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9 道试题

1 . 谁也无法预料,2020年会以这样的方式开始,巨大的黑天鹅,展开遮天蔽日的翅膀,影响了我们所有人的生活。

材料   2020年6月18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在北京成功举行。主题为“加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携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在致辞中指出,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对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一些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面临严重困难。为应对疫情,各国立足自身国情,采取有力防控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后,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积极向他国援助医疗防护物资。疫情不分国界,如果疫情在全世界持续爆发,最终也会影响中国,此时,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知识谈谈对材料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结合材料并运用联系观的知识,分析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必要性。
2021-08-22更新 | 568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华大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数字时代的发展,不会因为有人跟不上就慢下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服务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但不少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一些难题:无健康码出行不便、网上就医挂不上号、消费支付障碍重重……

李克强总理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完善传统服务保障措施,为老年人等群体提供更周全更贴心的服务。推进智能化服务要适应老年人需求,并做到不让智能工具给老年人日常生活造成障碍。”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今天,聚焦涉及老年人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做实做细为老午人服务的各项工作,增进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全体人民福祉,让老年人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幸福感、安全感。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善待“慢行”的老年人。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千百年来,人类对于宇宙的瑰丽与深邃从未停止过探索的步履,航天事业更成为推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的重要支撑。而中国航天,不仅凝聚着尖端科技力量彰显着国家实力,更传承着悠久文化赋予东方人内敛的浪漫。1960年2月19日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T7试验探空火箭成功发射,为我国的航天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材料二   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这标志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之旅正式开启。成功发射,只是天问之旅“万里长征第一步”,接下来,天问一号还要经过7个月左右的飞行,才能抵达火星。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6年1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立项,由国家航天局组织实施,具体由工程总体和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组成。“天问”第一次执行任务就要“绕、落、寻”,这个难度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就连一向傲骄的美国人目前也没能做到,有人用“地狱级”形容,这样的比喻实在是再恰当不过,在着陆方式上我们更是选择了难度更大的反喷辛和射式,同时又搭载火星探测器、着陆机、火星装载机,一箭多机,基本上咱们一口气就追上了美国的火星探测水平。这是几代航天人精诚团结、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克服了巨大的艰困难才取得的成就,真可谓来之不易。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天问一号”成功发射的原因。
5 .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无疑是今年两会的热门词汇和关注焦点,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早在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讲话强调:“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要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对脱贫地区产业要长期培育和支持,促进内生可持续发展。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要搞好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强化社会管理,促进社会融入。对脱贫县要扶上马送一程,设立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要坚持和完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等制度,并根据形势和任务变化进行完善。党中央决定,适时组织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用辩证法的知识说明这一名言对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的启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代中国对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和全球治理提供的“中国方案”。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特别是近一年多来,新冠肺炎病毒全球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

攥指可成拳,合力方致远。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每个人都不是孤帆,而是同一条船上的水手,命运休戚与共,只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人间正道。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知识阐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性。
2021-07-16更新 | 179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唐代韩愈读书用的是“提要钩玄”法。他说:“记事者必提起要,言者必钩其玄。读一本书,要善于把握各部分的内在辑,从而提出纲要,钩出精义。这样,一本书到最后可能变成简单的几张图表、书也就读了。

宋代苏轼读书用的是“面受数”法。一本书包多方面的内容,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复研读。从这一角度读,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从另一角度读,解决另一方面的问题。如此步步深入,最后就掌握了这本书的全体,书也就读“厚”了


运用联系观的知识,说明上述两种读书方法的合理性。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四五”期间,广东省将着力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缩小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与珠三角地区差距,这是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紧迫任务。

“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指根据各区域的基础条件、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将全省划分为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3个功能区,明确各自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让每个功能区各能其能,各展所长,成为各自功能的引领者,形成功能布局合理、区域分工清晰、各具特色、协同共进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一是珠三角核心区要突出创新驱动、示范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示范区“双区”建设利好叠加,广州、深圳“双城”联动,核心区主引擎作用进一步显现。二是沿海经济带产业支撑强化,沿海重要产业集群和产业带逐步形成。三是北部生态发展区绿色发展优势凸显,乡村振兴成效明显。四是“软硬联通”不断完善,陆海内外互联、东西双向互通交通设施网络,全省“一盘棋”统筹机制和差异化区域政策体系保障有力。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广东省是如何着力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然而,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势在必行。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大中小学要设立劳动必修课程和劳动周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于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在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推动劳动教育回归课堂,有助于补齐、修复现有教育体系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并将从根本上改变一些学生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状,从而实现教育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识,分析补齐劳动教育这一“短板”对构建全面培养的国民教育体系的作用。
2021-06-28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廉江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艰苦卓绝的人民战争中,孕育并诞生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它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对疫情,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部署,举全国之力,组织调派4万多名军地医护人员紧急驰援,大量医疗设备、人员、物资往湖北倾斜;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十余家方舱医院迅速开设,实现了从未有过的新创举;一个个白衣天使、科技人员、解放军将士、党员干部迎难而上,他们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逆行的背影成了抗疫前线最美的风景。


为顾全大局,一座千万级别人口的武汉被“封城”,湖北省对人员外流实施全面严格管控。这一需要巨大政治勇气的决断,展现了极大的自我牺牲精神。为了疫情防控大局,14亿中国人行动起来,“宅”在家里,以一种特别方式默默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武汉必胜,湖北必胜,中国必胜!这是响彻华夏大地的铿锵心声。“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剪影,它可歌可泣、可圈可点,也无坚不摧、无往不胜。


(1)抗疫精神对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具有重要作用。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2)结合材料并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中国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原因。
2021-06-13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东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选择性)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