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的基本属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非遗画卷,美好相见”第二届湖南非遗博览会在郴州市长卷历史文化街区举办,突出讲好湖南故事,打造非遗品牌。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

本次博览会在规模效益上,共有约150个非遗项目、近1000名非遗传承人及演职人员参展参演,除了湖南本土非遗项目,还特邀约了新疆、西藏、大湾区等地参展,营造“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沉浸式非遗场景。在空间布局上,注重室内空间与开放街区相结合,坚持传统创新与共享融合,推动夜游经济持续发力。体验方式上,立足感受传承,在氛围里品味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以传统文化激活文旅市场,以传统技艺带动旅游市场,以传统文化激活消费新动能,实现文化传承与消费升级双向赋能。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原理的知识,说明湖南非遗博览会如何实现文化传承与消费升级的统一。

【走好传承发展路,湖南非遗焕新颜】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始终坚持“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的工作原则,秉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构建工作体系,开辟了非遗保护“新天地”;连接现代生活,打开了非遗保护“激活码”。开展“文化进万家·非遗过大年”“视频直播家乡年”等系列活动,非遗集市通过非遗数字服务、非遗智能装备、非遗智慧管理等最新应用,展示蓝印花布印染、千两茶制作技艺、桃源刺绣VR数字化体验空间等。在全国率先开展红色非遗保护,新增茶陵红色故事、韶山红色故事等红色非遗项目,极大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党爱国爱传统文化的热情;讲好湖南故事,扩大了非遗保护“朋友圈”。参加中国非遗博览会、“感知中国”“湖湘风华”等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向世界人民展示了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通过不断推出湖南计划、亮出湖南特色、发出湖南声音、形成湖南品牌,铺展开了一幅绚丽多彩、魅力四射的湖南非遗画卷,让人们在芙蓉国里感受湖湘文化的厚重底蕴,在湘楚大地见证非遗的丰富多彩。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分析湖南是如何铺展开一幅绚丽多彩、魅力四射的湖南“非遗画卷”的。

【艺术赋能文化,表现中国形象】

艺术赋能文化的壮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画家们以不同艺术视角刻画出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全面展现了现代化建设的日新月异与文化的创新发展。新时代新征程,面对全球化与多元化、民族性与国际性并存的大环境,如何把个人艺术追求融入国家发展洪流,积极创造表现中国形象的艺术作品成为美术界高度聚焦的问题。


(3)某美术学院准备开展交流活动,邀请你作为青年学生代表发言。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以“美术力作展现国家形象“为主题写一份发言稿。
要求:主题鲜明,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150-200字。
2024-02-0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2月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从更强调“稳”,到更强调“进”和“立”,传递出更为积极的政策信号。所谓“以进促稳”,就是要确立更适宜的目标、出台更统一的政策,通过发展来解决稳定问题。会议提出“先立后破”并将其置于总基调之下,目的应该是要做好新旧模式之间的衔接和切换,避免之前出现过的盲目求快或一刀切的做法。预计在新机制正式成型之前,原有的模式还将运行一段时间。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明年经济工作为什么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8月,“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名单在北京发布,宁乡上榜!

材料一   让文物有尊严,让古城活起来,是宁乡县域旅游开发的工作思路。因四羊方尊等1000多件青铜器出土,炭河里被誉为“南中国青铜文化中心”而名扬天下,毫无悬念成为了宁乡一张烫金的文化旅游名片。

近年来,宁乡以顶层设计为指导,扎实推进遗址保护;以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为遵循,有效实现遗址发展,遗址保护和利用成效斐然、亮点迭出!《邂逅》《走进炭河里》等系列短片接连登上央视、学习强国等平台;借助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发推文和短视频宣传;以西周王朝灿烂的历史文化为背景,以国之重器“四羊方尊”的传奇故事为主线,借助现代科技赋能的大型歌舞《炭河千古情》演出更是吸睛无数……遗址公园自开园以后,四方游客慕名而来,成为长沙乃至全省的“网红”景点,累计带动黄材镇周边5000余人实现就业,拉动全域数十亿元的产业发展,“炭河里”名片越擦越亮,创造出湖南乃至全国文化旅游界的一个奇迹。

