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9 道试题
1 . 在太空微重力的环境下,蚕的生长发育过程与地面有哪些不一样?蚕宝宝是否还会沿着八字形由外至内吐丝成茧?蚕丝会不会更粗更韧?由四名香港女高中生提出的“太空养蚕”试验已随神舟十一号飞船进行两周,六只蚕宝宝的实验结果令人期待。
由于完全没有养蚕的实际经验,四位设计者2人一组,每天轮流照顾和观察蚕的生长情况,以全面了解蚕的特性。
如何解决蚕的食物和粪便处理问题是设计实验过程中的两项重点。她们发现桑叶一天就会变干,蚕会因此缺水而亡。在与粪便共处的情况下,蚕也会因病死亡。后来,她们想到人工饲料食用期比较长,用含有足够营养物质的人工饲料代替桑叶,不会增加航天员的工作量。
由于早前设计的几种粪便收集系统都不完善,她们花了一个多月研发出新的收集粪便系:;在实验箱里安装一个小风扇,利用对流原理将蚕和粪便分开。通过与航天专家的交流,实验方案在不断的改良中日超完善。
4位设计者完成实验先后喂养蚕超过数百只,从决定参加搭载太空实验选拔比赛到完成比赛耗时半年多时间。其中一名设计者表示,别人可能觉得去酒泉只是一个比赛的结束,但对她们来说,则是在科研路上的一个新开始,因为这次的经历更加明确了对科学研究的喜爱。
面对诸多困难,四位高中生在实验设计过程中的做法对当代青年有哪些辩证法启示?
2017-02-08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河南漯河高中高二上期中考试政治卷

2 . 4月25日,习近平主席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时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深化农村改革需要多要素联动,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规划先行,补农村短板,扬农村长处,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要因地制宜搞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创造干净整洁的农村生活环境。


结合材料,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如何实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所描绘的美好愿景。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材料二        “儒家思想吧”上,网友们关于儒家思想的节选:
网友甲:儒家思想与封建统治相结合带有愚昧的色彩,不适合当今的时代。
网友乙:儒家思想是以孔子为先师、以“儒”为共同认可符号的各种思想道德准则,儒家思想与时迁移、应物变化,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而不断发展更新,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网友丙:儒家将女子与小人并列来对待。古代儒家提倡男人做君子,不做小人,将女子和小人并列,有低看之意,所谓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网友丁:儒家思想正视文明的多样性,不是消除文明之间的差异,而是提倡相互交流、互相借鉴。儒家这种“以和为贵”“兼容并包”的思想。为解决世界文化冲突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材料三     2016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遵循“褒扬诚信,惩戒失信” 原则,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体制要加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遵循“部门联动,社会协同”的原则,通过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建立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形成政府部门协同联动、行业组织自律管理、信用服务机构积极参与、社会舆论广泛监督的共同治理格局;要遵循“依法依规,保护权益” 原则,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通过科学界定守信和失信行为,开展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建立健全信用修复、异议申诉机制等,促进市场主体依法诚信经营,维护市场正常秩序, 逐步营造诚信社会环境;遵循“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的原则,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当前危害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重点领域失信问题,鼓励支持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创新示范,将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推广到经济社会各领域。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的第五大发明”的理由。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解释为什么网友对儒家思想有不同的看法。
(3)结合材料三,运用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如何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
4 . 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获20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青蒿是我国南北方常见的植物。早在公元前2世纪,先秦医术《五十二痛方》已有记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它能“浩疟疾寒热”;公元340年,东晋的葛洪在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首次描速了它的抗疟功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由此,屠呦呦意识到高温提取可能破坏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重新设计实验过程,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为溶剂。这个细节,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终于在1972年成功提取出青蒿素。
为了治疗疟疾,屠呦呦科研团队500名科研人员,筛选2000个中草药方,整理出600种抗疟方剂,经历了190次失败.1992年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效果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屠呦呦团队成功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屠呦呦团队的研究过程。
(3)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如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一直是我国医药界不断研究的课题,请你就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2016-06-0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湖南省高三普通高等学校统一考试压轴卷一政治试卷
5 .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进行。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对劲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
材料一:对依法治国理念的认识,我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经历了一个探索过程。从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到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再到十八大首次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的理念不断发展。
(1)材料一中对依法治国理念的探索历程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
材料二: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当前,我国改革正进入攻坚期,推进法治中国,迎来了最佳的历史契机,我们要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形成符合中国实际,体现社会法治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当然,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依法治国需要在每一个具体目标的落实正得到检验,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2)结合材料二,用“事物发展的状态”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6分)
材料三:有政治学家认为:与以往的国家管理不同,“国家治理”涉及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之间的关系,并确认三者关系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国家治理”强调政府、社会、民众一起面对公共问题,用一种合作的、商谈的方式来解决,在这三者之间建立整体和谐、相互促进的联合机制,获得1+1+1>3的效果。
(3)结合材料三,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应如何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2016-11-26更新 | 2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福建德化一中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卷
6 . 2014年10月24日02时0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我国探月工程首次实施的再入返回飞行试验首战告捷。我国的探月工程实行“绕、落、回”三步走的战略步骤,每一步都是对前一步的总结和提升,直至建立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深空探测从来就没有康庄大道,探索路上遍布荆棘和未知的挑战。此次“飞行试验器”出行,如何安全地“回娘家”就是一个艰巨的挑战,它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怎么顺利飞到月球和怎么从月球安全和顺利地回来。事实已经证明,中国在国际航天领域已经占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阅读上述材料,用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
(2)运用政治生活“国际关系和我国的外交政策”的知识,回答“我国为什么要在国际航天领域占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9-10高三·广东汕头·阶段练习

