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的特殊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0-11高二下·安徽宿州·期中
1 . 探月卫星一小步,人类文明一大步。回答问题。
1.我国已经确定的探月工程计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期工程为“绕”,二期工程为“落”,
2017年进行的三期工程为“回”。这告诉我们
①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②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③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矛盾
④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作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2010年10月1日,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先导卫星“嫦娥二号”经过长期研究准备,终于在西昌发射中心点火成功。这一成功发射表明
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C.创新推动人类思维的变革
D.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2017-12-09更新 | 20次组卷 | 2卷引用:2011年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2 . 孔子对不同问“孝”的人回答不同。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上述问答表明
①“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                         ②“不孝”的表现大体相同
③“孝”的要求要体现个性                         ④“孝”的方式应因人而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9-01-30更新 | 387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文综卷
3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发起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塞万提斯三大世界文化名人逝世400周年活动。这将为我们重振中国戏曲艺术,向世界宣传中华优秀文化,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
   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描写的是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表现出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反映出当时人民群众渴望获得更多自由的心声。在艺术形式上,汤显祖没有采用当时士大夫在音律上津津乐道的昆山腔,而是注重文采真情,选择了当地流行的宜黄腔,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汤显祖的创作实践告诉我们,一个作家的成功,在于他必须时刻关注时代主题,贴近现实生活,反映民众心声。中国的戏曲艺术,有别于西方,除华美服饰、舞台艺术、独特唱腔、优美文词外,别具一格的表演理念、独树一帜的表演艺术,更是中国戏曲创作与表演艺术的独特魅力所在。比如,同样是表现声音,中国艺术更强调无声之声,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同样是表现色彩,传统艺术往往用光亮表示黑暗。有声的寂静,有光的幽暗,则是中国艺术的独特感受。汤显祖《牡丹亭》的成功,对于今天的戏曲创作工作者依然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汤显祖《牡丹亭》的成功对当代文学艺术工作者的启示。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戏曲艺术风格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3)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依然有巨大的现代价值。为让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在当今社会中活跃起来,请你拟订两条公益广告。(每条20字以内,两条即可)
4 . 心理学上常把人的言语、思维和情感指向于内者称为内向性格,但这并不是说内向的人在所有时间所有场合都内向,在某些时间和某些场合他同样可以表现出外向,只是大多数时间和场合表现内向罢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内向与外向之间的相互排斥是相对的
②性格中的不同特征可以和互相分离以维持均衡
③内向与外向之间存在由此达彼的桥梁
④人的性格在不同时间、场合下表现为不同的特点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心理学上常把人的言语、思维和情感指向于内者称为内向性格,但这并不是说内向的人在所有时间所有场合都内向,在某些时间和某些场合他同样可以表现出外向,只是大多数时间和场合表现内向罢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内向与外向之间的相互排斥是相对的
②性格中的不同特征可以和互相分离以维持均衡
③内向与外向之间存在由此达彼的桥梁
④人的性格在不同时间、场合下表现为不同的特点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希腊、古罗马曾用铁棒在涂蜡的木板蜡面上列写,古代埃及和波斯,将芦苇杆削尖当笔使用。在同时期的东方,中国人使用的是毛笔。
材料一:毛笔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化宝库提供的一件珍宝。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阴阳思想的具体体现。如,笔杆是竹子所制,代表阳,笔毫是动物毫发所制,代表阴;宣纸白色为阳,墨是黑色为阴;直线为阳,弧线为阴……毛笔的制作不仅讲究笔的实用价值,而且注意到了艺术价值。笔杆刻字、刻画、浮雕、镶嵌等,一支好笔本身也是一件艺术珍品。毛笔的发明,大大提高了书写效率,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还促进了中国书法和绘画艺术的发展,使中华文化在世界上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材料二:应对不同需要,新的书写工具层出不穷。如随着科技发展,从石墨笔发展而来的铅笔,具有经济简便实用的特点;在钢笔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性笔和圆珠笔,具有实用、书写流畅、线条均匀等优势;此外,还有适合小学生使用的橡皮头铅笔、活动细芯铅笔;适合教学演示使用的粉笔、白板笔;作画用的蜡笔、美工笔、彩色水笔;化妆使用的眉笔以及逐渐普及的电子笔等。各种各样精致、灵巧、美观、实用的笔、明目繁多,日益更新,广泛被人们适用。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角度,谈一谈应如何理解毛笔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宝。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是如何认识“笔的发展”的。
2017-08-13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冠疫情期间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危机干预要点

