017年5月成功首飞,2022年9月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同年12月全球首架交付。2022年12月到2023年2月,中国东方航空对全球首架交付的C919大型客机进行总计100小时以上的验证飞行,全面检验东航各系统准备C919商业运行各项工作的可靠性。

2023年2月初,国产C919大型客机在试飞过程中,因左发动机反推设备出现故障,迫降上海虹桥机场。一时间,外媒大肆鼓吹C919客机试飞失败,中国的民航制造业失败,还不如买一台波音,并唱衰中国的航空能力。

2023年5月28日12时31分,经历1小时59分钟飞行,由C919大型客机执飞的东方航空MU9191航班平稳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穿过象征民航最高礼仪的“水门”,标志着该机型圆满完成首个商业航班飞行,正式进入民航市场,开启市场化运营、产业化发展新征程。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 对外媒唱衰我国航空能力的合论予以驳斥。
7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在携手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起点上,我们要增强对“一带一路”科学认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材料一   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前行道路上,有顺境也会有逆流,我们要坚持目标导向、行动导向,咬定青山不放松。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把握世界的规律”的知识,说明上述讲话对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方法论启示。

材料二   “一带一路”十年实践,进一步廓清了国内国际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模糊认识;十年实践也充分证明了“一带一路”建设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内生性要求,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也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我们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加速推进的世界大变局中把握正确的航向,在世界大潮流中破浪前行。


(2)结合材料二,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说明我们对共建“一带一路”的认识是如何深化的?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末,国际和国内学术界仍有一些人对中华民族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我国于2001年开启的“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简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就是为了消除上述疑问,依靠考古发掘获得的新资料来研究和证实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的过程,实证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20多年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经过考古发掘和多学科结合研究,以坚实的考古材料和综合研究成果证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是真实可信的历史,对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等,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说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如何取得显著成绩、作出重大贡献的。
2024-03-06更新 | 61次组卷 | 3卷引用:必修4 练习4探索认识的奥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美丽中国”首次作为执政理念和执政目标提出,明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部署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四大任务。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基础上,提出了推进绿色发展等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四大任务。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中国的基本路径,部署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等四方面任务。2024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发布。《意见》提出,展望本世纪中叶,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重点领域实现深度脱碳,生态环境健康优美,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美丽中国全面建成。


结合材料,说明我们探索美丽中国建设的过程所体现的认识论道理。
2024-03-0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收心联考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汽车产业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材料一   新能源汽车的火灾事故频发。“现在新能源汽车是否安全?”“有没有技术解决新能源的火灾事故?”在2023年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中国一汽董事、总经理邱现东对动力电池板块的布局,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如下介绍。

在电池系统上,聚焦安全性、能量密度、低温性能几大核心要素,打造适用于纯电车型的高能高安全全天候电池系统,实现全场景无热失控、零下10℃能量无衰减,打破用户对电池安全与驾驶性能的焦虑。电池产业链供应链上,一汽围绕自主可控、智慧订阅、绿色循环等全方位加速构建动力电池产业供应链。中国一汽将会打造高质量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共建新时代绿色智能汽车产业生态圈。


(1)中国一汽在电池系统以及电池产业链上的做法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请结合材料一对此加以说明。

材料二   “汽车曾经改变世界,而你要改变汽车。”“中国制造,今天车辙遍布世界,你是先行者,你是领航员。”2023年3月4日,香港科学家陈清泉荣获“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

由于幼年经历的动荡时局,陈清泉深刻体会一个强大的国家对个体命运的重要。“落后就要挨打,个体的命运与国家紧密相连,我感受很深。”从回到祖国开始,陈清泉就立下了科技报国的宏愿。在北京矿业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学习时就思考将电动机作为动力来源,将研究方向聚焦于电动汽车。他创造性地把汽车、电机、控制等技术融合成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为现代电动车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他曾指出:“上半场是电动化,现在要进入下半场,核心技术是汽车芯片和操作系统。”“科学家就是要找出自然界的规律,造福人类。搞科研,要有前瞻性的思维……找准了方向就要坚持,坚持到最后一分钟”。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分析陈清泉能够成为汽车领航员的原因。
2024-03-0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