7 . 材料一 2009年两会最大的特点是,民生经济类话题成为热点中的热点、焦点中的焦点。200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生亮点”

亮点

内容

民生投入力度明显加大

无论是两年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还是今年的中央财政预算安排,民生领域的投资受到更为明显的关注。

民生工程进度提速

政府工作报告在诸多解决民生问题的措施中,列出了一个个明确的“时间表”。

改善民生问题规划更加系统

教育和医疗在民生问题中占据的分量格外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教育和医疗问题都有了比较系统的规 划。

惠民政策更加细致

政策越细致,越容易落到实处。报告中提出的民生举措,考虑十分细致。

改善民生与促进经济实现“良性互动”

发展经济的目标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事实上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改善民生同样也是对经济的一种促进。


(1)200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在处理民生问题上的“民生亮点”体现了哪些辩证法思想?

材料二   “保增长、扩内需”是2009年政府工作的主题,4万亿元投资刺激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如何应对金融危机走出困境不单是国家和企业在思索,作为社会 元素的个人同样时刻关注着事件的发展,有的人说要发放消费券刺激内需,也有人说增加政府财政投资,但更多的人认为要调整经济结构降低外贸依存度。


(2)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哪种方案,并说明你的理由。
2016-11-26更新 | 30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汕头市英华外国语学校2010届高三试卷
9-10高二下·河南·期中
8 . 材料一:就业问题是我国最大的民生问题。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对提供新就业岗位和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材料二:国家把鼓励创业摆到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这是科学分析我们就业形势,并依据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提出来的。实践证明,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下,一人创业可以带动五人实现就业。
(1)结合材料一,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谈谈国家实施的政策和措施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2)材料二中,“创业的倍增效应”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观点的?
2010-05-17更新 | 642次组卷 | 5卷引用:2010年河南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卷
9 . 取名于《诗经》中“呦呦鹿鸣,食也之蒿”的中国药学家屠呦呦,摘取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材料一: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对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维护世界人民健康意义重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科研条件极为艰苦的环境下,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克服种种困难,历经数百次实验,先驱性的发现了青蒿素。她几乎遍采南方老中医,查阅了大量的古代医学书籍和民间的药方,寻求解决研究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用青蒿抗疟是通过“绞汁”,受此启发改进提炼方法,药效明显提高。后又引入西医提炼技法,经过反复筛选,改用乙醚回流或冷浸,最终找到制取青蒿素的新方法。
材料二:屠呦呦提到,中药医学是—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大自然的植物资源。通过青蒿素的研究历程,她深感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可以优势互补。
中医药学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历经几千年,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今天我们需要更好地继承发扬这些宝贵财富,运用现代科技加快创新,以造福人类。但如果死守着老祖宗的宝贝,固步自封,中药只能是“一筐草”,无法变成“一块宝”。
(1)结合材料一,分析屠呦呦团队研究青蒿素的历程是如何体现发展观点的。
(2)阐释材料二蕴含的文化创新相关知识。
2016-06-14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陕西省高三全真模拟一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