类型心态干预措施原则
确诊患者隔离治疗初期麻木、否认、愤怒、恐惧、焦虑、抑郁、失望、抱怨、失眠或攻击等。1.理解患者出现的情绪反应属于正常的应激反应
2.给予心理危机干预
支持、安慰为主。及早评估自杀、自伤、攻击风险。
隔离治疗期孤独、或因对疾病的恐惧而不配合、放弃治疗,或对治疗的过度乐观和期望值过高等。1.根据患者能接受的程度,客观如实交代病情和外界疫情,使患者作到心中有数
2.协助与外界亲人沟通,转达信息
3.积极鼓励患者配合治疗的所有行为
4.尽量使环境适宜患者的治疗
 积极沟通信息、必要时精神科会诊。
疑似患者侥幸心理、躲避治疗、怕被歧视,或焦躁、过度求治、频繁转院等。1.政策宣教、密切观察、及早求治;
2.为人为己采用必要的保护措施;
3.服从大局安排,按照规定报告个人情况;
4.使用减压行为、减少应激。
及时宣教、正确防护、服从大局、减少压力。
与患者密切接触者躲避、不安、等待期的焦虑;或盲目勇敢、拒绝防护和居家观察等。1.政策宣教、鼓励面对现实、配合居家观察;
2.正确的信息传播和交流,释放紧张情绪。
宣教、安慰、鼓励借助网络交流。

(1)结合材料,分析在疫情期间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危机,上述干预措施是如何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的。
(2)面对疫情,良好的精神状态是战“疫”成功和社会心理重建的重要方面。请从个人层面列出二条增强“免疫力”的措施。
2020-07-0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十八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文)
8 . 在中国的美食中,火锅的工序并不繁琐,但火锅的内在却足够丰富多彩。高高的铁皮烟 囱、滚烫的老北京铜锅,透的是一股记忆里的胡同味儿;浓郁的高汤锅底、色香味俱全的 打边炉,求的是蔓延味蕾的极致口感;层叠的鲜嫩食材、油而不腻的一品锅,品的是味厚 而鲜的徽州人家......再加上调料干碟油碟之分,麻酱沙茶酱之别,在翻滚的火锅前,每个 人都能找到安放胃口的一席之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一定的主观体验通过一定的客观存在体现
②一定的主观感受对客观存在具有反作用
③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特殊的矛盾
④每个不同的事物各有其自身特殊的矛盾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医药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让中医药走向世界,是习近平同志2018年10月在广东考察时提出的振奋人心的号召。这不仅是全体中医人的时代使命,而且是摆在当代中医人面前的历史考卷。让中医药走向世界,目的是让中医药优质的健康医疗服务惠及世界、造福人类。目前,中医药服务已遍及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逐渐为五大洲的民众所接受,尤其是针灸、气功、太极受到越来越多国际友人的喜爱。让中医药走向世界,需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这可以从“道”和“法”两个层面下功夫。在“道”的层面。应挖掘中医药宝贵的价值观念和原创思维,如天人合一、调中致平、顺应自然、整体和谐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这是中医药的“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在“法”的层面,应梳理历代中医药行之有效的中药方剂,以及针灸、推拿、导引等技术方法。历代中医的方剂数量是惊人的,《中医方剂大辞典》收方近10万首,需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过程就是文明交流互鉴、共建共享的过程。这就需要弄清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质,摸清受众需求,多用受众能理解、好接受的方式来展示中医药发展成果。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从“道”和“法”两个层面下功夫,让中医药更好地走向世界。

10 .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人们“歌以咏志”,歌声承载着历史,歌声礼赞着时代,歌声放飞着梦想…《我为祖国献石油》唱出了石油工人投身祖国建设的豪迈,《在希望的田野上》反映了改革初期农民心底的喜悦,《幸福在哪里》激发了人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春天的故事》唱响了神州大地荡起的滚灌春潮,《不忘初心》情深意长、催人奋进……在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更是响彻了大江南北。


(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歌以咏志”的理解。
(2)结合材料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矛盾观原理,说明为何不同时代人们会用不同歌曲体现心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