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的特殊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能够在百年历史中不断取得胜利并走向辉煌,是因为自成立之日起,就认清了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大国是与众不同的。党带领人民经历了28年浴血奋战,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纵观世界变化,立足基本国情,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同时逐步实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朝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奋进。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特殊性的知识,谈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党是如何带领我们不断前进的。
2024-03-06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8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专题训练)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强调,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系统观念,坚持求真务实、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应急管理体系,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2023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门头沟永定河三家店引水枢纽考察。习近平指出,门头沟、房山等山区地带山高谷深,连续强降雨容易造成骖大山洪,是北京防汛抗洪的重点区域。要立足北京水系特点、总结历史经验,针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按照“上蓄、中疏、下排、有效治洪”的原则,加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为保障首都防洪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结合材料,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知识,分析应如何保障首都防洪安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是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的“爱国三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主权安全风险加剧、意识形态斗争加剧、价值观念冲突加深等新挑战,教育难度和紧迫程度前所未有。202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正式实施,这部法律不仅回应了人民对国家的浓浓深情,更以法治之力保障爱国主义教育落地生根。

这是一部面向全体人民的爱国主义教育法律,该法根据不同社会群体的特点和功能,分别作出了不同的规定。其中特别突出了青少年和学校爱国主义教育。该法还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和体验相结合,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各类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馆设施,参加爱国主义教育校外实践活动。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相关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制定及其内容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2024-02-13更新 | 177次组卷 | 4卷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相关文件精神,S市政府印发《S城市副中心文化旅游区发展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总体思路围绕“文化旅游新地标、文创科技新高地、国际交流新窗口”目标定位,提出至2025年短期发展目标,并展望谋划了2035年发展愿景。从空间规划上,打造“一核引领,一带聚力,多区承溢”的产业功能布局(“一核引领”即环球度假区带动文化旅游区发展;“一带聚力”即打造北部产业带:“多区承溢”指产业发展备用空间承接更大的环球溢出效应);从产业功能定位上,构建“1+4”文旅商融合发展产业体系(“1”指聚焦主题旅游核心产业,“4”指重点发展培育IP设计、数字创意、潮流体育、演艺娱乐四大细分产业).着力打造国际旅游新消费目的地。《行动计划》重点任务指出,推动文旅和科技融合,打造一批“元宇宙十文旅”场景,引导沉浸式驻场演出场景、元宇宙文旅体验产品;鼓励文旅和教育融合,开发研学旅游路线;加快文旅和体育融合,培育时尚多样体育消费新场景;鼓励文旅与农业融合,构建精品乡村生态旅游示范带。依托副中心图书馆、剧院、大运河博物馆建设,丰富高品质文化产品供给;依托古城保护,推出古城主题文化探访线路。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特殊性的知识,说明《行动计划》总体思路是如何设计的。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落实《行动计划》重点任务的意义。
2024-02-08更新 | 53次组卷 | 5卷引用:必修4 《哲学与文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这个冬天,哈尔滨火出了圈,“尔滨”持续用一系列“拉好感”的举措,强势吸引广大南方游客。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淄博烧烤、贵州村超、天津跳水轮番登场,羡煞不少城市,诸多文旅局局长上门取经。照方抓药,机械模仿,恐最后画虎不成反类犬。铁打的城市,流动的流量,很多地方都有成为下一个哈尔滨的潜质。哈尔滨,无法被复制但可能被超越!文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真的来了!谁改得快,谁就占先机;谁改得彻底,谁就能制胜。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评析“哈尔滨,无法被复制但可能被超越”的观点。

6 . 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确立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行动指南和根本方针。

材料一   先立后破就是要统筹兼顾稳和进,该立的要积极主动地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地破。同时要稳扎稳打,把握好时、度、效,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经过45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市场已经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大的框架与结构已经初步形成。在此基础上,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进行改革,探索一条先立后破、不立不破路径,是符合当前实际的选择。

任何理论的提出和形成都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先破后立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辩证法。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经济理念和模式根深蒂固,不突破旧体制的藩篱,新体制很难建立起来,改革只有选择先破后立、大破带来大立。

(1)从“先破后立”到“先立后破”,都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正确抉择。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特殊性的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说明。

