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的特殊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9 道试题

1 . 镓和锗都是新兴的战略性矿产,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数据显示,中国的镓储量约占世界总量的80%—85%。镓产量占全球的91%左右,锗产量占世界的70%。中国一贯主张建设更具包容性的开放型世界经济,始终致力于维护全球产供链安全稳定,始终执行公正、合理、非歧视的出口管制措施。10年来,中国累计供应全球68.5%的锗。近年来,美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的“脱钩断链”政策,动辄挥舞制裁大棒,严重破坏了国际经济规则,损害了我国的国家利益。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商务部、海关总署决定自2023年8月1日起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既然我国一贯主张建设更具包容性的开放型世界经济,为何现在要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予以解读。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绿波带”是指在某一特定交通路线上,通过若干个连续路口交通信号灯之间的协调控制,确保当车辆以某一车速匀速行驶时,在每个路口都能正好遇到“绿灯”的现象。在“绿波带”行驶,有车友根据自己经验总结认为:“只要遇到绿灯就能一路畅行,但如果不巧碰上红灯,则只能一路受阻。”事实上,即使遇到绿灯,受制于车速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出现“绿波带”中持续稳定的车流受阻甚至被中断,车辆无法绿波通行。如果驾驶人在起点遇到的是红灯,等待绿灯放行后及时将车速调整到建议时速,也会享受到绿波带来的便利。

当前,并非所有城市道路都适合绿波路段。对于城市主干道来说,一般路侧的延阻因素较少,且路口进口车道数量较多,车流量适中,不易超速也不容易产生拥堵,车流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少,易形成持续稳定的车辆,设置“绿波带”效果较好。对于普通城市道路,则首先需要考虑其延阻因素的影响,再考虑是否设置“绿波带”。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谈谈不同城市道路应如何合理设置“绿波带”。
(2)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说明材料中车友观点的错误。

3 . 节假日旅游景区人山人海,热门演唱会一票难求,马路上绿牌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常见……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2%,消费市场强劲复苏帮助上半年经济增长取得可喜成绩。与此同时,从相关分解数据来看,消费市场仍存隐忧:服务消费增长较快,反映实物消费的商品零售则略显乏力。一些消费品类增长势头仍不稳固,一些居民消费信心不强、顾虑不少,一些领域消费体验不佳、感受不好。2023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提出稳定大宗消费、扩大服务消费、促进农村消费、拓展新型消费、完善消费设施、优化消费环境等方面的20条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的促消费政策。这些政策可帮助居民节约开支,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买到更有科技含量、更符合需求的新产品、新服务,促进消费市场“好上加好”。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国内消费逐渐回暖的背景下,为何还要出台提振消费的新政策?请运用矛盾的观点加以解释。
(2)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提振消费的新政策可以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请运用《经济与社会》相关知识说明其作用路径。
4 . 换上古装,拿到剧本,烧脑推凶,在风景名胜、古风小镇中体验另一种人生。近来,北京、成都、武汉、洛阳等地相继推出与景区、小镇实际场景结合的沉浸式剧本杀项目。有业内人士表示,将剧本杀融入文旅产品中,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传统旅游观光的局限,让游客沉浸其中,了解当地人文风情,加深对当地美景、美食等的印象,让游客出游体验更加丰富,但短期内想要盈利和实现大量引流也不太现实。针对各地蜂拥而上推出“剧本杀+文旅”项目,下列评论适切的有(     
①文旅牵手剧本杀,未必能够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②“剧本杀+文旅”是新出现的事物,前途一片光明
③倘若剧本杀制作千篇一律,势必难逃昙花一现结果
④文旅牵手剧本杀,是对旧事物先否定后肯定的过程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5 .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习近平指出:“我国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现代化的“并联式”过程是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现代化发展时空特征上的最显著区别。


(1)结合材料,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发展过程”理解。

◆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人类文明的整体进步

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文明冲突论”认为,世界各种文明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会导致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冲突、敌视甚至战争。中国式现代化破解“文明冲突论”,紧紧扎根中国土壤,立足中华文明发展逻辑,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基础上,以辩证方式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坚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如何破解“文明冲突论”,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的。
6 . 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写道,“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远离大地,变成一个半真的存在。”“她的悲剧不是因为重,而是在于轻。压倒她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下列选项与材料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我国要建设的农业强国,既要具备世界上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也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不搞脱离实际的面子工程。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还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农民思想道德教育,重视法治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加强乡村治理提供了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分析我们怎样才能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
(2)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请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论证该推理的正确性。
(3)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促乡振兴”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150-200字。
8 . 传统阅读以作品为核心,侧重个人品读,不易受干扰。社交化阅读则以读者为核心,凸显阅读的社交属性,使读者在便捷获取大量信息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评论、弹幕等来帮助作者生成创作内容。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社交化阅读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但是不论阅读的模式、场景等如何变化,阅读的意义始终不变。材料说明(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C.社交化阅读是对传统阅读的取代D.阅读模式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西方现代化模式表现出“非此即彼”的对立性,在工业化进程中忽视资源粗放利用、自然过度开发、污染治理不力等带来的后果,虽然创造了丰裕的物质财富,但是无可避免地造成了环境破坏、生态危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千年智慧,又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科学认识。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指引下,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取得巨大成效,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摒弃西方现代化模式、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由。
2023-08-17更新 | 1232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苏省华罗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夏令营学习能力测试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3月22日,某省医保智能监控系统正式上线运行。该系统不断完善智能监控规则库,在国家既有监控规则的基础上,梳理总结该省历年基金监管重难点问题,增加符合本地的特色化监控规则,并根据监控规则适用场景的不同,按照“精、准、宜”的原则,科学设置规则值和参数。此外,系统还充分吸收该省先前开展的“两试点一示范”建设经验,在新的监控系统建设中有效规避已发现的问题和不足,确保高起点推进智能监控系统建设和使用,不断改进系统功能。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问题的精髓”的相关知识,诠释该省医保智能监控系统建设蕴含的哲学智慧。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