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的基本属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解剖麻雀”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总结提炼的调查研究方法,该方法需要选准“麻雀”,对其进行剖析研究,由此得出的调研结论具有可推广性,能举一反三。这说明,从“解决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     
①体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要从个性中把握共性
②体现了规律是普遍的,找准案例就可找到此类问题的共同规律
③实现了“一个问题”和“一类问题”的斗争性转化为同一性
④启示我们要树立系统观念,以“点的突破”带动“面的提升”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日内更新 | 6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2 .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提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如何?”这是我碰到最多的提问。我回答:“没有两者,路就是书。”对“路”与“书”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①二者是相互贯通的,双方虽有差别,但对立中存在同一
②“书中所载”是人们经历事物的复制汇总,路就是书
③路与书的关系,其实质是实践与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④“没有两者,路就是书” ——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择一即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诗歌,是诗题和诗句的统一体,“先赋诗”和“先立题”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创作路径。有些诗歌是即兴而作,诗人有感而发,赋诗之后再为其立一标题,有的诗歌则是因题而起,诗人先定立诗题,然后围绕题目构思诗歌的格律和内容,无论是“先赋诗而后立题”,抑或“先立题而后赋诗”,最终都指向诗题与诗句的契合。

从哲学角度,分析“赋诗”和“立题”的关联。
2023-07-05更新 | 6652次组卷 | 29卷引用:2023年高考北京政治真题
4 . 古老的诗词典籍中,祖先们对万物色彩的感知,往往能让现代人惊叹,如夕阳薄雾笼罩远山所现紫色,名为“暮山紫”。唐代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就写道:“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烟光凝而暮山紫,就是在黄昏的时刻,诗人观察到山间烟雾与夕阳落照的交织,薄薄的一层紫雾罩住了暮山,暮山见我,我见天地万物。据此,诗词典籍中的传统色(     
①蕴藏着中国古人观察世界的独特的美学观
②是天地万物的具象与古人心灵意象的辩证统一
③体现了不同色彩之间的斗争性与同一性的相互转化
④体现了山水烟雾的相互对立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百米高空之上,崇山峻岭之中,一艘满载货物的船只正通过一座高架桥,呈现一幅“水往高处走,船在天上行”的壮丽景观。古人“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的想象如今在贵州成为现实。“船在天上行” (     
A.表明建设者的创新意识是实践取得成功的前提
B.说明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可以在想象中创造现实世界
C.实现了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转化,推动新事物产生
D.把握了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
6 . 《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战国时楚军攻打齐国,齐威王派淳于髡(kūn)前往赵国搬救兵,解了被围之困。齐威王大喜之下请淳于髡喝酒。淳于髡说:“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齐威王接受了劝诫,决意改掉彻夜饮酒的习惯。下列选项与淳于髡的话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①水满则溢,月盈则亏②相生相克,相辅相成
③绳锯木断,水滴石穿④万物有度,过犹不及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6-09更新 | 9446次组卷 | 61卷引用: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