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真理的条件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与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比,此次对货币政策的表述去掉了“中性”,转而提出“松紧适度”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强调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结构性问题。


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2019年我国政府应如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推动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
2019-05-07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政治试题

2 .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但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企业税负重、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加大、外部贸易环境不确定性等新问题,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和新挑战,如何避免经济增速快速下滑,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政府未来发展的新任务。认真总结过去一年的经济发展的成绩和问题,着眼于当前经济现状和未来的经济预期,在深化对经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适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对2019年我国经济发展作出新部署。中央强调在新形势下财政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适时预调微调,稳定总需求,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货币政策要坚持松紧适度的原则,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


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客观性和具体性条件性的观点,分析中央宏观经济政策的合理性。
2019-01-26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3 . 2016年9月4曰,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G20)在杭州举行。二十国集团已先后召开了十次峰会。2008年华盛顿峰会主要议题是讨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2011年戛纳峰会主要议题是欧债危机、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等。2016年杭州峰会主题是“构建 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每次峰会都直面当前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努力为世界经济发展寻找方案,开辟道路。
杭州峰会上,中国提出,应该加S在重大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考虑国内政策的联动效应和传导影响,建立健全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以伙伴关系为依托,秉持共赢理念,加强各 领域务实合作,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二十国集团是如何探索全球经济发展的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性。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6年9月4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G20)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二十国集团已先后召开了十次领导人峰会,在应对危机、复苏经济和促进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美国华盛顿峰会主要议题是评估国际社会在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方面取得的进展,讨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2011年欧洲债务危机不断发酵、美国经济复苏步履维艰、新兴经济体面临保增长与抑通用两难困境,法国戛纳峰会主要议题是欧债危机、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发展问题和全球治理等。2016年世界经济虽总体保持复苏态势,却面临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场反复动荡、国际贸易和投资持续低速等多重风险和挑战,中国杭州峰会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G20就《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达成了共识,一致决定通过创新、结构性改革、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等新方式,为世界经济开辟道路,拓展新边界。
材料二   杭州峰会上,中国呼吁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伙伴关系。中国提出,应该加强在重大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考虑国内政策的联动效应和传导影响,建立健全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以伙伴关系为依托,秉持共赢理念,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结合材料一,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二十国集团是如何探索全球经济发展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赵忠教授团队基于8年攻关,发现了使病毒无法“劫持”植物细胞的关键蛋白WUSCHEL(WUS),进而揭示植物干细胞的广谱抗病毒机制,为解决农作物抗病毒乃至全球粮食稳产等问题开辟新路径。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             ②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0-12-25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名校“领军考试”2021届高三12月联考政治试题
6 . 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11日在科学家座谈会中指出,在这次抗击疫情过程中,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治疗、疫苗研发、防控等多个领域开展科研攻关并取得重大成果,但要想取得最终胜利还需他们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上述材料表明(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相行的
③追求真理需要一个过程④在实践中真理不断地推翻自身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进入新时代,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中国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催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建设路径…在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不断探索和研究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与新时代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中国各项事业快速发展达到了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新时代的新实践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定是引领这个新时代胜利前进的伟大旗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相关知识,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所蕴含的认识论道理。
8 . 随着全国深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京津冀三方积极响应,提出要冲破种好自家“三分地”思想观念的障碍,探索出一条高效率跨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这一路径的探索说明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9 . 材料一:微公益——小行动筑成大梦想:“人之初,性本善。”人们都有一颗愿意行善的心,每个人都有机会投入公益,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积少成多。虽然你没有亿万的身家,也没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但是这并不妨碍你从事公益事业,用自己的行动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微不足道的爱心汇集起来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从救灾济贫、扶老助残等,发展到心灵关爱、环境保护,社区建设等更广泛领域,让公益之光从城市到乡村,照亮每个人的心灵,用善意来创造价值,回报社会。公益成为一种精神,也正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它对于推动公民互助风尚的形成,对于中国扶危助困传统精神的光大都居功甚伟。中华民族也早有“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传统。爱心传递爱心,感动催生感动。这种“传染”让人对生活产生美好的体验,对人生充满信心,对社会感恩,对他人友善,这是一个社会健康发展的路径,这是一个社会和谐的基础。微公益,小行动,大不同,不仅让世界充满爱,充满善,更让自己获得快乐和尊严。

材料二:微公益之“微”,一是指微博上发起的公益活动,二是指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强调积少成多。作为爱心平台,微公益致力于将求助者、爱心网友、公益机构等资源进行整合。从认证用户发掘求助项目、“爱心团”甄别信息真伪,到公益机构介入实质救助、网友参与提升项目影响力,几乎所有的微博用户都有机会以个人身份,亲身参与到微公益项目中来,通过全民力量打造一条从项目发起、信息核实到实际救助的完整生态链,以高效、便捷、透明的运作机制,启动了一个“全民公益”时代。

材料三:对于微公益,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博友认为,微公益的最大魅力是自由,轻轻一点鼠标可以传播消息,也可以对有关部门提出建议;有的博友却认为微公益最大的漏洞也是自由,有人打着公益事业的旗号非法牟利中饱私囊。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角度,说明微公益的文化价值。
(2)运用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结合材料二分析微公益的运作流程。
(3)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角度,谈谈对于微公益人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认识?
2017-02-24更新 | 2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