材料二   作为中国第一座西周文化主题公园——炭河古城景区火了,但同时景区也面临“成长的烦恼”:黄牛倒票、乱扔垃圾、同行同质恶性竞争;时至今日,从长沙到古城仍然至少需要转两次车,民宿民居还停留在简单的吃和住上,一旦夜幕降临,炭河古城按时闭馆,游客就只能在陌生的旅店“闭门不出”,“全镇式”景区尚未形成……这些都在制约炭河古城这种乡镇文化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1)以顶层设计为指导,扎实推进遗址保护;以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为遵循有效实现遗址发展。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知识对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才能让古城真正“活起来”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二,运用超前思维的知识,谈谈宁乡在古城的保护开发利用过程中应如何及早地规避上述问题。
(3)优秀的历史文化是一种基因、一种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以“守护古城遗珍赓续历史文脉”为主题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在200字左右。
2024-01-04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宁乡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调研考试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311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旧金山斐洛里庄园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习近平主席在会晤时指出:中美两国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道路不同,这是客观现实。50多年来,中美关系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总是在曲折中向前发展。这么(中美)两个大国,不打交道是不行的,想改变对方是不切实际的,冲突对抗的后果是谁都不能承受的。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要放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这个大背景下来思考和谋划,为两国人民带来福祉,为人类进步展现担当。今天,中美作为县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唯有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世界负责的态度,处理好中美关系,才能不断增进两国人民福祉,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贡献。只要双方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完全可以超越分歧,找到两个大国正确相处之道。我坚信,中美关系的前途是光明的。

材料二   20231116日,习近平主席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发表演讲。习近平主席指出:中美关系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中美关系的故事是由人民书写的,中美关系的未来是由人民创造的。越是困难的时候,越需要拉紧人民的纽带、增进人心的沟通,越需要更多的人站出来为中美关系鼓与呼。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谈谈中美两国应如何“找到两个大国的正确相处之道”。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唯物史观的知识,就中美关系的未来写一篇时政短评。要求:自拟标题,主题鲜明,逻辑清晰,不少于150字。
2023-12-21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题(A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旧金山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会晤中,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加强团结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世界安全和繁荣。另一种是抱持零和思维,挑动阵营对立,让世界走向动荡和分裂。两种选择代表着两个方向,将决定人类前途和地球未来。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要放在这个大背景下思考和谋划。中美不打交道是不行的,想改变对方是不切实际的,冲突对抗的后果是谁都不能承受的。大国竞争解决不了中美两国和世界面临的问题。这个地球容得下中美两国。中美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机遇。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应该是中美共同努力的方向。

习近平指出:“中美不打交道是不行的,想改变对方是不切实际的,冲突对抗的后果是谁都不能承受的。”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0月9日下午,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国会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率领的美国国会参议院两党代表团。

会上,习近平指出,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两国如何相处,决定人类的前途和命运。竞争对抗不符合时代潮流,更解决不了本国自身的问题和世界面临的挑战。中方始终认为,中美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中美各自取得成功对彼此是机遇而非挑战。“修昔底德陷阱”并非必然,宽广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发展、共同繁荣。中美两国经济深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以从对方的发展中获益。全球疫后复苏、应对气候变化、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都需要中美协调和合作。中美作为两个大国,应展现大国的胸怀、视野和担当,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世界负责的态度,处理好中美关系,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增进两国人民福祉,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应如何正确处理中美关系?

7 . 苦难成就辉煌,困难磨砺青春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中,对同学们提出的“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这一体会给予充分肯定,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成长路上,所有曾经吃过的苦,都会变成未来回忆的甜”。朴素的话语,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自找苦吃”的价值和意义。当代青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亲历者、参与者,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生力军、主力军,是担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应时常“自找苦吃”。对青年人而言,选择“佛系”,就无法攀登事业的高峰;选择“躺平”,就难以领略极致的风光。苦是无价的财富,苦是进步的阶梯,只有能吃常人不能吃的苦,才能达到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自找苦吃”的过程,就是思想成熟的过程、内心丰盈的过程、灵魂升华的过程,也是走向成功的过程。