材料二   “先立后破”中的“立”,指的是创造出新机制、新技术、新业态等新事物;“破”,指的是摒弃旧机制、旧技术、旧业态等旧事物。当前改革就是立新破旧。其实践意义就是要把完善既有的体制机制放在首位,把破除不适宜的体制机制放在第二位,确保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稳步推进改革。这就要求调整政策和推进改革必须“适度”。就当前形势来说,推动改革的前提条件是确保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也就是体制机制改革的力度必须与经济运行相适应、与经济形势相适应,这样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如何把握“立”和“破”的度,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政治智慧的巨大考验。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思维的知识,说明当前改革应如何做到“立”“破”有度。
2024-01-20更新 | 399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0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2月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从更强调“稳”,到更强调“进”和“立”,传递出更为积极的政策信号。所谓“以进促稳”,就是要确立更适宜的目标、出台更统一的政策,通过发展来解决稳定问题。会议提出“先立后破”并将其置于总基调之下,目的应该是要做好新旧模式之间的衔接和切换,避免之前出现过的盲目求快或一刀切的做法。预计在新机制正式成型之前,原有的模式还将运行一段时间。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明年经济工作为什么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伟大斗争”是理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而独特的关键词。我们党取得的诸多伟大成就,都是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结果,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党作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基本特性,铸就了我们党的基本品格。随着形势任务的变化,斗争的对象、内容和形式会发生变化,斗争的涵义和意义也会发生变化,但我们党的这种基本特性和基本品格绝不能褪色退化。

一个时期以来,由于“斗争”字眼讲少了,造成一些党员干部误以为斗争不存在了,斗争精神不需要了,甚至“闻斗而恐”“闻斗色变”。

我们党曾是公认的斗争高手,在历史上特别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积累了一整套关于斗争规律、斗争艺术和斗争本领的经验做法。比如,要从政治的和理论的高度认识和理解斗争,要搞清楚谁是敌人谁是朋友,要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要制定正确的斗争战略与策略,要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要坚持有理有利有节,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斗争方法,等等。新时代条件下斗争具有新形态,意识形态斗争、金融资本斗争、国际经贸斗争、网络斗争等;也要研究斗争的新特点,比如斗争的泛在性、隐蔽性、联动性、经常性等;还要研究斗争的艺术,比如斗争与合作并存,以斗争促合作,把合作作为斗争的一种形式等,从而提高新时代全党的斗争本领,有效应对复杂斗争局面。马克思主义者进行斗争,是要区分性质的。对于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采取的斗争方法是不同的;强调斗争,主要是强调一些突出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强调对待这些矛盾的原则性和战斗性;斗争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为了制造矛盾。


阅读材料,用矛盾分析法分析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如何进行伟大斗争的?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文盛会、江南情致,杭州亚运会体现着独特的中国气派,谱写了“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的生动注脚。杭州亚运会火炬“薪火”寓意中华文明薪火相传,奖牌“湖山”呼应西湖山水,吉祥物以良渚“玉琮”,西湖“莲叶”、京杭大运河中的“拱震桥”为基础元素,将江南韵味和历史文化相融。在开幕式上,中国元素刷新了体育盛会的审美,传递出团结、友谊、进步的亚洲精神。

材料二   武术、藤球、板球、柔术、克柔术等5个项目分别代表了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和西亚的地域特色,既独树一帜,又和谐共生,交相辉映。文明国交流而多彩,文明园互鉴而丰富。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杭州亚运会把“你”“我”汇聚成了“我们”,架起亚洲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沟通的桥梁,为多样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舞台,为增进互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强大动力。


(1)结合材料一,说明亚运会的设计是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2)结合材料二,用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谈谈加强体育交流对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能够在百年历史中不断取得胜利并走向辉煌,是因为自成立之日起,就认清了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大国是与众不同的。党带领人民经历了28 年浴血奋战,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纵观世界变化,立足基本国情,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同时逐步实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朝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奋进。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特殊性的知识,谈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党是如何带领我们不断前进的。

材料二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岁月,都有无数优秀共产党员留下了很多昂扬向上、真挚动人的红色家书。

亲爱的妈妈,别难过,别呜咽,别让子规啼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

                                          ---夏明翰

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孩子们决不要娇养,粗服淡饭足矣。

---江竹筠

爸爸不盼望你当什么名人,而想让你尽早成为一个人格、素质俱佳的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家庭的需要。

---孔繁森

铮铮誓言,切切叮咛。他们的英雄事迹、家国情怀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红色家书是峰嵘岁月的历史见证,是共产党人璀璨精神图谱的生动描画,也是康续红色基因、彰显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一份珍贵精神遗产。

(2)红色家书是赛续红色基因彰显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珍贵精神遗产。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加以阐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