成就和业绩是在战胜困难中获得的。对青年来说,扛几次重活,肩膀就能硬起来;挑几次大梁,责任就能担起来。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多到艰苦边远的地方去锻炼自己,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多捧几次“烫手山芋”,是广大青年“自找苦吃”的最好答案。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知识谈谈对“曾经吃过的苦,都会变成未来回忆的甜”的理解。
8 . ChatGPT的出现引发了一-次全社会关于人类自身危机的大讨论。一部分人认为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会带来社会危机、经济危机、伦理危机等多重挑战。另外一部分人则认为人工智能虽然已经比较强大,但是受到应用场景、数据样本等诸多因素限制,人工智能还并不存在自我学习以及挑战人类的能力。对于人工智能,我们应该(     
A.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把握人工智能的主要矛盾
B.把握矛盾的基本属性,促进人工智能矛盾双方向对方转化
C.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推动人工智能实现辩证的否定
D.根据人类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推动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
2023-07-08更新 | 20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留白”是指在中国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更为协调精美,从而有意留下空白。“留白”艺术是中国画重要的构图法则和审美特征。清代画家汤贻汾在《画鉴析览》中指出:“人但知有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皆画,画之空处全局所关,即虚实相生法。”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见一幅画中,一叶小舟,一个渔翁在垂钓,整幅画中没有一丝水,而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齐白石画虾,追求神似,不见水波,却有水中游弋之感。这种留白艺术予人以想象余地,达到“此处无物胜有物”的审美效果。

一般认为,中国画“留白”艺术形成于六朝,成长于唐代,兴盛于宋代,及至明清成为成熟的创作法则。但在艺术语言多元化的当下,中国画传统的程式化留白构图,难以满足人们的审美期待。一些当代中国画画家通过留白来构建作品的审美意境,相对于传统中国画婉转而间接地表达,更注重画面所传递出的个性与张力,画面所传达的意境也有别于传统文人画借由大幅留白来表达对于世俗纷争的消极回避,用以抒发自己孤傲清高,或逃离现实、寻求精神寄托的自娱手段,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现实生活的关照,作品不仅具有当代社会的时代特征,而且符合当代人的心境,受到人们的喜爱。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中国画“留白”艺术的独特魅力。
(2)结合材料,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画“留白”艺术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以凡人之力,书写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春蚕不老】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揭晓,将集体奖颁给了由13位借助互联网传播知识的院士、教师组成的特殊团体“银发知播”。头发白了,心态依然年轻;语速缓慢,讲述依旧精彩。他们打破了传授知识的时空边界,让众多网友有了平等接触优质资源的机会。6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戴建业教授通过短视频讲解古诗词,如今粉丝已经超过770万……正如颁奖词中写道:“没有墙壁的教室,不设门槛的大学,白发人创造的流量,汇聚成真正的能量”。

【榜样力量】

钱七虎,我国现代防护工程理论的奠基人、防护工程学科的创立者、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入选“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名单。截至2022年,他资助了584位困难学生,将自己的院士津贴、获奖奖金、工资等捐助慈善事业累计超过1800万元。他敬业奉献的高尚品德、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质朴诚挚的爱国之情是人生出彩的"核心技术”,具有永恒价值。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我们应让”榜样之光”照亮前行之路,把“榜样力量”转化为成长力量。

【拼搏奋斗】

梦想不会自动变为现实,奋斗可以贯通理想与现实。面对“国与家、得与失、名与利”等人生课题,每个人都可以从感动中国人物身上汲取精神营养,参悟人生智慧。我们必须紧握奋斗之桨,高扬奋斗之帆,绷紧奋力之弦,用奋斗的“三棱镜”,折射出梦想的“七彩光”,创造出更美好的生活。


(1)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说明“银发知播”事迹是如何体现科学思维特征的。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阐述如何把“榜样力量”转化为成长力量。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以“弘扬奋斗精神”为主题,设计一场演讲比赛活动。要求:写清活动名称及意义,主题鲜明,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字数150-200字。
2023-05-20更新 | 480次组卷 | 3卷引用:高考模拟试题 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